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家丽
“知识中心论”长期以来影响着我国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编写,新课改的要求下,知识系统学习和能力的综合培养成了教学者新的教学目标,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科学教科书进行“校本化”处理。以苏教版为例,教材编写者应该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教学情况,充分利用当地人力教育资源,在教材开发、实验创新方面投入精力,编写出优秀的新版本教材。引导学生知晓科学的魅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小学生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也让他们真正地爱上科学,这也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有很多好处。
一、实施教科书校本化面临的问题
首先,时代的不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不同。古代教育认为“科学”就是“格物致知”,而现代科学教育在强调基础理论的同时,也重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但部分小学科学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大多思想僵化,不愿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如此可以“更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学校对小学科学教科书实现“校本化”的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校投资的经费不足。学校没有组织小学科学教师进行统一教育,是部分教师无法转变教学观念的原因之一。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找不到专业的人员进行教科书的编写,使得新教材的质量得不到提升。
最后,小学科学教科书的“校本化”,需要学校在进行教材开发和实验创新的过程中,既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客观需要,又要使学校的素质教育“个性化”。部分小学盲目借鉴优秀小学的“成功经验”,照搬到本校,往往没有结合小学自身的资源与发展状况,毫无办学特色可言,最终使本校的科学教科书“校本化”工作停滞不前。
二、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开发
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小学科学教科书作为从社会中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经济文化制度、不同教育环境的材料,对于达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立足培养目标,实现小学科学教育的个性化,提升课程体系的综合性。
结合实际问题,总结经验与教训,向成功实现小学科学教育“校本化”的小学取经是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新教材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目前来说,部分小学在课程改革中,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取得了不俗的素质教育成绩,充分激发了小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使得小學教育与实际课题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通过笔者对国内外教科书的发展和对教学理念的参考对比与分析。苏教版小学教材由多位教育专家在听取学生群体建议并结合我国目前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共同编写。该教材生动活泼,书中的科学知识事例鲜活,十分接近现在的生活,因此十分适用于小学科学教育,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鼓励对教材进行延伸
科学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基石,而科学知识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创新,实验创新需要学生将知识理论应用到实际。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学生自身的全面素质,也有着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要敢于创新,将教材知识延伸应用于科学实验中,为学生做出示范。
理论知识往往抽象,小学生又处于思维培养的阶段。教师将实际事物作为教具,在讲堂中可以引导小学生将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地球形状时,教师可以拿一个球进行类比,当然有地球仪更好不过。另外,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讲解一些在教材中没有的科学知识,通过讲述一些有趣味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升。
最后,学校应该适当建设一些用于小学科学教育的设施。学校可以出资金建立一两所简易的实验室,尽管小学科学知识还很浅显,但通过实验探索所带来的对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无价的。教师演示,让学生分组学习,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在考试中取得成绩,也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意识和师生间的感情。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育应该大胆启用新教材,并结合当地小学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这要求教学工作者在新课改的框架内对新教材的内容进行重组优化,实现小学科学教科书的“校本化”。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有助于发展小学的素质教育,并为小学生今后的中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希望通过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能够早日实现小学科学教科书的“校本化”,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提供支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