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综述:模式、制约因素和对策

2018-03-06 19:52王健
文教资料 2017年30期
关键词:转化对策制约因素模式

王健

摘 要: 近年来,有关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从模式、制约因素和对策等三个方面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归纳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研究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模式 制约因素 转化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更是高校实现自身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助推器。然而,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一直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2015年,高校的成交合同数为57081项,成交合同金额为314.3亿元,分别仅占全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和成交合同金额的18.6%和3.2%;全国高校專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2786件,仅占当年度有效发明专利总数的13.8%[1]。

1.研究内容

笔者以“CSSCI”和“核心期刊”为期刊来源类别,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篇名含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字段、发表于1997年~2017年的文献共191篇。通过对这些文章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发现出现频次最高的三个关键词依次为“对策”、“制约因素”和“模式”。基于此,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研究现状及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希望为相关后续研究及实践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2.1定义

所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就是指在由科技创新成果转向实际应用的链条上,不同环节间相结合的一种机制,以及参与各方的资源配置和流向等(如图1)。

2.2主要模式

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从出现至今先后形成过两代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顺序有先后,但新模式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之前的模式,二者之间存在着交叉融合和共同发展的局面,并逐渐萌发出了一些更先进的理念和做法。

2.2.1第一代模式

最早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当时的经济体制和环境下,根据参与主体的不同,主要分为高校自行转化和校企合作转化两种类型。

2.2.1.1高校自行转化模式又被称为自行实施模式[2]、自办实体模式[3]等。王铁军[4]认为其主要特征是以高校为主体,以科技活动及其成果为主导,构建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中试、产品化直接到形成产业并占有市场的全部流程。该模式省略了转化过程中的许多中间环节,节省了交易费用,极大地保护了高校的自主知识产权。采用该种模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校一般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很高的科研水平和很强的科研能力,并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作为支撑。

2.2.1.2校企合作转化是至今仍在广泛沿用的传统转化模式,其特点是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人才、科研实力、实验设备和企业的生产能力、对市场信息的预测及判断掌握进行合作转化。该模式被称为点对点模式,并从合作深度的角度被划分为技术转让模式和联营模式[5],甚至被进一步细分为科技成果许可、转让模式,委托开发模式,作价入股、合办实体模式[3]。尽管相对于高校自行转化来说,校企合作转化在资源整合、分工协作、风险分担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但这些优势的充分发挥需要建立在科学完备的管理体制和合作机制基础上,明确合作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降低交易费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同时需要注意到,高校产业管理部门或资产经营公司不能通过行政化手段过多干涉股份制企业的运营,特别是当高校在企业中位于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时,资产经营公司作为高校的代表参与股份制企业的经营,应严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企业董事会的有关规定,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实现各方优势真正有效的结合。

2.2.2第二代模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科技园的成立,开启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根据参与主体及主体间合作方式的不同,该模式被划分为政校合作和校企模式两大类。政校合作模式由政府主导,其主要形式有孵化器模式(如大学科技园)、国家工程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省校研究院等。校企合作模式又被称为校企协同创新模式[6],它不同于点对点模式,而是结合了高校原始创新优势与企业科技成果应用能力优势,高校和企业更注重研发过程的共同参与及合作,成立了诸如联合研究所、协同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研究院、联合实验室,联合技术中心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协同创新平台。

第二代模式的形成直接促进了新型科研机构的建立。作为综合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较晚出现的一种形式,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江海等[7]认为以高校为主导的新型科研机构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协同创新的理念和实践:以市场、产业需求为导向,围绕知识创新本体——高校,充分调动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以及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辅助支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地组织实施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追求通过技术研发与创新形成的技术优势,重视通过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来获取可观的收益;注重人才、技术、成果、资本、信息、管理等要素在技术研发、中试放大、市场导入、产业化等成果转化链条各环节的协同,使政府、高校、市场在创新链条各环节充分发挥了不同的优势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实现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模式仍将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流模式。

2.2.3发展新趋势

除了对已有模式进行创新和丰富外,还出现了一种以创新网络为代表的全新转化模式。该模式以科技产品为导向,以促进创新为目标,在组织结构上类似于网络型的组织,各参与主体之间没有正式的资本所属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而是以正式的合同为纽带,在一种互惠互利、相互协作、相互信任和支持的机制下合作。在这种模式下,组织结构趋于扁平,管理环节较少,具有较强的环境应变能力和适应性,有利于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8]。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化对策制约因素模式
浅谈初中英语起始年级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细微之处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