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福建 泉州 362000)
青花瓷器的装饰主要是釉下彩绘图案,将钻料作为着色剂,直接在干燥的坯体上使用毛笔描绘出多种图案,再罩上透明釉,并经过1300℃高温一次性烧成等,它一经出现就深受人们的青睐,是明清时期制作彩瓷的主流,不仅着色力强,还具备发色鲜艳和纹饰永不褪色等优势,是最有显著民族特色的国内瓷器装饰。下面就对德化窑青花瓷器的装饰进行思考与探索,了解其艺术技巧与艺术价值。
在装饰上,德化窑的青花瓷器讲究布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白地、青花纹样形成一种鲜明的青白对比。德化窑产品质地洁白,以白见长,设计者注意充分表露这一特点,生产很多白底青花瓷器,且大多数青花都质朴洗练,白地空间较大,显示白瓷魅力[1]。与此同时,德化窑青花瓷器主要的装饰部位是在盘、碗、碟、炉等圆器的内底中心或内外腹壁,而罐、瓶等琢器的装饰部位主要是腹部,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而圆器的纹饰大多是以基本造型为基础布局,团荷团菊或者是团牡丹等,提高美感度。团花纹饰以及折枝、缠枝团花纹饰等多位于盘心,折花纹饰则多出现在画面周围,缠枝花纹多出现在器物外壁,促使装饰完美和谐。而为将琢器挺拔的造型表现出来,其纹饰多使用群峰错落、近水远山、高阁人物以及天海无际等,配合高大的造型和纵向装饰,不仅和谐得当,且蔚为壮观。
德化窑青花瓷器的装饰技法主要有两种,手绘、模印。手绘装饰的工具是毛笔,直接在坯体上绘画,应用更为广泛,由工匠们在实物上随心所欲施展想法,生动自然、线条清晰,排除模印的刻板效果。在手绘中又以淡描技法为主,青花着笔染色微浓,往往呈现出青黑色。一般而言,淡描的程序为:如果是一些相对复杂的图案,工匠们通常是先画稿,定稿后用单线将轮廓勾绘出来,再染色。写意法则是另一种手绘技法,在坯体上直接绘画,一笔绘成纤细花纹,其题材大多是有磅礴气势的山水和枝繁叶茂的花卉、人物故事、庭院楼阁等,着笔重处必定是釉水多,呈黑色,着笔轻处必定是色淡,充分反映绘画经验。绘画经验与技法是德化窑青花瓷器装饰成就的关键所在,很多运笔自如、纹饰层次分明、青花浓淡相宜、造型优美自然的青花瓷器的装饰纹样几乎都是富有经验、造诣高深工匠所作。这些青花瓷器大多见于大件的瓶、炉等。另一种装饰技法就是模印,模印青花和白瓷刻模存在不同点与雷同点,其弱点是青花的色泽不太鲜艳,纹饰也稍显呆板,没有多少生气,并且着色浓淡不均,尤其是制作的一些印文不够精细,导致纹饰模糊不清。因而模印装饰技法通常用于创作简单纹样,但它也有长处,即装饰图案较为规整,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便利。
德化窑青花瓷器装饰图案的取材很广、花式丰富,可概括为以下类型:
第一,历史故事与人物仕女,涵盖神话传说、福禄寿三星图、高士图、婴戏图以及游仙图等,还有描写社会风俗与生产生活的一些作品,包括渔猎、耕牧以及攻读等,德化很多窑址生产的青花瓷器还有晨兴半柱香、志在书中等题字人物画,抒发人们当时追求功名、向往仕进的思想情感。一些青花瓷器的图案还有行船、楼阁,旁边附有诗句,情景交融,可谓浑然一体[2]。
第二,自然景物,大多是小品山水图案,简洁深秀,营造一种深居逸致、清微幽冷的气氛,表现秀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一些青花瓷器的装饰图案是从日常生活剪裁的小景,配上简短的、意味深长的一句抒情句子,生活气息浓厚。
第三,植物与动物,常见的德化窑青花瓷器装饰植物图案有梅、竹、松、葡萄、佛手、牵牛花、杨柳、瓜果、牡丹等,动物图案有云龙云凤、麒麟、松鹤、雄狮、虫鱼、蜂蝶等,龙凤、麒麟、雄狮气魄雄浑,虫鱼生气蓬勃、自由豪放彭荣滋长气息浓郁。
第四,其他图案,德化窑青花瓷器装饰的边饰图案有蕉叶纹,垂叶或仰叶,覆莲、雷纹、卷线纹等,还有文字图案,寿、双喜的古篆文,梵字、吉祥符号等。
从明代中晚期德化窑就开始烧制青花瓷器,清代是其全盛时期,生产的青花瓷器不仅满足民间需求,还远销欧洲、非洲、东南亚各国。德化窑青花瓷器雅致、质朴,充满泥土气息,无拘无束,反映自由奔放的风俗生活,可谓妙趣天成,成功打破官窑的繁琐与拘谨的羁绊,瓷器装饰简约,没有富丽堂皇之感,笔触也流畅而粗犷,浪漫、返璞归真,将中国山水画中墨分五色的艺术意境充分体现出来,反映蓬勃生活气息,洋溢着乡土味、人情味,将地方特色和浓郁风格集于一身,融合实用、观赏与装饰等功能,散发民间陶瓷的艺术芬芳。
福建德化窑的青花瓷器造型丰富多彩,代表性很强,凭借独特艺术技巧与审美艺术价值。德化窑青花瓷器不仅装饰布局合理、技法自然,且图案题材多样,不受束缚,写意和写实并茂,充分体现出民窑青花瓷器的艺术魅力,在陶瓷艺术发展进程中留下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