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媛 于翠红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认为君子思考问题应该兼顾九个方面,看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是否听清楚了;脸色是否保持温和;神态是否保持谨慎恭敬;言语是否忠于本心;做事是否遵守礼法;遇到疑问,思考如何问明白;生气时,思考其后果;见到利益时,思考是否符合道义。这里着重分析和解读孔子“听思聪”思想。
听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一种自然知觉;聆听是一种主体知觉下的,具有目的性的认知过程,这里孔子“听思聪”所强调和说明的就是聆听。积极有效的聆听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最为直接而准确的信息,从而得知对方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有利于双方进一步地交流,使得双方都能从一次对话中,增进彼此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从而使双方获益。
聆听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积极聆听要求我们具备正确的心态,对谈话者的语音、语调及说话的姿态、眼神等多方面进行关注和全情地投入。
积极聆听会使谈话者产生表达的欲望,更愿意持续表达;他们会感受到聆听者所表达的善意并愿意亲近;他们会因为受到尊重并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积极聆听,这是一个通过改变自己的聆听习惯就能对对方产生影响的有效方法,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互动技巧。
孔子所讲的“听思聪”,并非仅仅是字面上所看到的思考是否听的清楚,更是一种关于听的正确态度和君子自我修养的过程。这是一种听的能力,而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听清。孔子讲“六十耳顺”,意思是人到了六十岁,不管什么样的声音,都用一种平常心来听,好坏听后判断,这是一种君子的修养和境界。
强调“听思聪”是对个人人格的体现,在于我们对“自以为是”的警觉,在于我们放下姿态而呈现的随和和德行,听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听的能力随着时间的积累而产生质的变化。“听思聪”是耳顺之德,是我们在这个急于表达自己而忽略对方真实诉求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与修养。良好的聆听者是这个时代中最受欢迎的人。聆听习惯的养成是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展现个人人格魅力的最佳途径。
在信息快速传播和发展的今天,手机成为当今大学生人手必备的交流工具。隔着屏幕的交流,不仅使得中国大学生错别字使用量大幅增长,同时还有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当我们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手机依旧占据着我们的空间及时间。交流过程之中,我们最为缺乏的是成为一名好的听众。
我们往往习惯从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去判断对方,我们习惯于打断对方还未完成的谈话,我们习惯以自己作为谈话的主角而忽略对方。这样的聆听习惯源于我们“自以为是”的认知。在谈话中,不断地打断对方,自以为是的理解对方,是我们对聆听的误解,是聆听能力的缺乏导致的。交流的过程,是通过聆听的方式,打开对方的心和口,让其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能愿意表达,并非是以我们为主,随意而任性的揣度对方的意图和诉求,这样的交流往往听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样的主观介入对方,会使得谈话的中断,影响对方的情绪和表达的欲望,他会感受到自己渺小而不受重视,这也同样表明了我们的人格修养还远远不够,我们想要和对方进行交流,有时候是为了宣泄情绪,是希望找到一个可以聆听自己的人,而不是自以为是对他人指手画脚。
上帝给了我们一张嘴巴和两只耳朵,是教导我们要少说多听。所谓听觉正念,就是全然在对方讲话中,不偏移、不离神、有知觉。我们在谈话过程中,缺乏的就是听觉的正念。我们容易在对话中走神,容易忽略对方的感觉,容易听不到对方的真实需求和思想,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树立正确的关于听的态度。我们习惯于在谈话之中比较和评判,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段对话之中,我们只是在其中强调自我而选择忽视对方,这样的谈话基本属于无意义的。当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听觉正念,我们会耐心地听别人的话语,细心呵护对方的谈话欲望,当我们心无旁骛地融入这个对话的过程,听觉正念开启,这也预示着一段崭新的对话旅程的开始,我们不在会因缺少耐心而忽略对方的感受和听到对方的真实意愿与想法。
培养大学生的聆听能力,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能够提升大学生自身的人格魅力,可以提高大学生对“自以为是”的警觉,是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有利途径。
培养听觉正念,是我们无论面对任何对象,处在任何地点,都能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的聆听状态,投入全部身心聆听的方式去承认他人存在的优先性和价值的优越性。这种听觉正念体现的是,对开放性的重视,对不确定性的重视,对相关性的重视,对多元与差异的重视,这种重视使得“听”,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互动技巧,而是对尊重对方的自我修养的过程。
听觉正念的形成,需要正确的引导,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对优质的谈话不断模仿。当你融入这样的听觉氛围之中,会感受到别样的听觉效果。首先,找到一段演讲的视频或是音频,深呼吸,放松身心,可以闭上眼睛,安静地去听,清空大脑,全然专注于这个讲演之中,不去思考,也不想其他,就是聆听。当聆听结束,你会感受到一种舒畅的感觉。我们在平时能够抽出一小段的时间,睡觉前或者是排队的时候,都可以进行练习。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我们快速地融入交流,迅速地进入聆听状态。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心无旁骛,能不去下意识地以自己的认知去盲目的给对方定论,也能有效地降低“自以为是”的频率,从而真正地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和聆听的美感。
“聆听和讲话是相互关联的,就像一块布的经线和纬线一样。当他聆听的时候,他是站在他同伴的心灵入口;而当他讲话时,他则邀请他的听众站在通往他自己的思想入口。”要带着“心”聆听。聆听一定要真诚,这才能通过聆听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若是对对方还存在误解,心态还没调整过来,就先不要着急开始交流和聆听。心态调整好之后,抱有真诚的态度来全身心地聆听,才会达到聆听的效果。
聆听越多,人的心境会逐渐开阔,自然也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从而拥有更好的谈话伙伴。首先,谈话时,要注视着说话人;其次,靠近说话人,专心致志地听,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讲的内容十分感兴趣;再次,要学会提问,使对话者知道你在认真地听。
听的能力是时间累积的结果,听的能力不仅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互动技巧,同时也是一种人格魅力和品格修养的体现。“听思聪”是在听的基础上的对人的品格方面的更高要求,是在贯穿听之前的听觉观念,听之中的全情投入,听之后的正确判断,是君子对于听的能力的要求和标准,是君子人格形成的必修课程。
对大学生听的品格的培养是给予大学生人生路上的最好礼物,是对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最佳助力。大学生听的品格形成,有助于大学生视野的拓展,合作意识的增强,交流的游刃有余,生活的和谐美满。听的品格形成离不开我们源自内心的爱,因为有爱,所以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