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今女性言语的变化反观其对婚姻观的影响

2018-03-07 11:5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言语婚姻变化

王 曦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 412007)

1 引言

索绪尔曾在19世纪就十分重视外部因素即广义的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他认为语言具有的普遍社会属性,不能脱离社会单独存在。语言时刻反映着社会现象、社会观念的变化。他主张从掌握储存在每个人脑里的词语现象研究入手,就会接触到构成语言的社会纽带的本质。同时也提出, 在任何人的脑子里,语言又都是具有不完备属性,因此,语言只有在群体中才得以完全存在,这实际上就意味着语言是凭借社会成员之间通过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契约而存在[1]。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女性有了独立经济能力和自主话语权,反过来促进了当代女性言语的变化,当代女性语言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在多元文化和性别语言趋同的合力作用过程中,女性的婚姻观念也因此有了很大改变。

2 女性语言变化面面观

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女性语言与男性语言就泾渭分明,男女言语行为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及交谈身势体位等方面[2]。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 人们才对性别语言的研究产生了兴趣,性别语言表达与当时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密切相随,相互适应而又各自单独成为一个自足的系统,有各自形成和各自的发展轨迹、模式、特征、成因和变化对婚姻观念的影响。

2.1 女性语言变化轨迹

中国女性语言变化的轨迹,与日本女性语言变迁轨迹曲线图类似,均表现为“马鞍形轨迹”[3]。在人类发展的较早时期,女性在人类的自身生产—种的繁衍中占据着独特的优势。生存的需要导致了女性地位的优越。我们无法判断当时女性语言具体如何,但从古代神话以及东西方出土的各式女神像,可以推断当时的女性语言是任意的,具有权威性的。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随着身强力壮的男性逐渐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女性地位低下。社会创立的制度进一步使女性低下地位固化,贬低以及形同奴仆。此时,社会的女性语言是以“妾婢”、“贱妾”、“奴家”等自降身份的称谓。中国女性言语呈现出最卑微的状态。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快速发展,女性普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中国女性积极的投身到各行各业。经济以及思想逐渐独立,中国女性的言语已经上升到一个非常体现自我的模式。

2.2 女性语言变化模式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汉语词汇中男前女后的定位就是历史遗传下来的女性社会及语言地位的象征之一。

男前女后构词的社会语言模式直接表明了男性霸权的地位。如“男女”、“夫妻”、“父母”、“公婆”、“子女”、“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随着女性解放程度的提高,女性在领导岗位上人数的增加和女性发挥的巨大作用,人们对女性也用职务称呼。有时特指女性的话,常常在前面加“女”字。夫妻间也使用爱称或通俗没有歧义的称谓,如:“老婆”、“妻子”、“爱人”,尤其是“爱人”一词,在称谓中既可以称呼男方(妻称夫)也可以称呼女方(夫称妻),这在语言称谓方式和语言心理上逐渐趋向男女平等。

2.3 女性语言变化特征

当代社会条件下,女性语言的变化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平等、主张、主持和当家作主的特征。反映在女性语言上,就具有以下社会女性言语特征。

2.3.1 言语强势的特征

现代社会,女人的言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职业女性在说话办事上往往表现出雷厉风行的特性,言语简洁、生硬。社会造就的职业女性越多,这种言语特色的影响也就越大。女性言语甚至还越级到了男性话语霸权的范围,“老娘”、“姑奶奶我”、“女汉子”等等用词应运而生。这些霸道的自我称谓有些女性张口即来。

2.3.2 言语男性化特征

语言学里研究语言产生的一个典型特征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当代追求平等自立公平自由的女性语言也经历着这样的变化,反映出相同的历史沿革。

当代女性言语表现女性社会地位变化及相应政治地位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直接用男性语言结构女性语言、男性思维表达女性意识、男性用词堆砌女性用词。在和男性的频繁交往中,一部分女性逐渐放松了对言语的警戒,说话变得非常粗鲁,咒骂语不绝于耳,一些只有男性才会用到的污言秽语也能从她们的口中听到。同时,幽默豪壮己不再是男性的专利。很多女性打破了传统的观念禁锢, 也敢于互相捧逗,诙谐幽默的段子也会逗得男性哈哈大笑。一些女性还会与男性称兄道弟,话语十分豪爽,再无女性最初的矫揉之态。

2.3.3 言语趋同化特征

男女在社会分工、家庭角色和思想观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男性与女性在性别语言心理和性别语言行为上呈现出中性化的趋势,这种变化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很多层面,同样也反作用力于语言。男女两性在语言使用上的性差逐渐模糊,语言的运用也呈现出趋同化的发展趋势。有学者在近期对新生代的大学生日常用语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语言使用上的性别差异正在逐渐缩小,并朝中性化的方向发展”[4]。

2.4 女性语言变化成因

语言反映着社会现实, 语言反映社会变化,语言是社会变化留存的活化石。语言变化的原因与社会现实变化休戚相关,从来没有社会不变而语言发生变化的,也从来没有社会发生变化而语言停滞不前的。不改变社会现实而单独、孤立地去改变语言,无异于痴人说梦。

新中国的成立, 使中国女性赢得了社会大舞台上与男子相同的权力。而医疗卫生领域的科学进步以及家用电器的广泛普及,进一步让女性摆脱家务、生育的羁绊,有更多的间提高自己。另外, 大机器的出现使男性的体力开始贬值, 广泛的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给妇女提供了进入社会的机会。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迈入了信息社会,先进的经济中的劳动不再是对物进行工作。种种原因之下,女性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使得性别语言的差别越来越小。

2.5 言语变化对婚姻文化观念的影响

言语变化的社会成因构成女性言语变化的直接动力。然而辩证唯物论已论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性。语言作为表达意识的物质外壳,又能进一步影响社会存在。 “萨皮尔一沃尔附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提出 “语言不仅仅是社会的产物,它还能够反过来影响人的思维与精神的构建”。语言现象的大量存在和反复出现, 将进一步影响我们的思想意识,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加深、加强所有的观念,进一步影响处事观念,态度以及方式。

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也可以进一步论证言语对行为的影响。他认为与其把语言看作是“思想的信号”,不如把其看作是“行为的方式”。“人说出的话语不仅是描述事实和状态, 而且还意在完成某种行为”“语言不仅是描述客观世界的工具, 而且是一种行为, 即言语行为”。其中,以言指事(Locutionary Act)、以言行事( Illocutionary Act) 和以言成事( Perlocutionary Act)是Austin从言语行为中抽象出来的三个层面。表现在日常对话上则为以言指事是指话语字面意义的表达, 以言行事是指说话者交际意图的真实体现, 以言成事是指听者领悟采取行动的合作行为。

现代女性大都能胜任工作,把握自己的言语主动权。但由于历史上曾有过“女子无才便是德” 和“家庭是女人的唯一事业”等观念,使不少女人在婚姻,事业以及言语表达上仍犹豫不前。当女性在感情或婚姻上遭遇难题时,女性大多会向闺蜜(闺中密友,简称闺蜜。是现代女性对好友的新称呼)倾诉,并且倾向于找强势闺蜜拿主意。这时一旦谈话方法达成会话合作原则,则言语成事只是个时间早晚的差别。当这些女性接受同性的强势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此类语言风格,并使用它,日积月累甚至影响到自己的言语,思维,使自己更加独立,自主,形成新时代女性言语的特征。

2.5.1 言语变化对婚姻文化观念的积极影响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陈亚亚指出,中国现已迎来第四次单身潮,如今主动选择单身的“单女”明显增多。这里的单女,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并且相对而言,言语上更加偏于果断,有执行力,并且时不时会使用到男性语言,比如“没问题!”“放心,有我在”“如果此事出了问题,我负全责”,此类言语总能听到从独立,自信的单女口中脱口而出。

显然,在一定的意义上,这种现象对社会有促进作用,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可以更好地在家庭氛围里为新的一代人公平正义社会观和文化观培养做出大的贡献。

其次,女性在婚姻选择中更加谨慎,追寻有着相同精神追求,有爱的婚姻,一旦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另一半,有着相同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两个人,婚姻也会稳固许多,而不会再有封建时期包办婚姻的悲剧。

2.5.2 言语变化对婚姻文化观念的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女性言语变化对婚姻文化观念也存在着的消极影响。

在强势女性言语带动下,一些未婚女性受其影响,将“姑奶奶”“老娘”等词常挂在嘴边,惹得人不敢亲近,使得想示好的男性大幅度减少。女性单身者人数的增多,不仅会增加到个人的早亡概率以及记忆衰退率,还会给社会带来庞大的资源浪费,加剧人口老龄化和增加社会不稳定性。此类种种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惕。

信息语言时代的今天,中国女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言语风格也有较大的转变。网络的普及化和其特殊性,使得女性使用暴力语言,强势语言更是无所顾忌。我们在通过进一步立法,健全婚姻运行法律体制的前提下,是否通过公众媒体,多渠道方式弘扬礼仪言语,传播良好的、男女互相尊敬的言语环境的方式,成为一种新的解决单身潮的问题的方法,这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1]E. de. Saussur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方芒. 从社会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英语言语行为性别差异[J]. 怀化学院学报, 2004, 23(3): 105-107

[3]赵蓉. 从女性语言变迁看日本社会发展的轨迹 [A].日本学刊, 2011, (3): 126-138

[4]王悦. 大学生日常用语中性化的趋势研究[D]. 吉林:吉林大学, 2008.

猜你喜欢
言语婚姻变化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鸟的变化系列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关于冬天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