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素养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实践路径

2018-03-07 11:56赵晓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中生政治

赵晓雅

(宝鸡文理学院政法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1 理论内涵

《政治学》解释说:“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生活,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如把自己看作某一政党的党员、某一阶级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这种现象就是政治认同。”[1]据此我们可以将政治认同理解为,人们对于自身所处政治环境包含的政党、阶级、体制等内容所持有的积极、确信、支持、赞赏的情感态度。立足于政治认同的概念,结合高中生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这种定义符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基本属性,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

2 影响因素

当前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现状并不乐观,整体上呈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政治认知不清、情感体验匮乏、政治态度冷漠、政治行为被动等。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政治人格不成熟

在我国,高中生的年龄大多处于15-18岁左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这是人格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高中生的性格特点是敏感、情绪化,叛逆,渴望独立,以自我为中心。受这些因素影响,高中生的政治认同极为幼稚、不成熟,他们以国家现行的政治、政策能否使自己直接从中得益为判断国家、政党、政府和政策优劣的唯一标准。并且他们情绪化的性格特征易受到别人的煽动诱导,从而引发偏激行为,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并且从长远来看,若不及时对这种错误的政治认同观加以引导、修正定会给社会发展埋下隐患。

2.2 政治素养较欠缺

在我国,学生的政治认知主要来源于课本知识,政治素养的培育也主要依靠政治课堂。学校在中学阶段开设的思想品德课程仅让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及社会、家庭情况作简单了解,只有在大学阶段才会系统深入学习较深层次的政治理论。因此,高中生自身的政治认知水平还处在较低层次,政治理论素养较为欠缺,还无法对我们党和政府及其决策理性认知。故而,政治素养欠缺的局限也是影响高中生政治认同的内在因素之一。

2.3 社会转型的壁垒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权钱交易,腐败贪污,市场秩序等乱象频发。并且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弊端。互联网信息真假难辨,不乏掺有暴力、黄色等不良信息以及腐朽思想和极端价值观念,这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带来了巨大冲击。高中生价值观尚未成型,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壁垒,很难很难坚定政治信念,做出正确的政治判断和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高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2.4 学校教育的弊端

学校教育是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主渠道,而思想政治学科则是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主阵地。高中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体验大部分来自思想政治课堂,但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被学校视为副课而不受重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又习惯于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高中生政治认知代替政治情感、态度和实践。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学科是否被重视、课程内容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方式是否灵活以及教师专业素质是否合格都密切关系到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教育。

3 实践路径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做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并有效解决政治认同素养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路径。

3.1 关注时政热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时政热点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鲜活资源。思想政治作为一门特殊学科课程标准具有不稳定性,现实中教材编写无法紧跟社会变化及时更新。而关注时政热点不仅有助于高中生了解外界形式,紧扣时代脉搏,同时也可以弥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不稳定性这一特点带来的局限。及时关注时政热点问题可以开拓高中生的视野,使囿于校园内的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分析社会现象,解读国际形势政策。这样以来,不仅锻炼了高中生信息收集、获取、分析与交流的能力,还深化了他们对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路线的理解。这有助于深化高中生的政治认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

3.2 改变教学方式,激起学生政治参与兴趣

众所周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高中课堂多采用“一言堂”教学方式,课堂内容就是大量记背琐碎知识加机械重复训练。这种典型的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兴趣削弱,很难达到政治认同素养教育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当前的教学方式,采取综合性的教学形式,多注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多方面观察、多途径探究,并进行综合性分析,把政治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将本身抽象的理论知识寓于鲜活的情境之中,对抽象概念进行情景化处理,既能避免因知识过于抽象而感到枯燥,又能有效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既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激起高中生的政治参与兴趣。

3.3 开展课程活动,增强学生政治情感体验

新修订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把思想政治定义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即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强调活动性即是凸显学生本位,关注学生经验,注重学生自主建构和体验感悟。据此,教师要多鼓励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采取组织辩论会、模拟法庭、模拟听证会、政治演讲及写话题小论文等丰富形式,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条件,参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旁听企业、社区选举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政治参与的过程,以此来增强高中生的政治情感体验。

3.4 加强师资建设,引导学生政治价值认同

从知识走向素养,教师首先要转变为素养型教师。因此,能带给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教育的教师必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拥护者,必定有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做支撑。只有具备这样的素养,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遇到困难,受多元思潮冲击挑战时沉着冷静地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这些问题,并通过范例分析、观点展示,在多元价值冲突中深化高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比较、鉴别中提高高中生的政治认知;才能以身示范感化学生对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产生认同;才能引领高中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高中生政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