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亚钊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
李文星1994年出生在山东德州仁德庄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2012年考上东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6年毕业后,他的求职之路并不顺利,因此2017年5月收到Boss直聘上假借“北京科蓝”公司之名的offer后,尽管有“我怕是传销”的担忧,还是独自乘车去了天津。7月14日,李文星的尸体在天津市静海区G104国道旁水坑里发现。最终因误入“蝶贝蕾”传销组织而死亡。8月2日,教育类媒体“芥末堆”报道《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李文星来自山东农村,家境并不富裕,2012年考上大学后,他因担心家庭困难,曾向父亲提出不上大学,但被父亲拒绝。妹妹李文月为减轻家庭负担,16岁辍学,在电子厂上班,在哥哥读书期间,她担心哥哥被同学嘲笑受委屈,经常给他打钱、买衣服等等。毕业后的李文星迫切需要找到一份薪水高的工作来改变窘迫的家境,接下家庭的重担,过上体面的生活。
李文星所学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不好找工作,在毕业一年后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内心的焦灼可想而知。李文星的大学同学曾在采访中说,“李文星选择做JAVA程序员,并非兴趣使然,而是生活所迫。资源勘探工程专业不好找工作,李文星知道JAVA程序员工资高,也不用出差,就想做这个。”即便在IT培训班学习过JAVA,并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李文星,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并不容易,屡次碰壁之后,“北京科蓝”公司的offer如救命稻草般点燃了李文星的希望,同时也让他放松了警惕,踏上了“死亡之路”。
李文星乖、懂事、爱学习,是村里第一个考上985高校的孩子,一直是同龄人的榜样。他溺水死亡的消息传回村里后,有人悄悄议论,“读书厉害有什么用,加入传销被骗,还没了性命。”固然这样的议论过于偏颇,但也在提醒我们情商作为非常重要的一课,却从来没有被真正纳入到学校的系统教学里面去。你想挣钱,想过上体面的生活,前提是要先活着。情商和智商的不匹配,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
贫困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相较于其他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理想与现实、专业与需要、个人与家庭等的矛盾,这些矛盾心理常相互交织在一起,导致他们的职业定位与选择不清晰,很容易在求职过程中碰壁,带来求职过程中的“恶性循环”。
贫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一方面想为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而焦虑,另一方面又担心失败而变得消极被动。他们的抗击打能力相较于其他非贫困生更弱,在遭受挫折时,更容易变得悲观失望、意志消沉、对自己和社会失去信心,偏激地把一切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家庭经济困难和社会关系缺乏。这种自卑和忧郁心理,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苦闷,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其求职的成功率。
贫困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不断受挫,导致过分看重家长的意见,独立判断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不能独立应对求职中面对的问题,也不能提出有效地应对策略,而是过分依赖父母、亲朋好友与社会关系,或者寄希望于政府和高校的就业援助。
贫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被骗的案例屡见不鲜,2017年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生张超、湖南女大学生林华蓉在工作招聘过程中受骗不慎陷入传销组织陷阱,失去人身自由,最终酿成悲剧。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类传播媒介对典型案例进行广泛宣传,让同学们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学校要及时邀请公安机关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深入校园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向同学们揭示某些非法组织的本质特点和危害,传授防范知识,以提高同学们的防范意识和自救意识,同时加强法制教育,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贫困大学生和其他学生群体相比,在求职过程中更容易被社交焦虑和自卑所困惑,不愿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心理问题突出,所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题中之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提高职业素养,提升面对困难的心理调适能力,树立积极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2017年8月10日工商总局、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活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重点做好大学生和求职人群的教育引导工作,提升对传销活动的防范意识。”目前,各高校均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授课和实践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授就业技巧和知识以外,还要加强就业技能的培训,增加学生对社会环境和行业发展的了解,提高其求职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多途径、多维度地加强就业安全教育,防止学生因就业招聘而误入陷阱。此外,高校要秉持主动性、个性化的科学就业指导理念,自觉培养就业指导意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筑造多元化的就业指导支撑平台,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贫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承担较大经济压力,学校要及时了解情况,给他们发放求职补贴,助力他们顺利就业。此外,特别要加强毕业班学生、实习学生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建立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对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有关情况及时报上级部门,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活动动向。
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承受的压力较其他学生会更大,学校要加强与其家长的沟通,教会父母如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提醒,要学会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决定权,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贫困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因无法正确地处理家庭和自我之间的分歧和矛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利于他们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就业问题也日渐凸显,近年来发生的贫困大学生就业兼职陷入传销组织,导致悲剧发生的案例,更是让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贫困大学生背负着更多的家庭和生活责任,在就业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顺利就业是他们的美好憧憬和对未来的期盼。人才培养是国家和社会赋予高校重要的历史责任,因此,作为高校要积极应对和解决新形势下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帮助他们预防和克服就业心理障碍,增强就业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就业能力,促进他们顺利成长成才。
[1]李国庆.青年为何容易陷入传销陷阱[J].人民论坛,2017(10):120-121.
[2]卢东霖,耿振振,王小丁.“大学生涉足传销”案例浅析及就业安全指导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22):45-48.
[3]彭仲生,罗筑华,黄建美.农村地区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高教论坛,2015(11):29-31.
[4]陈海萍,杜宇波.大学生误入传销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6(10):198-200.
[5]史铁杰,张付强,涂薇.解救身陷传销学生案例的启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4):78-80.
[6]工商总局,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活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saic.gov.cn/zw/wjfb/lhfw/201708/t20170814_268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