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的戏曲向度与相关文艺政策的形成
——兼谈戏曲在毛泽东习近平相关文艺思想形成中的作用

2018-03-07 17:10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9期
关键词:文艺思想文艺戏曲

王 彦 霞

(北京联合大学 艺术学院,北京 100101)

戏曲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得以形成的重要向度,但文艺理论界对此尚未加以重视。毛泽东对戏曲的热爱早在年少时期就表现了出来,即使在残酷的革命战争期间仍保持着这一兴趣,直接影响到他对当时文艺作品的选择、文艺评论的角度和立场,势必也就会影响到文论话语的表达方式,为日后形成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戏曲向度研究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文艺理论的向度

文艺理论向度指文艺理论形态特征、倾向特点等的决定性因素,是主客观两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向度”一词在理工科领域应用得比较多,在人文社会科学界也有人使用,但用法比较宽泛,大致有层面、特征、方式、方向程度等含义。从词源来说,英文中dimension和trend两个词可以作为理解“文艺理论向度”的参照。dimension相当于数学中的“维数”“度数”等概念,是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范畴,构成空间的每一个因素如长、宽或高叫做一维,从这个意义上说,直线是一维的,平面是二维的,空间是三维的,它们尽管在是否具有立体性方面有区别,但都是静止的、固定的。比如,dimension意义上的文艺理论更多讨论的是文论话语与相关要素的关系,带有形态学意义上的静态特点,因此才会出现马尔库塞的OneDimensionalMan[1]一本著作被翻译成两个版本的情况。不同的是,本文中文艺理论向度一词的“向度”具有某种动态性,接近于“trend”,既包含客观的趋势、方向,又包含主观的目的、作用,原因正在于其既有一定的客观特点,又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与文艺理论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一特质相契合,对本文的文艺理论向度建构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从客观来说,文艺理论的不同向度都表现为不同的类型,比如董学文、盖生在《文学理论研究的文化战略》一文中将文学理论的向度区分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西方古典及现代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等,并将它们看作文论研究的丰富思想资源,反对“单向度攫取”。[2]顾玉兰在《析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两个向度》一文中主张,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有两个向度:批判性向度和建设性向度,前者指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解构,后者指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建构。以上两文对向度的分析与研究都是基于客观事实。

从主观来说,文艺理论向度取决于理论主体的价值取向,比如江卫社在《论“革命文学”论争的向度》一文中对20世纪30年代的“革命文学论争”进行了回顾,认为参与者表现出了不同的向度——单向选择时的极化特征与双向选择时的“左”倾性、宽容性与前瞻性,原因在于受当时的文艺、政治思潮影响,论争各方的价值观不同,看文学的角度不同,从而造成对文学本质属性的不同理解,分歧是由个人社会实践与文学实践的不同造成的,时代巨变下文艺的阶级向度,是文学在革命成为主流话语时代单一阶级向度的极端化特征的生动表现。郑少在《论儒学中“自由”的向度及其得失》一文中对儒学自由的向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自由是一种基于自律之上的境界自由,它所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而非对外在权利的谋求,这是一种内向度上的人生价值底蕴,是由理论主体的主观因素决定的。

文艺理论的生成是理论话语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的过程,由于理论主体总是处在不同的历史时空,总要或多或少地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理论客体是丰富多彩的,而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具有倾向性,可能使不同的客体进入视野,因此,文艺理论主体可能运用不同的概念术语和不同的框架体系,从而使理论话语具有不同的向度特征,其中既隐含着理论主体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其对文艺功能、价值的不同认识,又决定着理论话语是否能够产生意义、能产生什么样的意义及其影响力的大小。

二、戏曲之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文艺思想尽管并非“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却与毛泽东本人对文艺的理解和认识分不开。毛泽东对戏曲的热爱和迷恋,也有其主客观两方面的依据:从客观情况看,戏曲作为地方戏,是成长于湖南韶山中的毛泽东最早接触到的文艺形式;从主观情况看,毛泽东对戏曲里侠肝义胆、壮志凌云等故事情节十分喜爱,因此直接影响了他提出种种文艺观点和主张的时机及具体表述。

(一)文艺的人民性

“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从小的志向和爱好。他从小爱看戏,尤其是关心百姓疾苦、表现英雄气概、反映嫉恶如仇题材的作品,都是他非常喜欢的,为后来提出“文艺的人民性”观点奠定了基础。他不但看戏,而且演戏,据萧三回忆,毛泽东最早演戏是在少年时代参演《武松打大虫》,演得很像,看戏的人都喊“再做一回”,获得邻居好评。当地所称的“武松打大虫”,就是我们熟知的“武松打虎”,这可谓毛泽东惩恶扬善性格的初步体现。1936年,他在与斯诺谈到自己的少年生活时也说过,“读私塾时就特别喜欢人民群众造反的小说和戏剧”,不但说他推崇人民群众经过造反取得成功的作品,还把自己带队伍上井冈山比作是“没有法子,被逼上梁山”。同样是在1936年,毛泽东提出“两个发扬”,其中“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实际上就是强调文艺为人民服务。1939年7月9日,他在陕北公学演讲时又一次提出“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1944年1月9日,他看了京剧《逼上梁山》后非常高兴,深夜打电话祝贺杨绍萱、齐燕铭等主创人员,赞扬他们写出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主题。[2]142可见,毛泽东强调文艺的人民性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因为骨子里与人民群众的血脉联系。

(二)推陈出新

文论界、史料界研究毛泽东的“推陈出新”思想,很多人是以1951年关于京剧的论争为起始点,也有人以1950年4月3日中国戏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的时间为起始点。上述两种说法都有误,后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边彦军同志到梅兰芳纪念馆查验手迹进行核实,认为应以梅兰芳院长邀请毛泽东题词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为起始点[3]42。但是,实际上,毛泽东更早提出这一思想是在1940年1月9日。当时,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隆重举行,毛泽东在会上讲演时就以他看过的地方戏为例子,提出了“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等观点,后以《新民主主义论》为题发表在《解放》杂志,主张对待京戏艺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正因为他收藏了许多优秀的现代戏曲作品并反复听唱,在长期鉴赏与甄别的过程中,他才逐渐萌生了“倡导戏曲改革,主张推陈出新”的想法,要求保留传统戏曲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反映积极、健康、向上的时代生活,也就是说,“推陈出新”思想的形成,是与毛泽东喜欢看戏曲作品分不开的,促使他日后提出了“推陈出新”的主张,并且在提出的时间节点上要比公开史料早得多。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这个方针的提出也经历了一个过程。毛泽东年轻时就特别喜欢京剧,同时,他并不排斥和轻视其他地方剧种,在他的遗物中,有豫剧、湘剧、晋剧、越剧、昆曲、秦腔等多种地方戏唱腔资料,甚至还有广东潮剧、江西采茶戏、闽南高甲戏等很小的剧种,表现了他“偏于京剧、不废百家”的戏曲审美观,也为他日后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奠定了现实基础。他对地方戏的喜爱和重视,促进了许多剧种的发展,甚至挽救了一些濒危剧种。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同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他又强调,“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就叫百花齐放”。1973年11月,毛泽东看到署名“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群众来信,认为“一切为样板戏让路”的口号是不恰当的,并批评江青在文艺工作中不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毛泽东写了批语:“有些意见是好的,要容许批评”。可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不是毛泽东一时兴起,而是长期思考、多年积累的理论观点之一。

此外,关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关于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关于“改戏”与“戏改”等问题,毛泽东都是先有观看戏曲作品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再结合当时的文艺现状和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观点和政策。胡适认为:“一切心的作用(如知识思想等)都是起于个人的兴趣和意志,兴趣和意志定下选择的目标,有了目标方才从已有的经验里挑出达到这目标的方法、器具和资料……没有一种心的作用不带着意志和兴趣的;没有一种心的作用不是选择去取的。”[4]93可见,思想源于人的兴趣和意志,把戏曲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向度之一,应该并不为过。当然,仅以时间的梳理、观点的比对进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向度研究是不够的,更要避免“庸俗社会学”的研究倾向,但只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个问题,就无法回避戏曲在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三、毛泽东文艺思想戏曲向度的研究价值

既然戏曲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戏曲向度是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不可忽视的,为什么一直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呢?这与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有关:一是从客观上说,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起,包括京剧在内的戏曲就成为被“清除”的对象,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人”明确表示不喜欢京剧,拒绝承认京剧是戏,称“无非是咚咚咣咣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一大班人乱打”或“两三个人互打”,把京剧归为“玩把戏”的“百衲体”,导致《天女散花》《黛玉葬花》等作者都受到了批评。二是从主观上说,毛泽东面对“破四旧”的口号,一方面必须顺应当时革命的风潮、思想的激荡和文化的动向,另一方面不得不采取“迂回”的策略保持对戏曲这一“四旧”之一的喜爱。正是因此,本文提出毛泽东文艺思想戏曲向度研究的理论必要性,这既符合毛泽东所提倡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主张,又符合他所遵奉的“理论来自于实践”的理念。

(一)理论价值

从理论研究看,戏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戏曲起源于我国农耕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兴盛于宋朝的市民社会和农村集镇,到了元明清时期得以发扬光大,在当时的农村和城市市民社会中拥有大量的观众,尤其是到了明清两朝,戏曲演出成为我国民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祭祀敬拜,年节祝贺,婚丧嫁娶,到日常交往和娱乐,都要搭台唱戏,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换个角度说,戏曲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向度之一,不但在当时的革命战争年代为立党建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当今仍不失其理论价值。

(二)审美价值

从作品本身看,戏曲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故事情节褒贬有度、善恶分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令人难忘,能够直接、痛快地传达民众的审美理想和个人愿望,作品中的动人故事、优秀人物、传统美德、生活习俗等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成为中华民族建设精神家园、丰富精神生活的良好载体。毛泽东不但从很早的时候起便开始保留收集戏曲、戏剧、音乐唱片,而且一直对戏曲的审美价值十分留恋,只要条件许可,他常在工作之余用留声机播放唱片,即使是在战争年代,即使是到了延安后,在陕北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他仍没有丢下对戏曲的爱好,有时看戏会看到忘我的境地。比如在观看《白蛇传》时,他因过于投入,竟把让警卫员帮他解开腰带以免硌肚子的事忘到了脑后,兴奋地起身鼓掌时导致裤子掉到了地上,当警卫员惊惶失措地帮他提裤子时,他的注意力却仍在戏台上;看戏之后接见演员并握手时,他向扮演“好人”的演员伸出两只手,向扮演一般人的演员伸出一只手,而对于扮演“坏人”的演员他则不予理睬,在谢幕后与演员交流时也“善恶分明”。如此鲜明的艺术立场,对我们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戏曲向度提供了鲜活的材料和重大的启示,一方面表明了戏曲自身的审美魅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毛泽东对文艺审美的专业眼光。

(三)接受价值

从艺术接受的角度看,戏曲叙事比较符合受众的欣赏习惯,对于吸引民众具有先天的优势。以豫剧为例,作为全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不但以独特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拥有了河南本省的大量观众,而且对山东、安徽、内蒙古、河北等周边省份及新疆等其他省区的观众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内容上,豫剧擅长于表现大众的生活,无论传统作品《打金枝》《穆桂英挂帅》,还是现代作品《焦裕禄》《全家福》等,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剧情设计雅俗共赏,容易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形式上,豫剧唱腔优美动听,唱词抑扬顿挫,服装、化妆、道具等独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比如毛泽东在观看豫剧《穆桂英挂帅》后,曾专门给周总理写信安排邀请常香玉等演员进京演出;在观看现代豫剧《朝阳沟》后,他不但亲自提议请剧组到京演出,而且建议其中的拴保娘一角换成常香玉扮演,在豫剧传播与接受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直到今天,《朝阳沟》这部60年间常演不衰的豫剧经典在京演出时,还是场场爆满,全员齐唱,观众的唱腔甚至时时盖过演员的唱腔,令人热血沸腾。

总之,戏曲有深厚的受众基础,音乐唱腔、舞台表演、灯光布景、服装化妆等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且融合了杂技、武术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人们即使走到天涯海角,只要听到家乡戏就会涌起思乡情、爱国意,甚至涕泪纵横,激情难抑。在当今外族文化入侵、华人遍及全球的背景下,戏曲的这种文化凝聚力和精神向心力,为我们研究戏曲向度树立了信心。

四、习近平文艺思想中戏曲 的地位及其现实意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经过党的几代领导人及广大文艺工作者齐心协力,多年实践,包括戏曲在内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得到了重视。尤其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戏曲,可执行的、已落地的文件和措施越来越多,以戏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得到了重新焕发活力的机会,既显出了戏曲在习近平文艺思想中的地位,又表明了毛泽东文艺思想戏曲向度在当今的现实意义。正如诸多研究者都注意到并进行比较的那样:习近平也喜欢读书,也喜欢读古籍,也十分关注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并适应当今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势,使“党管文艺”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为戏曲艺术发展开拓了更为宽广的道路。

(一)重视戏曲创作与传播

习近平重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戏曲的创作与演出,并不仅仅停留在讲话、文件、通知、规定之中,而是言必信,行必果。从2013年以来,习近平每年都带领各位常委到国家大剧院出席观看新年戏曲晚会,在戏曲的旋律中与近千名观众一起迎接元旦的到来。2018年的新年戏曲晚会着重呈现新创作品片段,加大现实题材比重,各剧种有代表性的名家名角登台献艺,实现了31个省区市代表性剧种的全覆盖[5],其导向性的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当然,前任的国家领导也曾观看过戏曲晚会,但习近平观看时不仅作为观众,而且作为管理者、传承者;不仅是为了娱乐休闲,更是为了促进戏曲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不仅带随行人员,而且人数逐年增多,由七个常委逐渐扩大到在京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人大部分领导、国务委员、政协部分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使各级领导干部都认识到了戏曲创作、传播、交流、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从习近平于2013年12月31日带队欣赏新年戏曲晚会,当年就酝酿成立了国家艺术基金委,并自2014年5月1日起就开始施行《国家艺术基金章程》,对立项项目予以资助,为戏曲创作与传播拓宽了道路。几年来,国家艺术基金面向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艺术团队及私营企业征集优秀作品和传播方案,分为舞台艺术创作、传播交流推广、艺术人才培养、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等4大类,对包括戏曲在内的各种艺术作品的创作、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予以大力资助,从网络初评到专家会评,既规范又严格,由开始的注重演出逐渐转向重视创作,到2016年明确将戏曲等民族艺术形式和戏曲人才培养列为年度资助重点,戏曲大型剧目创作及戏曲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资助额度均高达500万元,从十八大以来到2017年9月,国家艺术基金累计投入3.51亿元,仅河南一省三年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5664.5万元[6],显出了党和国家对戏曲传承与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调动多方力量推动戏曲传承与发展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紧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戏曲传承工作更加受到重视,优秀传统艺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近年,中办、国办、文化部、中宣部等先后出台文件,对戏曲的复兴、传承、发展、繁荣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翔实的规划。2015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为总体要求,致力于“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并从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支持戏曲剧本创作、支持戏曲演出、改善戏曲生产条件、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2017年1月26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国家文化建设的高度及传统文化传承的目标重提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性,明确部署“戏曲进校园”工作,具体提出“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做好戏曲‘像音像’工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7],借助于新时代的新媒体技术为戏曲的繁荣发展插上翅膀。

戏曲本来就是来自民间的艺术形式,其生命力在于基层。以我国最高规格的艺术盛会“中国艺术节”为例,本来对剧目质量要求很高,通常只有省级、国家级院团的作品才能有资格参加此项活动的演出,而在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开幕演出剧目中,秦腔《家园》却是由号称“杂牌军”打造,即陕西省渭南市秦腔剧团与澄城县剧团、户县群星剧团、渭南师范学院艺术系师生等基层人员联合打造,为高规格的中国艺术节带来了一股清风。时任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指出,这样一部来自最基层剧团的作品,让人看到了基层文艺院团振兴的希望。

(三)推动戏曲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在“党管文艺”工作的推行过程中,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取得了很多经验,也有过一些失误,并因此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破坏,戏曲是其中的重灾区。即使到了新时期,到了当代,一刀切似的要求地方剧团改制,强制“断奶”,使众多地方剧团与其承载的三百多年戏曲文化纷纷沦陷。据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康式昭先生在2017年8月河南豫剧北京展演月研讨会上介绍,当年红红火火的川剧团由于被迫改制,剧院出租,演员改行,如今能完整演一部川剧作品的剧团不足5家。据河南省豫剧院院长李树建2017年9月在北京大学100周年纪念讲堂演出后与学生互动时回忆,当时他担任河南豫剧二团团长期间,因面临生存困境又不愿轻易放弃喜爱的豫剧,他带领全团演职员工为了筹措经费,不得不“抬棺哭坟”,步履维艰,破坏容易重建难。

习近平同志不但高度重视毛泽东文艺思想,而且充分注意到了戏曲在民族文化传承及优秀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使包括戏曲在内的传统文化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也使戏曲艺术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大量曾经完全丧失创作和演出能力的基层戏曲院团重新获得了登上舞台的机会。如今的戏曲传承,已经不仅是专业戏曲院团的任务,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多方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总之,如果说毛泽东对戏曲发展的推动是基于感性的喜爱,那么,习近平对戏曲传承的支持就是理性的努力,更显出了习近平关于戏曲发展的高屋建瓴及其文艺思想的真知灼见,不但在主观上向传统文化倾斜,而且从政策上进行规约,这不能不说是习近平文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一个重大贡献。如果说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戏曲向度值得研究,那么,这一向度已在如今的“党管文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对传统文化及包括戏曲在内的传统艺术形式的重视,对包括戏曲在内的各种传统文艺形式的扶持热情及其具体措施,既有一定的理论渊源,又有自身的创新和创造,其中大量关于戏曲传承与发展的新鲜观点和重要判断,既表明了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又展现了以戏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应该彰显的魅力。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文艺戏曲
1942,文艺之春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文艺范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