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静
(青岛市文化馆,山东青岛 266001)
在艺术表演形式中,歌唱与表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单纯地歌唱没有肢体动作,就无法将歌曲中的情感很好地表达出来。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表演能力上也各有差异,有的人听到音乐就可以随着节奏表演,而有的人可以表演,却显得过于僵硬,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在美声教学中培养学习者表演技巧的重要原因。
美声属于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而审美能力是学好艺术、表达艺术、理解艺术的重要前提。但是,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审美能力自然也有所不同,在演唱时表达也会有所不同。在培养学生表演技巧的过程当中,学习者在观看时,可以产生视觉上的冲击,接触到更多的表现形式,不仅歌唱能力能够提高,同时能够提升视觉审美能力,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能更加深刻、全面[1]。
学习声乐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走向舞台,完成自己的音乐梦想。从音乐舞台表演来看,无论是个人演唱还是多人配合,表演都是非常必要的元素,能够更好地凸出演唱效果,通过声音和表演能够让观众在听觉和视觉上共同产生冲击,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演唱将歌曲作品更好的表达出来,是声乐学习的目的,这也就意味着,声乐学习对舞台上的表现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学习者真正需要登台表演时,很多表演者都会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到演出效果。通过表演技能的培养,可以让学习者在不断的实践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调整心理状态,克服在舞台上的恐惧,更好的投入到表演中,提升歌唱效果[2]。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表演技能,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情感体验的培养。具体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1)让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通过多阅读书籍、多听音乐的方式丰富自己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能够在表演中体会到情感的变化,把控好每个情感变化细节,在表演时,可以在歌曲的意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进而提升表演能力。(2)在任何表演中,表演者的表情都是能够体现表演者情感,感染观众的重要元素,让观众更愿意感受表演,并沉醉其中。(3)合理的流露情感才能够让表演效果深化,因此,教师要指导学习者,在表演的过程当中,要注意随着歌曲的情感走势变化情绪[3]。
从表演意识培养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相关的任何一个部分,任何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乐感,才能更好地处理需要表演的作品。因此,在美声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乐感作为重要基础。乐感的培养主要有三个方向,即节奏感、调试感、识别音乐的能力。“艺术源于生活”,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去参加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多进行音乐体验,提升音乐灵感能力,培养学生的乐感。
在舞台上呈现最好的自己,是每个表演者内心向往的目标,歌曲表演者也是如此。但是,在台上表演也意味着要面对很多并不熟悉的观众,表演者无法预知观众的心理状态,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观众产生共鸣,从而使观众接受,并喜欢表演者的表演。为了消除不良情绪以及心理情况给表演者带来的压力,影响表演效果,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4]。对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习者的表演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多为学生安排一些实际演出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克服不良情绪,学会如何排解、调控心理状态,对自己的个人能力充满信心,在最大程度上取得较好的表演效果,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与戏剧表演不同,美声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效果是否理想,只需要表演者做到与作品上的情感、动作部分上的一致即可。但是,对于美声演唱者来讲,当他站在舞台上,音乐响起的那一刻,就被赋予角色。以《我像雪花天上来》歌曲为例,这首歌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在歌曲中将人物角色与雪花、秋叶融为一体,最初是用于表达人的对爱情纯真炽热的渴望与追求,经过时代的变迁,现应用于表达对祖国母亲深挚之爱的婉转倾诉。当演唱者在唱这首歌曲时,需要准确地把握住整首歌曲深邃的意境,做到声情并茂,将自己想成一个憧憬着爱情,对爱情有着深切渴望的人,才能更好地演唱出歌曲。教师可以以此为方向,引导学习者结合歌曲的创作背景,揣摩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5]。
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已经是目前美声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表演者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在演唱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然后将作品更好地展现给观众,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带给观众心灵上的震撼,就是声乐表演的最终目的。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在美声教学中培养表演技巧的重要意义,然后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乐感、培养心理调控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感受角色的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进而提升美声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