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振华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化在化人和育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培养一个正直而高尚的灵魂比惩治犯罪更有价值。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只有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同时,还应该领会到社会前进方向,定准自己的坐标,明确自己的路线。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华文化、中华道德、中华气节、中华爱国精神是中华美德的重要构成基因。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和谐——夑合天下,协和万邦、仁爱——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自然——道法自然,崇尚自然。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绵延在百姓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应向学生弘扬中华文化的魅力,让每个人了解和谐、仁爱、自然的文化意义。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进工科教学中去,是摆在我们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在一次工程实践课中,因教学内容难度大,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笔者试探着在讲授专业知识前引用了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接着就联系当天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及学习方法,对学生们提出了具体要求。不出课前备课准备之所料,不仅学生们在课堂上精力集中,而且教学效果十分满意,学生作业认真且正确率很高。在教研评鉴中,学生对教师这种引入中国中华优秀传统经典渗透到教学中的做法给予高度赞赏,称之为高校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工科学生来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活跃课堂教学,营造生动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创新教学,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素养和价值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基石,革命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源泉,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优质基因。培养教育下一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高等教育更是责无旁贷。当今部分大学生,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下,崇尚金钱至上,相互攀比,强调自我价值,出现了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脱节。这些思想和现象,与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极不相称。传承创新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学文化对师生的行为方式、价值理念等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摆脱简单而枯燥的说教将革命文化精神注入到生动的教学中,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在一次课外学习班会上,向大家提了一个兴趣拓展问题,将十二个铁球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找出其中一个次品来。告诉学生网上有类似答案但最好自己写在纸上,放在讲台上,结果,没有一个人去搜索看答案,而是自己动脑筋推理演试。这原本是笔者班会活动时一个开启学生思考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过程。然而每次的“游戏”都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做学问就要善于思考,要有严谨的态度,学习借鉴但要有自己的思想。红船精神就是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习和弘扬的创新精神;长征精神就是坚忍不拔、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是大学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不畏艰难、永久奋斗的民族精神,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航天精神更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这些革命精神都要像润物细无声那样润化在我们不同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听课、思考、研讨中传化为助力提神的源源正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先进文化的灵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青年学生莫负好青春,莫负好时代。将先进文化融入到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关键要把握住树立正能量这个中心,克服负面效应。立德树人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要把文化育人作为学校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师生追求真理、自强不息,鼓励创新、诚信合作。
大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大学神圣而重要的使命。首要把握课堂教育路径,创新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外活动宣传渗透内容嵌入到课堂中,实现课堂教育途径的最大效应。其次是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身边榜样,前行力量。榜样,是最好的引导;楷模,是最好的说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然后是其他协同路径,如社会实践、自愿者服务等方式,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日新月异,进入2018年,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向新时代。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学校是社会的缩影,而学生来自不同家庭环境,这种不平衡会在他们青春敏感的心中放大,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彷徨,我们首先应尽可能帮助困难学生,减少他们的痛苦焦虑,更应立足本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实现优化就业,鼓励学生用艰苦奋斗来缩小这些差距。然后就是培养学生的调控能力,认识到这些差距是存在的,但又是暂时的,是可以通过国家社会和个人努力来改善的。教书更要育人,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进行工程技术教育,也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品德教育、责任教育,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面引导,引领其为社会尽力做贡献。
试想,如果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度,怎能会为虚荣攀比而自卑扭曲,怎能会为生活琐事斤斤计较,甚至愤怒到不能自已,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呢?如果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又怎能会自私冷漠、炫耀,或者不合作去激化矛盾呢?如果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也不会沉湎网络而不能自拔,也不会在该奋斗的年纪贪图安逸度日或者不思进取过所谓佛系生活,而应该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焕发青春朝气。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人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处处彰显泱泱大国的风范,让整个社会风清气正、和谐美满、向上向善,在这伟大的时代贡献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最终心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述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袁贵仁.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从211工程到2011计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傅林.世纪回眸:中国大学文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