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亚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及其路径选择

2018-03-06 23:56:01韩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亚文化成员群体

韩弢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政治亚文化是政治社会中由于社会成员所谓的民族、种族、社会阶层、地域、年龄和性别等的不同,产生了有别于主流政治文化整体性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并在政治体系中起着一定影响作用的政治文化。主要类型有冲突型、协调型和混合型亚文化。基于政治亚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1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首要原因。当前我国社会亚文化系统中,绝大多数为生存奔波的社会成员不会在情感上过多认同社会主导性价值。一部分处于贫困生活状态中的社会成员也没有更多精力参与公共生活,很多体力劳动者必须坚持长时间工作,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了生计上,用在关注政治的精力不像经济水平好的人那样充分。我国不同区域的亚文化系统、存在各种亚文化群体,这些群体因为利益差异、文化差异等原因,对原始认同产生一定的排他性,产生了疏离感,因此在政治层面存在持敌视态度的亚文化。在此基础上子系统之间产生了与共同体间的分裂,直接减弱了不同系统的政治联合作用能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一些人追求经济最大化,导致亚文化系统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不断膨胀,这样负面文化的发展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威性带来了负面影响。

2 贫富差距过大带来的影响

贫富差距过分大也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必备的科学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倡导人人平等,消灭部分特权,主张削弱高地位阶层的利益。现代化社会初期的中产阶层发展不够成熟,缺少理性理念,对利益的诉求和价值取向较为理想化,容易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苛刻的审视政府及其意识形态。我国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审美、和价值取向与发达国家中产阶层越来越像,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所以,他们多持保守态度,抵触这种观念的革新及其导致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强调等级、权威的传统在部分高地位阶层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增加了其保守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阻力来自低地位阶层,尽管这不是因为他们的主动抵触。由于贫富差距不断增大,许多低地位阶层依附于高地位阶层生存,这种依附性对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大消解作用。活动范围的狭隘使他们只注重眼前和个人,开明思想的程度普遍较低[1]。

3 社会成员意识差异带来的影响

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还包括社会成员的意识差异,青年群体的意识受到国外文化影响,在本质上反叛主导性价值。青年群体在意识上追求对政治生活的理想化,在价值取向上追求自由,青年群体极容易盲目崇尚西方价值观。而年纪较长的群体,在价值取向上趋于理性和保守,也更愿意加入现有的政治系统。老年群体出生于改革开放前,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是在现代化社会建设之后出现的,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造成了一定阻碍。从另一个层面上讲,男性一般在政治系统中发挥主导作用,这就让男性亚文化和主导文化得到了高度统一。而女性的政治参与度较低,导致女性对于政治参与持消极态度,这种消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对政治系统及其主导价值的不认同。另外,不同职业在领域上的差别也形成了不同角色期望,导致出现了不同社会角色对于政治的态度也大不一样。

4 政治亚文化基础上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选择

4.1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第一阶段

首先是对社会利益的整合和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需要建立在利益的整合和协调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了价值选择的趋同程度,需要促进系统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性、权威性的认可,通过政治输出满足其需求,整合不同政治亚文化的利益诉求,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动力。其次是提高社会成员政治参与度,提高社会成员政治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成员的参与诉求,增强了社会组织政治功效感,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深入亚文化群体,动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持,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创造积极的社会条件。最后利用传媒手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传播工具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阐述和宣扬,能产生巨大的、统一的影响。同时揭露并谴责偏离此价值的行为,能够增加政治亚文化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性和权威性的认同[2]。

4.2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第二阶段

首先经过对公共利益进行统一。公共利益的统一能够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自我成就感,在社会成员认为某种价值信念不符合自身利益,或者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对该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的忠诚,并构成了政治行为内在规范,对危及系统的愿望和要求加以约束。其次对政治制度进行整合,制度是利益整合的有效途径,还是参与诉求、促进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忠诚的重要渠道,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体现,整合制度需要从经济发展做起,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度。最后推动文化大众化,第一步就是实施现代化教育,增加受教育群体的数量和质量,增强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度,同时加速文化的商业属性,推进城镇化建设,虽然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还存在于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推动世俗化以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4.3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第三阶段

首先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完善企业风险机制,增强市场竞争,推动市场经济需要调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世俗化,增强了民主、自由、法治和公共责任意识,动员了政治参与,还为构建制度化参与渠道提供了动力和支持条件。其次是推进社会同质化,促进不同社会成员实现财富平等,保障社会成员接受教育和获取信息的平等机会,推动文化同质化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文化的同质化不仅减少了文化交流障碍,还为社会信任及不同群体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提供了可能。同时促进价值取向的多元整合,弱化社会反差导致的社会系统的分裂。最后增强社会正义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只有在最大程度上表达并维护公平正义,才能完全发挥它的现实作用,不断完善现有政治经济制度,保障公平分配权利和义务,减少社会冲突。将正义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在最终内化于不同亚文化群体的价值准则和行为方式。

5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区域的政治亚文化、不同阶层的政治亚文化和不同角色的政治亚文化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全然不同。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在难易程度和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路径,每种路径都有自己促进政治亚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方法。

[1]张子炫.转型期中国政治亚文化与政治稳定的关联性探析[D].湖北工业大学,2011.

[2]潘妮妮.“保守御宅族”的炼成:亚文化、政治策略与互联网的交互——一个“民意”分析的中观视角[J].日本学刊,2016(05):83-105.

猜你喜欢
亚文化成员群体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玩具世界(2017年10期)2018-01-22 02:52:48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公民与法治(2016年8期)2016-05-17 04: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