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ST模型对我国互联网医疗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路径探讨

2018-03-07 02:33殷东涛杨竹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医疗

殷东涛, 杨竹

互联网医疗是传统医疗模式与互联网结合,其服务对象和能力由院内生产管理扩大到医疗的社会化服务[1],从医疗延伸至健康范畴,重构全新的医疗服务流程与运行机制[2],使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被升级到新高度。欧美发达国家已将互联网充分运用到临床信息和工作日程管理、健康档案维护和提取、沟通和咨询、资料参考和信息采集、患者管理和监控、临床决策及医学教育中[3]。我国互联网医疗源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医院流程电子化,它经历了较长的探索期,目前主要以APP(application)的形式推广健康咨询和预约分诊业务,取得一定的突破,但权威性低、同质化严重,用户粘性差,呈现出国家层面重视,资本市场火热,院前、院中、院后的健康需求凸显而互联网医疗落地难,供给侧乏力的局面。本文运用PEST模型结合SWOT分析法,对我国互联网医疗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为其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①通过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文献;②查阅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信部、食药监总局相关政策文件;③运用艾瑞咨询、易观智库、36氪、动脉网、生物谷等新媒体产业研究平台;④对5位互联网医疗创业研究专家访谈。

1.2 研究方法

PEST分析法是现代管理中分析战略或组织外部环境的一种方法[4],综合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大要素,从总体上分析宏观环境并评估这些因素对组织目标和战略的影响[5]。

2 PEST分析结果

2.1 政治环境

2.1.1 总体政策利好互联网医疗与新医改目标吻合,受到国家层面高度重视,频频发文助推(相关文件见表1),这些文件很大程度上为互联网医疗树立了风向标并将其推向市场,为企业的探索提供了政策支持,比如2016年3月11日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规范医疗物联网和医疗健康类APP的管理,推广线上预约分诊、报告查询、划价缴费等便捷服务,引导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从调研和专家访谈情况来看,不管是政策引导,还是科研立项都受到决策者的支持。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政策的出台仍然存在滞后性,医保政策无法接轨线上支付也是互联网医疗无法进入核心区的重要原因。

表1 近年我国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文件

2.1.2 法律法规的瓶颈国外大多数国家医生可以自由执业,而我国《执业医师法》《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管理规定》等法规以“单位人”的身份限定了医师禁止私自网上诊疗,这几乎是互联网医疗无法纵深发展的最大屏障,并且未将互联网医疗主体纳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使行业存在潜在风险。

2.2 经济环境

2.2.1 经济势态平稳、互联网医疗规模递增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GDP为67.670 8万亿元,上涨6.9%,人均GDP达49 228元,移动网络经济规模达4 343.6亿元,网络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9.1%,预计2018年移动网络经济规模将达11 868.2亿元[6]。良好的网络经济环境吸引了大批资本入驻互联网医疗(见图1),商业保险、BAT纷纷加入互联网医疗争夺战,为众多创业者提供了动力与契机,同时线下消费向线上大规模转移,说明移动医疗是可寻的。

2.2.2 卫生支出增加、盈利模式模糊2004—2014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支出从584元增至2 587元,医疗卫生支出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三大消费,互联网医疗具有共享、融合和连接的特征[7],在实际运用中可以降低患者就医间接成本,减轻疾病负担。然而对于大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目前还处于“烧钱”阶段,面对中国网民薄弱的付费意识,还未形成值得推广的服务模式和盈利模式。

2.3 社会环境

2.3.1 老龄化2010年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5年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 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老年人是慢性病的易感人群,人均患有2~3种疾病[8]。如何利用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有效地对老年病患实现健康管理,既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机遇,也是挑战。

图1 2012—2015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变化图

2.3.2 优质医疗人力资源集中据《2014中国卫生年鉴》数据显示,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医生仅占15.1%,优质医疗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大城市的大型公立医院[9],城乡“二元化”问题愈发严重[10]。医生是医疗资源的核心,借助互联网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技术,可使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优质医疗资源辐射面延伸,如远程会诊、远程培训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医生多点执业模式等。

2.3.3 医患沟通乏力医疗服务有其固有的特征,患者端信息缺失,医生时间精力有限等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如今医患关系敏感的局面。一方面,患者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加大,渴求与医生深入沟通;另一方面,医生缺乏一个高效的平台去迎合需求,对病患跟踪管理,医患之间缺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交互平台。

2.4 技术环境

2.4.1 技术已经不是最大壁垒近几年4 G/wifi技术迅猛发展普及,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手机出货量高达5.18亿部,4G手机款型占比75.8%,这对互联网医疗的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无线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显示技术、芯片技术、操作系统的集成研发,使健康类智能穿戴设备发展迅速,如i Watch,Google Glass;我国在物联网领域与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不算落后[11],在许多城市开始规模化地应用,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于2009年在无锡建成,但物联网技术在远程监护、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和药品流通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整合数据采集存储和预处理、分析挖掘和结果呈现技术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驱动决策咨询。

2.4.2 基础设施和行业规范欠缺一级和二级医院信息化水平有限,无法与先进的互联网医疗系统对接,使很多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服务模式在推行时受阻;监管体系和准入标准缺失使行业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当互联网医疗行为发生纠纷时,医院、医务人员、企业三方的责任分担机制仍然空白。

3 互联网医疗SWOT-PEST矩阵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互联网医疗外部环境,本文将SWOT分析法与PEST分析法相结合,创建系统的矩阵模型。如表2所示,我国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政策方针的支持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劣势主要是基础薄弱,配套与盈利模式不成熟,同时面临着传统就医模式的挑战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机遇。

表2 SWOT-PEST矩阵分析

4 思考与建议

4.1 政府统筹

互联网医疗具有广阔前景,关乎民生大计,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参与,国家层面应该统筹规划,构建科学的产业体系和布局,制定符合国情的监管机制,完善政策配套,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同时企业应该抓住机遇,主动与科研机构合作,整合资源,实现技术和服务创新,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4.2 明确重点发展方向

①健康稳态与健康干预。伴随居民院前、院中、院后的健康需求链已成型,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稳态多维(含心理、药物、运动、营养及生活习惯)综合干预研究,针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心理疾病等慢性病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路径值得期待。②第三方健康服务平台。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高新技术与新进设备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12],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检测、药品配送模式有望成为重要突破口。③分级诊疗,多点执业。通过集成互联网健康管理关键技术,构建互联网+分级诊疗运行机制和平台,实现对口扶持、远程会诊、绿色通道、业务指导、慢病管理、绩效考核评估反馈。借助互联网突破传统定义束缚,疏通渠道,搭建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名医诊所、医患社群、风险评估与预警、执业点推介平台;④充分挖掘HIS、PACS等工具,将其价值由院内向院外延伸,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将互联网思维方式与情感需求结合。

4.3 加强领导重视,注重人才培养

各级医院领导应该注重医院信息化建设,鼓励医生合理使用互联网技术服务患者,以包容的心态加强与上下级医院、企业合作,注重宣传与推广。未来,海量的患者数据需要专业人才的存储、分析、管理,人才是互联网医疗探索中的一大关键[13]。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需要更多理解医学规律、既有医学背景与资源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来探索,要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1] Gordon EJ,Fink JC,Fischer MJ.Telenephrology:a novel appr oach to i mprove coor dinated and collaborative care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3,28(4):972-981.

[2] 辛均益,陈启岳,王宏宇.预约诊疗服务信用度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11(4):335-340.

[3] Ventda CL.Ventola.Mobile devices and App f 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use and benefits[J].PT,2014,39(5):356-364.

[4] 张会丽,姜勇.我国发展移动医疗的PEST分析[J].医学信息杂志,2012,33(11):6-9.

[5] 魏颖,杜乐勋.卫生经济学与卫生经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6] 艾瑞咨询.2015年中国网络经济年度监测报告简版[R].北京:艾瑞咨询,2015.

[7] 赵霞,李小华,周毅.互联网+医疗的服务特色[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1):26-28.

[8] 邓晶,蒋事臻.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卫生需求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3):21-24.

[9] 安艳芳.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特点与改善策略[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5):110-113.

[10] 崔红华.公共医疗资源供给的政府缺失与改进[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13(2):128-131.

[11] 朱晓荣,孙君,齐丽娜等.物联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12] 尹奋勤.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8,(44):94-96.

[13] 苏键一.互联网医疗发展人才荒成短板[J].中国卫生人才,2015(7):12-13.

猜你喜欢
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智慧医疗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陕西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
互联网医疗的热与冷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