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现代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8-03-06 11:15刘静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培养管理

刘静

摘 要:学校班级作为其中最基础的组成单位,其创建、完善、发展的过程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的趋势,现代班集体建设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集体建设;管理;培养;家教模式

学校是一部复杂的机器,它的运作、发展需要寻求完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而班级作为其中基础的一个组成单位,其创建、完善、发展的过程,直接关系到学校各个组成部分发展的趋势。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传统的班集体建设模式已大大不适应现代社会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滋生出诸多弊病,不破则不立,现代班集体建设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们想要改变的地方

传统班集体多采用集中统一的灌输教育,无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和逆反心理,大大削弱了班级对学生的影响力。因此,现代班集体建设就是要努力优化班级德育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精神教育氛围,并努力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参与的整体教育模式,使班级正能量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形成整体效应,产生教育的最大合力。

二、我们必须遵循的宗旨

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作为整个构建中不可动摇的原则。

三、我们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一)基于学校培养目标下的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

(二)现代社会背景下的班级家校合力教育的研究

四、班级研究细微处着眼见变化

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全面参与此次研究,研究的领域有现代班集体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学生评价机制改革、全员育人机制的细化落实等方面。汇集各班的研究小成果,我们发现现代班集体建设的雏形已日渐明晰,班级也正从这些改革的细微处慢慢发生转变。

(一)“全员式”班集体建设,有你有我也有他,讓每个人渴望成功

1.构建“班集体”的文化磁场,让班级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

每班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级奋斗目标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氛围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各班集体在做到管理规范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2.实施班级岗位承包制,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学校出台了《班级管理细则》,对班级管理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细化要求,怎样把这些要求变为学生的主动作为?很多班级的班主任开展了“责任包干”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尝试,制定班级管理岗位设置表,结合班级实际,将班级大大小小的事务进行责任分解和细化分工,充分利用班级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实施管理岗位轮换制,改变少数人“独霸”班级话语权的局面

作为班级的小干部,以往都是教师任命,或者学生推选,作为心理和情绪不稳定的小学生来说,容易滋生他们的虚荣心,怎样发挥他们类似于“火车头”的带动和推动作用?某些班主任对班级的这批“管理层”进行了轮换制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保姆式”的管理模式。

4.科任教师与特殊学生结成对,推行“导师制”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形成班教小组,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采用学生报名和教师意愿相结合的方式,每位导师重点负责2~3名学生的生活顾问、思想跟进等。通过多种爱生形式,让孩子感受来自教师的关心和呵护。每学期至少一次,结对教师走进学生家中,了解孩子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状态,让教师和学生心灵靠得更近。

(二)“同伴体”家校模式,促进管理民主化,让家长成为同盟军

家校合作互动的研究将促进学校、班级和家庭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实施家校合作互动旨在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实现家校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一致性与和谐性。

家校合作互动中学校和老师应采取主动态度,建立与完善家校合作互动的体制与机制,及时、主动地向家庭传达学校的办学态度与理念,告知学校的教育行为与目的,使家长了解运作机制,吸纳家长的需求与想法,由衷地尊重家长、服务家长,逐步建立家庭与学校良性合作互动机制,形成社会与家庭对教育的支持、服务与监督系统。

第一层次:家长以支持者和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子女教育,其合作目的主要是学校和老师得到家长对其孩子教育的支持。这一层次的合作方式是建立家校e平台,建立学生家庭信息数据库、电话短信联系、网络互动联系。

第二层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或赞助,如家长义工进课堂、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家长监管会等等。

我们的家长来自不同的社会岗位,可以成立家长“护校队”,让家长参与晨迎晚送,安排家长参与学校食堂管理,监督食品安全关、质量关和营养关。定期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外出参观,让家长协助老师策划活动、管理学。集家长智慧,让家长成为班级的一分子,更有利于班集体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建设。

第三层次:实行一日值日家长制,家长作为班级教育决策的参与者,参与班级的管理。

定期邀请家长到班级中“蹲班”,让家长深入课堂,跟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究、一起在操场上共享运动的乐趣。课间十分钟,与老师亲切交流,帮助老师们辅导学生、批改作业……约谈学生、约谈科任教师、约谈校长,当家长以“第三只眼睛”来参与班级的管理,班集体会朝着更加健康向上、民主和谐、快乐互爱的氛围迈进。

总之,现代小学班集体的建设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地方,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进行创新实践,使现代班集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调动每一个因素,协调每一种关系,促进其发展和完善,共同奏出班级的最强音。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培养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