农村地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分析

2018-03-07 17:53王新心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物质性客体隐性

王新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

载体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媒介。到目前为止,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学界更加关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情况。如许典利在对广西地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时重点指明了该类教育活动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原则与必要性。除此之外,他还对该类教育活动的载体类别进行了具体分析[1]。龚翠英在对该类教育活动的载体进行分析时重点对场景与行为类、活动与网络类以及心理咨询类载体进行了解释[2]。其他的一些研究者也基本是对某一类或某几类教育载体所能够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在大量现存的与农村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相关的研究成果当中,虽然提到了一些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重合的载体类别,但是针对农村地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专门研究的成果,目前尚未见到。本文在对农村地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具体分析的同时,也对载体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预测载体选择的未来走势。

一、载体分析

(一)物质性载体、制度性载体和文化性载体

在对农村地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分析时,首先选择一种简单的抽象分类方法来进行解释,这种简单的抽象分类便是将该类教育活动中的载体分为物质性载体、制度性载体以及文化性载体三类[3]。物质性载体主要是通过其所具有的物质形态来承载并传递特定的教育内容,该类载体在农村地区所选择的形态往往与高校当中的形态有着明显的差别。在高校中,施教主体总是会选择一些雕塑(如革命英烈雕像)、绘画(如一些能够反映民族发展史或革命故事的壁画)以及建筑物(如民族文学或艺术展览馆等)来作为该类教育活动所凭依的物质性载体。在农村地区,对于物质性载体的选择则显然与高校有所区别,如果说高校更加侧重于选择具有人文特征的物质性载体,那么农村地区便可以说是更加侧重于选择那些具有自然或生态特征的物质性载体。在农村地区,农民的多数时间都是在农田果园或其他生产性场所(如养殖场等)度过的。对于农民群体而言,干净整洁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都可以被视作是一种物质性的载体,往往能够使其升华情感与陶冶情操。在这些物质性载体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的条件下,农村地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就能够获得可靠的物质性保障。

在选取物质性载体的同时,农村地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主体还需要重点选取一些制度性载体来为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条件。制度性载体主要是通过若干制度与规则来对农村地区成员的各类行为进行规范与引导。在农村地区,各类乡规民约都可以成为制度性载体。通过制度性载体,施教主体不仅能够让广大农民熟悉、了解并掌握各类制度与规范,更能够通过一些监督条例或制度的运用来敦促广大农民认真按照各类制度的规定来从事生产与生活活动。也就是说,制度性载体不仅具有承载与传达的作用,更具有监督与规范的功能。通过运用若干制度性载体,农村地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然会变得更加顺利。

除此之外,文化性载体也应当成为该类教育活动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本身具有非常强的渗透性,它可以渗透到人们所创造的一切事物之中。不论是上面所提到的物质性载体还是制度性载体,其中都蕴含了一定的文化要素。不论是雕塑、建筑或绘画,还是各项制度与规范,它们都是特定思想与文化对象化的结果,都是对于特定文化诉求的表达或传递,都是对于特定的文化形态的反映。本文所论述的文化性载体则是一种与物质载体和制度载体有所区别的载体形态,这种载体不论是有形的(如《红色娘子军》的舞蹈表演),还是无形的(如朗诵的诗歌或是演唱的革命歌曲),它们都侧重于传递一定的精神或情意。也就是说,富有思想性或文化内涵是该类载体所具有的最为鲜明的特征。

(二)节日载体、活动载体和传媒载体

在对农村地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一般性抽象分类之后,有必要再对教育载体进行更为具体的分类,这种分类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农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类别。本文将主要讨论节日、活动以及传媒等三类载体,之所以选取这三类载体来进行讨论,主要是因为其在农村地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被使用的概率最高。

在农村地区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节日无疑是一个可以被充分利用的载体。通过庆祝各类传统节日,施教主体不仅能够帮助作为受教客体村民欢乐地度过每一个传统佳节,更能够使其在欢庆节日的过程中深刻领会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容。例如,在庆祝端午节的时候,作为施教主体的村干部可以带领全体村民集体缅怀与追思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庆祝重阳节时,村干部则需要努力向村民宣扬敬老、爱老与孝老的传统美德,并主动带领村民践行孝老与爱老的道德规范;在庆祝中秋节时,村干部则需要引导广大村民努力践行“家庭团结”与“阖家团圆”的家庭美德,并鼓励每一位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通过节日载体的选用,施教主体不仅能够将一个又一个节日的祝福与问候传递给受教客体,更能够在这一过程中用一系列优秀的美德来感染与浸润广大受教客体,以达到提升受教客体的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

活动载体是作为施教主体的村干部能够利用的第二类较为具体的教育载体[4]。在村民的农忙时节之后,村干部可以组织村民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村民不仅能够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更能够从中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如一些村干部会利用闲暇时间组织村民参加一些秧歌比赛或文化竞赛等文娱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村民们不仅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更能够培养良好的关系与深厚的友谊。此外,村民还能够在这些活动中学习一些对自身有益的科学文化知识。

传统意义上的传媒载体主要通过报纸杂志以及电视广播等媒介来传达特定的教育内容与信息[5]。该类载体在过往的农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总是会发挥显著的作用。通过阅读报刊或收听广播,作为受教客体的村民不仅能够了解到国家的现实状况以及各级政府所推行的相关政策,更能够学习很多与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村民使用互联网的频率开始不断增加。通过网络载体,村民不仅能够学习大量知识与技能,而且更能够就一些与其自身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互动。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施教主体的村干部不仅能够有效地了解到村民的心声,更能够对村民的一些观点与看法进行正确的疏通与引导,这便能够进一步增强农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载体有效性评价

在对载体的类别进行分析之后,有必要对不同类别载体的有效性问题进行讨论。因为同一种载体在对不同的人进行相互作用时往往会体现出不同的效果。如不同性格、不同文化水平或者是不同年龄的受教客体在面对同一种施教载体时总是会有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有可能是强烈的,也有可能是平淡的,而不论是什么样的反应无疑都是一种对载体有效性的检验。

(一)性格对载体有效性所产生的影响

不同的人总是具有不同的性格。在对性格进行分类时,一种最为简单的方法便是将人们的性格分为内向型与外向型两类,这一点对于农民群体而言当然也同样适用。对于具有内向型性格的农民而言,其大多具有不善言谈但却愿意埋头苦干的特点。在对该类农民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时,施教主体应该更侧重于选择那些能够更易于为农民所接受的施教载体。例如,自然景观载体或者是传媒载体。当然,对于那些愿意参与到文娱活动中来的受教客体,施教主体更是应该秉持一种欢迎与鼓励的态度。通过参与文娱活动,内向性格的村民不仅能够更为快速地融入到农村集体生活当中,更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性格变得开朗。而对于那些原本就乐观开朗的农民而言,村干部所能选择的施教载体种类较为丰富。随着受教客体性格的变化,施教载体的有效性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便要求施教主体在选取施教载体之前一定要对受教客体的性格进行有效分析。对于性格的分析将有助于施教主体更为准确地选取施教载体,而载体选择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将直接对农村地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产生推动作用。

(二)文化水平对载体有效性所产生的影响

受教客体的文化水平也会对施教载体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受教客体接受过一定的教育且文化水平相对比较高时,一些施教载体所传达的教育内容便很容易被受教客体理解和掌握。而当受教客体的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时,一些施教载体所传达出的教育内容便很难被受教客体所完全理解和掌握。在这种条件下,施教载体的有效性便无法得到有效释放。基于上述考量,施教主体便需要对受教客体的文化水平进行预先了解,在对受教客体的文化水平预判之后,施教主体便可以选择一些更加适合受教客体的载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农村地区,这一点也同样适用。对于那些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村民,村干部可以借助报刊、书籍或者网络等载体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而对于那些没有接受过较多正规教育的村民,村干部则可以选取一些更易于为其所接受的载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年龄对载体有效性所产生的影响

受教客体的年龄也会对施教载体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受教客体的年龄比较年轻,一些较为现代化的施教载体便很容易为其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现代施教载体的功能便能够被充分发挥出来,这些载体的有效性便能够得以彰显。如果受教客体的年龄比较大,一些更具传统特色或地方特色的施教载体便更容易被这类群体所接受。也就是说,这类载体对于年龄较大的受教客体有效性会相对更强。所以,在农村地区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时,针对不同年龄的村民,村干部应该选取不同类别的施教载体来对其开展教育,年龄较小的村民一般更加适应比较新潮或现代化的施教载体,而年龄较大的村民则更加喜欢自然或人文景观一类的观摩载体。

三、载体选择的未来走势预测

随着农村地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一些新的施教载体会被该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逐渐挖掘出来。但是不论这些施教载体会在未来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其基本走势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载体选择会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手段的不断改进,施教主体能够选择的施教载体将变得更加多样化,在保留原有的施教载体的基础之上,该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们一定能够发现种类更加多样的施教载体。随着载体种类的不断增加,施教主体的载体选择也会变得更加多样化。载体选择的多样化将会使教育过程变得更加灵活与高效,而受教客体也将通过更多的渠道来接受教育并了解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类理论知识。

(二)载体选择会朝具体化方向发展

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施教主体所选择的载体将变得更加具体化。载体选择的具体化不仅体现出施教主体所具有的施教能力与选择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更体现出其对于受教客体的需求以及各类载体所具有功能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实现载体选择具体化的一个重要前提,便是施教主体一定要对受教客体进行充分有效的分析与认识。只有当其能够对受教客体的特征与偏好做出正确判断时,才能够明确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载体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受教客体的需求。如果施教主体对受教客体没有形成充分且全面的认识,那么其所选择的施教载体必然是一般的、非具体的,或者说是缺乏针对性,当施教载体缺乏针对性或者说具体化程度还不够高时,其所能够产生的教育效果必然不够理想。而当载体选择的具体化程度不断提升且载体的针对性不断增强时,受教客体对于施教载体的适应、理解与接纳程度便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必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三)载体选择会朝生态化方向发展

农民群体与其他各类社会群体所具有的一个显著区别便是该群体更加注重亲近自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维系,因为生态环境的状况将会直接对其生产与生活产生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够帮助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与质量,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居住与生活的外部条件。可以说,生态环境是能够对农民群体产生影响的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其对于农民的重要程度甚至要超过城市居民。因此,对于农民群体而言,贴近自然与生态的事物往往更能够被接受。在农村地区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施教主体也应该格外关注农民群体对于生态与自然的偏好,而这种关注在载体选择方面则主要体现为更加侧重于选择那些能够承载教育内容的自然景观或生态载体。通过选择该类载体,施教主体不仅能够有效地传达其预先选取的教育内容,更能够确保受教客体能够喜爱并接受该类载体所传达的教育内容。在观赏各类自然景观的过程中,作为受教客体的农民不仅能够愉悦身心,更能够有效地融入到那些由施教主体预先选取与设计好的教育情境之中,这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将大有裨益。

四、结论

在农村地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中,施教载体无疑起到了连接施教主体与受教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对载体进行选择时,施教主体一定要认真对受教客体的性格、年龄以及文化水平等进行详细分析,因为性格因素、文化水平因素以及年龄因素都会对农村地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性产生显著的影响。选择那些能够更易于被受教客体所接受的施教载体往往能够产生更为理想或更为有效的教育效果。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施教载体会向着多样化、具体化以及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施教载体的进一步发展显然能够为农村地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1]许典利.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103-106.

[2]龚翠英.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J].高教论坛,2012(1):14-17.

[3]张传恩.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载体的有效整合[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53.

[4]郭绚妮.论隐性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挥[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09-112.

[5]滕晓雯.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4):104-107.

猜你喜欢
物质性客体隐性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酒店非物质性激励与员工忠诚度的关系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地理诗学的批评实践:评《海明威的地理:亲密感、物质性与记忆》
利用国际政治资源保护我国物质性海外利益的路径探析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