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替课”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以南昌各大高校小学期为例

2018-03-06 23:56黄涵青石远强李永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学生

黄涵青,石远强,李永飞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 330013)

近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是高校教学管理中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各高校为了管控学生的逃课行为,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部分学生为了应对学校检查,却“另辟蹊径”,找人替课,甚至找人长期有偿替课,由此衍生出了一个新的群体——“替课族”。在高校里的海报栏上、电线杆上、寝室楼的墙壁上甚至是网络论坛上,经常能够看到各种关于有偿替课的广告。“替课”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打乱学校教学秩序并影响教学风气,同时折射出社会的功利价值观,与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高等院校的目标背道而驰。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相应地需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要坚持以“常规打基础,教改求发展,创新求提高”的教改思路,摒弃传统教育导致的依赖性、被动性、因循性;弘扬素质教育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教与学”有机统一的结合起来。解决“替课族”现象,有利于尊重并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恢复自主的感知力,增添自主的探索力,发挥自主的使命感,强化自主的创造性;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地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

1 “替课”现象的成因

替课,即在高校内,某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亲自完成各项课程,从而用花钱雇人代替他们上课的行为。

1.1 社会风气浮躁

从替课“客户”角度来看,一部分学生为减少上课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去社会上积累工作经验,因为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及动手能力,而对理论知识要求不多。此外,有部分学生上大学是抱着混文凭的心态,其中不乏家境富裕的学生,他们花钱雇人替课,既应付了老师,又能自由玩乐。从替课者角度来看,替课是一份没有资质要求,不用出校门,就可以赚到钱的工作。这对于想找兼职的同学无疑很有诱惑力。

1.2 高校管理的漏洞

一是“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机制。教师对课堂教学不够重视,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大班难点名。近年来高校扩招,而师资力量未能相应扩张,导致大部分课程采用大班教学。面对满满一教室的学生,任课教师很难在每节课逐一点名。三是考试不考察常规学习状态。期末考试出题一般选取课堂笔记上的原题,内容无新意,对于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考查较少。逃课学生只需考前复习讲义,临时抱佛脚,考试及格也不成问题。而且,有的老师为了保证所授课程的通过率,或是减轻学生复习负担,考前给学生划重点。同学只需在期末上划重点的课,便能应付考试。

1.3 教师教学的乏力

一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有些课程与所学专业关联不大,有些课程内容有很多重合,还有一些课程是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的。对于以上课程,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很低,容易萌生替课想法。此外,实践教学课时过少,难以满足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需求。二是授课质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由于现今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侧重于教师的学术成果,导致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更注重学术研究,从而轻视了教学任务,并未分派足够的时间用来备课。而教师授课任务过重,尤其是通识课的授课教师每周课时竟然能达到30课时。还有的教师长年不变换教学方式,不更新讲义和课件,这种仓促、古板的教学方式会引起学生的厌烦。三是网络教学兴起挑战传统课堂。网络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和获取方式的方便快捷,使得学生对老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度也随之下降。网络教学因其节奏完全由学生自行掌控,一对一授课模式更有利于师生互动等优势吸引了众多学生。

1.4 学生认知的偏差

缺乏学习热情是学生选择替课的内在原因。厌学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为学习张力松弛、学习理想失落、学习态度不端。高考过后,学习生活中的紧张情势荡然无存。部分学生在经历了几年的大学生活之后发现,大学生活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从而逐渐缺乏学习的热情。对于那些只为了混一纸文凭的学生来说,其在过往的学习中便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的态度。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热情,学生们才会频频逃课、替课。其次,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在大班里,学生人数众多,被教师点名的几率较低;即使被点到,由于教师对学生不熟悉,也不会被发现替课者替人答到。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忙于社团工作,其找人替课的行为早已得到辅导员的默许。此外,很多学校并未对替课学生做出严肃处理。“替课风险小”这一侥幸心理促使学生选择替课。

2 小学期的“替课”现象

2.1 小学期的概况

小学期是舶来品,是中国高校向美国高校学习的产物,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势下和高等教育发展改革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学期制改革的实践和尝试。具体是指在不影响春秋两季教学的基础上,额外增加若干周较短的上课时间,与春、秋季学期组成“两长加一短”的形式,并以此为周期安排全学年教学任务。我国的小学期由北京大学在2004年率先推出,其希望与国际接轨,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同时为社会贡献北大优秀的教学资源。经过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开设小学期,并在实践过程中调整运行与管理模式,以适应中国大学生的培养的需求。目前在南昌地区,有少部分高校实行小学期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小学期制度处于初级阶段,一些高校的小学期教学“水土不服”,小学期的理想设计对一些高校的教学资源和管理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相当部分高校的小学期或是沦为普通学期的延续,或是成为简单的社会实践。但是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小学期模式和办学水平在向国际靠拢。

2.2 小学期“替课”的原因

小学期替课现象的产生有前述的共性原因,更有其个性原因,下文主要分析后者。

一是小学期的具体实践脱离其理想目标。本来小学期是为了“加强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国际性”,但是囿于自身的资源和实践方面不足,一些高校的小学期和普通学期的教学没有较大的区别,其创新性、功能性不足。例如,设置一些枯燥无味的讲座式课程和理论性课程;考核体制存在缺陷,课程考试方式单一,主要有论文报告和期末考试两种方式。上述措施和学生的个性化、实用化需求相背,很可能导致学生翘课。

二是小学期的时间特殊。很多高校的小学期设立在传统的暑假期间,与实习、探亲访友、旅行时间相冲突。例如,南昌大学的小学期为期四周,自8月中旬开始,于10月中旬结束。江西财经大学的小学期在为期1~3周,在7月份。学生出于自己行程安排,很有可能放弃小学期课程,找人替课。

3 小学期“替课”的对策

3.1 深化小学期制度改革

小学期替课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制度设计、教学实践方面存在着相关问题。为解决小学期的替课问题,应该深化小学期制度的改革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一是提高学生选择课程和项目的自主性。小学期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这种开放性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它与普通学期相比,小学期应更侧重于学生的非结构化学习。这给予了学生众多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现实需要选取适合的模式,自主选择所修课程。

二是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实践能力。小学期的教学设计应该着重于实践,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状态。通过暑期的实验、实习和社会调研,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企业合作,加强产学研的连接转化,同时也应该提供一些短小精悍的专题课和研讨班。南昌大学将更多的通识教育课程、辅修双学位课程、学科竞赛培训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安排在小学期。江西财经大学也选择把一些创新创业类课程、科研实践课程放在第二阶段教学。

三是采用切实有效的考勤方式。改革要处理好考勤管理方面的工作,首先考勤请假制度要灵活化,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不能一味地追求出勤率而忽略学生的正当请假需求,对于请假的缺勤的扣分也应该合理恰当。其次则是管理技术要改进,可视技术条件采用数字化实名点到。最后要提高对替课现象的重视,对相关学生的处罚落到实处。经问卷调查得知,南昌大部分开设小学期的高校,对于小学期的考勤方式没有针对性的设计,依旧存在形式僵硬、沟通不畅的困扰。

3.2 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更新课程知识体系,创新授课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同时要与现实社会相联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有所用。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打破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有兴趣融入课堂。

3.3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德者才之帅也,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重中之重。替课现象反映出学生群体中的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主义、读书无用论,这些功利的价值观应该予以纠正。高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道德评选活动,相关主题征文竞赛等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紧跟学生思想动向,密切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发现错误时及时引导,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王迎军,邱学青,朱敏.大学教学制度创新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学术版,2013(6):55-56.

[2]杨德广,徐妍,吴秋寒,等.梁丽萍;教学制度改革的梦想如何实现[J].高校教育管理,2013(4):113-114.

[3]韩洪文,田汉族,袁东.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同质化的表征、原因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2(9):155-156.

[4]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5]宋鑫,卢晓东.中美大学暑期学校实践比较[J].高等理科教育,2008(5):29-34.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学生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