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楼
(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 241080)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提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目前学术界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至于工匠精神有哪些内涵呢?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阐述。在古代工匠精神体现在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等方面[1],在现代它更多的表现在人们对职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追求。笔者通过在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做了阐述,认为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对职业的态度和精神理念,和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包含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创新、敬业等内涵[2]。
工匠精神作为社会道德规范的一种反映,它所包括的爱岗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尊师重道等内容对人们在学习、工作中都提出了相应要求,而这些内容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有所体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工匠精神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而为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提供了可行性。首先,工匠精神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工匠精神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有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正如人们所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的从业者都要具有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当今社会正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注重劳动模范等先进榜样的示范作用,如央视隆重推出的《大国工匠》纪录片,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人们提供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导向,激励着人们不断的调整自己以适应岗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正需要以工匠精神为引导,在高校中通过各种途径,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爱岗敬业等方面的要求,“以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形成良好的职业作风和职业责任感”[3],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其次,工匠精神具有行为规范功能。工匠精神要求人们做到严格自律,耐心,专注,坚定内心理想信念,并将其作为一种追求目标和行为准则,通过宣传各种行为准则,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的行为心理,从而规范和约束着人们的职业行为。目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通过弘扬和培养广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将思想政治教育中原有的对学生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观念以及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与工匠精神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告诉学生什么是社会所弘扬的和禁止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选择,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朝着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最后,工匠精神具有激励功能。工匠精神所包含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们所要求的具有一致性,这种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不断进取的精神,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正面的激励功能。高校中弘扬和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强化,产生一种奋发进取、高昂情绪的精神作用,进而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榜样激励,通过先进典型示范,高职教育中引导学生向工匠大师学习,甚至可以组织这些大师到校演讲,以此来感召和激广大学生。另外,可以传播具有视频、声音、图像于一体的榜样示范宣传栏目,给广大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真实、形象的表现效果,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分享别人的成功经历并产生认同和共鸣,激励自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从而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这种精神的提出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究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不仅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进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专门人才,而且有利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诉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所在。
当前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需要大力弘扬和培养具有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阵地,应该坚持当前社会需求导向,将这种精神的培养融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当中,努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当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四有”新人的渠道,也应紧跟时代要求,将其育人要求与工匠精神的培育相结合,把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合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种精神,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将其发扬光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简单的讲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实际效果,目前的高职教育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针对性不强、实践性偏弱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灌输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针对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差异化需求,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现实社会生活需求,树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并将其融入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专题、企业案例等形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育人功能,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学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主要有三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 《形势与政策》,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合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正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为祖国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责任所在,有利于完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每一位进入大学的学生必修课,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增加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供给,进而培养更多具有职业精神和高素质的人才[4]。
[1]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94-96.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
[3]李艳.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工匠精神”的基本问题思考[J].读与杂志,2016(10):48.
[4]张坤晶.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J].职教通讯,2016(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