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和玉,陈永堂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新疆和田 848000)
2006年起源于美国公布的一项重要计划《美国竞争力计划》(AmericanCompetitivenessInitiative,ACI),该计划对于已经提前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教育方面应该着重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并称其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由此,美国以政府层面加大对STEM教育方面的投入,鼓励学生以“四门”主修课程为主,培养学生科技理工素养。在全球的教育变革中,STEM不断扩展添加学科元素,将STEM扩展为STEAM、STREAM,这是全球教育者教育变革的期许,教育领域的新趋势、新进展和新问题,需要创造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更有效的合作机制,这就需要不断探索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回归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给教师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接受新事物,让教师更多地去发现、识别、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1-2]。因此,以学定学的学习方式回归本原重新受到学界的关注,在不断适应全球化发展新变革的教育教学领域,重新开启教学领域新的回归,关注学生问题导向,探索学生求知探索精神以及创新发展驱动,中学地理教学的变革同样应对这一变革,培养适应未来生活的人。
以学定学是对教学中以学定教的重新界定和概念的深化,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未有统一的标准,对于以学定学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学界有过定论,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定论将要采取哪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的提法已显得陈旧,作为从学生时代而来的教师学习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新的探索点,强调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和学科交叉渗透的STEM教育,在于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最新的技术来解决一系列问题,这也意味着学习者可以自主获取、创造知识,在创造过程中,所学习的内容也在叠加更新,因学生实际需求而变,以最终回归于现实的学校教学之中,途径方式的选择有利于对当前教学的审视,在全新开展以学定学新理念下,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全新的界定,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友善用脑”的理念告诉我们要“以学定学”,不但要依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更重要的是依据学生的学情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不但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更重要的是从科学用脑的角度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去发现、识别、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是共同成长的过程,与学生一起去设计学习。
在地理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我国地理教学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材体系结构中的新面貌,强调适用于学生发展的地理思考,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并尝试应用多种表述方式引领学生全面发展[4]。内容体系构成上基于由远及近的设置,内容构成基本遵循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乡土地理)三大模块的建构,其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基础性地球科学知识架构 (包括空间、大气、水文、地貌、环境等自然基础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科学基础性突出,参与性突显,是学生由基础学习到深入探究的前提,是为学生从教学中获得基本知识,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需求;人文地理方面有人口、城市、工业、交通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等内容结构构成,体现了人类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STEM教育强调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而采取的协同创造新理念,已达到各方的共赢理念和创新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这也是我国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区域地理部分中的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内容,适且地面对问题与挑战,回归本源地探究面临的全新领域,对接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这是基于基础学科教育必须考虑的应有之意。
STEM教育的回归本原要重新认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应该如何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为基准,促进了从知识向实践关注的转变,以“以学定学”学习方式视点进行新展望[5]。我国分学段的基础教育在各年龄段应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探究问题,体验学习过程,关切当下新领域,教学中如何引起问题并探究始末,给予学生螺旋上升的递进教学,教师学习、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学生思考的过程,基于学生学习过程和思想展开教学。
(1)地理教学中强调学生地理思想,注重对现实问题的探究。
联系周边生活实际,使地理教学富有活性,如地理教学根据教材内容构建的新发展,以地球各圈层结构体系、以人为本、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为脉络,内容呈现关注以学生发展为主,教师据此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体会学生学习思考阶段,引导其突破问题关键和思维瓶颈。
(2)地理教学紧密联系真实社会和学生的体验。
以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模块为例,初中学生对于海洋地理的认知是认识大洋,了解其分布、位置、面积,而在高中阶段则可以进一步地认识洋流、海水盐度、海陆热力性质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认知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等全新领域。“蛟龙号”的深潜打破深海的沉静,对人类认识深海和开发利用深海具有深远的意义,这在海洋地理教学中可以给予学生广泛的启迪。同时,教学中让学生参与体验生产生活、科技前沿、模型制作、气象变化、事物变化规律,探索宇宙奥秘新领域,即获得了体验,又拓展了学生思维,如在土壤、水文、气象、环境等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其中,亲身去发现、去认知、去探索,对冲问题,以新问题为下一阶段学习的起点,在试误中不断形成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适应未来的创新能力。
(3)教学中遵循学生学习的思想和思维能力的重塑。
以学定学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逐步成为探究真实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过程,为使这种过程更为接近真实教学实际,要突出阶梯性、逻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和综合的观点,地理教学中设计情景,引发兴趣,掌握技能、学会方法[6]。遵循学生地理学习中学习的思想,积极引导学生以新问题为起点的思维能力重塑,实现知识体系的迭代发展,因此,学生思想和思维能力的重塑是以学定学学习方式的基本表征。
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以学定学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在实际中 “输入问题—思维呈现—创造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设计学生学习框架,制定基于教学的可评估标准,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如何去介入时机和以何种程度把握。从学生学的视角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定义学习的过程,参照标准对每一阶段的学习作出自我评估,学会探求多种方式的学习支撑力量,这样的学习方式必然带来对教师的反思,进一步调动对高阶评价领域的全新认知。因此,基于教和学的地理课程标准需要辩证思维予以支撑。
地理课程标准是由政府部门制定,是国家层面的纲领性文件,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合理性较为突出,对地理课程标准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启示:第一,知识层面上,地理课程标准指导下地理教学要以探索追寻地理学科为主,探索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问题为下一阶段学习的起点,回归教学的本真,以教和学双向并行又交互前行的途径,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理念;第二,应用层面上,学生需要考虑线索及时间跨度的选择,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到实际应用及操作。
让学生参与和学习科学,如在讲解气象与气候时,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回归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教师感受学生学习过程,回归自身先前学习过程,改进教学中不断发现的问题,真切感受学生遇到的问题及冲突,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不断拓展自我,打开思维束缚,这种将教学与社会、自然环境进行充分联系和融合,突出了学习在生活环境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地理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实践,培养科学探究和解决真实问题所必备的技能、策略和思维方式。在实践学习中,逐步理解基本概念学习内容的更新、学习过程的重构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重塑,基于地理课程标准渗透社会科技前沿趋向。
注重学习内容的补充及更新,面向所有学生。第一,用发展的理念看待新的变化,全球化发展为人类带来新的契机,教育教学领域紧随社会发展变革之势,在地理课程标准基础上,不断更新所涉相关知识点拓展领域,与科学新发展相衔接,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云计算、无人飞机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新科技正在改变着人类的认知,未来需要创新人才这是不争的事实,未来更需要创新教育。第二,用更新的知识引领未来,地理教学内容知识体系要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吸纳学科交叉新内容,引领学生面向未来,适应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