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祖谟先生《尔雅校笺》的校勘方法

2018-03-07 15:56◎高
文化产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天禄尔雅释文

◎高 婷

(青岛大学文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尔雅校笺》是20世纪《尔雅》校勘的典范之作,全书共949条校语,“具有底本善、取证富、体例密、校勘精的特点。”周祖谟先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具备了校定《尔雅》的优厚条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尔雅校笺》校勘条目顺应《尔雅》十九篇顺序依次校勘。校勘条目分出文和校语,两者用“〇”间隔,其中出文又分经文和注文,注文前有“(注)”。陈垣先生把校勘方法总结为“对校”“本校”“他校”“理校”[1]四种,周祖谟先生使用最多的是他校法和对校法。现结合《尔雅校笺》分析如下:

一、他校法

陈垣在《校法四例》中认为:“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此校法范围广,用力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自两汉以迄清代,受《尔雅》“五经之梯航”影响,学者们推崇经雅互证,戴震《尔雅注疏笺补序》:“《尔雅》六经之通释也,援《尔雅》附经而经明,证《尔雅》以经而《尔雅》明。”①《尔雅》因其百科全书式特点,经史子集四部多有征引。另外《说文》校《尔雅》版本文字也是重要的校勘方法。因此,周祖谟校《尔雅》注重参考前人古籍的征引多采用“他校法”。如:

(一)卷上五上二行:“关关噰噰音声和也〇‘噰噰’《释文》同。原本《玉篇》广部‘廱’下引作‘廱廱’。……《三教指归注》卷下之上引‘《尔雅》:譻譻,音声和也。’盖《尔雅》传本有异。”②

(二)卷中三上二行:“所以止扉谓之闳〇《释文》云:‘闳音宏。本亦作阁,音各。郭注本无此字。’案《说文》云:‘阁,所以止扉也。’……邵氏《正义》及郝氏《义疏》均作‘阁’,是也。王树枬以为不当作‘阁’,是非善读郭书者。”③

例(一)周祖谟参考《释文》、原本《玉篇》《文选》《天台山赋》《三教指归注》所引《尔雅》此条,以他书校本书,总结出“噰噰”在其他文献中有“廱廱”“嘤嘤”“嗈嗈”“譻譻”几种不同的引用是因为《尔雅》本身传本不同。例(二)周祖谟用《释文》《玉篇》邵氏《正义》及郝氏《义疏》参校来讲明他赞成段、邵、郝三家,反对王说,此条校笺采用的就是他校法。

二、对校法

对校法,即用同一部书的各种不同版本相互校勘的方法。对校法为刘向父子创立,成为后世主要的校勘方法,清代学者校勘《尔雅》主要使用此法。周校多使用对校法,如:

(三)卷上六上三行:“(注)云何盰矣繇役亦为忧愁〇宋刻十行本及蜀本‘盰’作‘盱’,与正文合。当据正。又‘忧愁’下十行本有‘也’字。此本脱。”④

(四)卷中十二下七行:“(注)枵之言秏秏亦虚意〇‘秏’,宋刻小字本作‘耗’,‘耗’为‘秏’字或体。唐写本注文作‘枵之言耗也,耗亦虚意也。’”⑤

例(三)周祖谟先生采用对校法,将《天禄》本与宋刻十行本及蜀本对校,发现《天禄》本此注中的“盰”字在宋刻十行本及蜀本中均为“盱”,合于《天禄》本此注的正文“盱”,由此周先生将“盰”校正为“盱”。又通过《天禄》本与十行本对校,发现《天禄》本“忧愁”下脱“也”字。此例是对校法的典型,通过不同版本的对校可发现文字的讹误与脱漏。例(四)《天禄》本与宋刻小字本对校发现“耗”为“秏”的异体字,与唐写本对校发现第一个“耗”后与句末“意”后皆少“也”字。周祖谟先生通过对校法校订文字讹误、脱漏,创获颇丰,因此对校法成为周校使用较多的校勘方法之一。

三、本校法

“本校法是通过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异同,找出错误的一种判断方法。雅书校勘使用本校法,主要是以经校经、以注校注、以疏校疏、经注疏互校等。”⑥周先生言:“除在版本校勘法外,‘以本书校本书’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⑦在《尔雅校笺》中有例:

(五)卷上二下八行:“(注)转相训〇原本《玉篇》于部‘于’下引‘训’字下有‘也’字。”⑧

(六)卷中十一下三行:“(注)诗云习习谷风〇唐写本作‘《诗》曰:习习谷风也。’下注文‘《诗》云:北风其凉’,‘诗云’亦作‘诗曰’。案郭注引《诗》、《书》等经书,用‘曰’。今本体例不一,当为传写之失。下文‘西风之泰风’下注云:‘《诗》曰:泰风有隧’,唐写本同,宋刻小字本作‘诗云’,与旧本不合。”⑨

例(五)关于句末“也”字的问题,周先生于《尔雅校笺》“凡例”中指出:“郭注中‘也’字大都被刊落,跟唐写本不同。他认为:“当‘也’字在句末为判断之意时,不宜省略。”周先生用该法引证郭璞《方言注》,解决了句末“也”字刊落问题。例(六)周先生通过此法及各版本的对比,总结发现同一书中用“曰”和“云”的体例混乱是由于“传写之失”。本校法的应用可解决同一本书复杂的体系混乱问题。周先生本校法的应用是其对全书体例的整体把握及丰厚的学识基础上的正确判断。

四、理校法

陈垣《校法四例》:“段玉裁曰‘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所谓理校法也。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⑪即理校法无书本依据只能进行逻辑推理,但原则是“非有确证,不敢藉理校而凭臆见”⑫只有博学通才之人在掌握了大量的版本资料后,比较异同,独具慧眼,才能用此法进行分析判断。《尔雅校笺》中应用如下:

(七)卷上十七上一行:“靦姡也(注)面姡然〇案:《释文》云:‘姡户刮反,又户括反。孙、李云:靦,人面姡然也。’郭注本孙炎、李巡,此注当作‘人面姡然也。’”⑬

(八)卷下四下二行:“的中薏(注)中心 苦〇……《诗·泽陂》《正义》引《尔雅》本文,又引郭璞曰:‘蔤,茎下白蒻在泥中者。今江东人呼荷华为芙蓉,北方人便以藕为荷……此皆名相错,习俗传误。’《初学记》卷二十七亦引《尔雅注》云:‘江东呼荷华为芙蓉’。此恐非郭注原文,乃出自郭璞 《音义》。”⑭

例(七)中,周祖谟先生引征孙炎、李巡的注解,运用理校法推断此注“面姡然”应当为“人面姡然也”。例(八)周先生运用理校法指出清人将《尔雅音义》误与《尔雅注》混为一谈的错误现象,他借助《初学记》证明他书引文出自《尔雅音义》,而不是郭注原文,此发现解决了很多文字出入问题,是周先生运用理校法校《尔雅》的典例。

综上,周祖谟先生在自身丰厚学识的基础上广泛运用“对校法”“他校法”“本校法”“理校法”的校勘方法对《尔雅》郭璞注本进行校勘,丰富灵活的校勘方法让周先生有了新发现,使得《尔雅校笺》成为20世纪《尔雅》的校勘典范,推进了雅学文献校勘工作的发展。

【注释】

① ② ③④⑤⑧⑨⑬⑭ 任基振:《尔雅注疏笺补》《续修四库全书》第18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第6页;第184页;第212页;第185页;第229页;第202页;第266页。

⑥ ⑪ ⑫窦秀艳:《雅学文献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116页;第148页;第149页。

⑦周祖谟《古籍校勘述例》“三、校勘古籍的方法”,文载又收入《文字音韵训诂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⑩ 周祖谟:《尔雅郭璞注古本跋》,文收《问学集》(下),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第680-681页。

猜你喜欢
天禄尔雅释文
学人风采—曹天禄教授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周春《尔雅补注》《尔雅广疏》考辨*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天禄琳琅文具礼盒套装
丁子峻温文俊士尔雅男神
作家尔雅《同尘》研讨会顺利举行
卡托维兹,天禄前进路上的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