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思想研究

2018-03-06 22:05倪素香吴清清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特色

倪素香 吴清清

马克思曾指出:“某一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拓展的情况。”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87~188页。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注重文化交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充分发挥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理论,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思想主要聚焦于增强吸引力、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三个角度,从更加鲜明地阐释好中国特色,让中国特色愈来愈鲜明;更加及时地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国声音愈来愈响亮;更加响亮地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愈来愈精彩三个方面具体展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的问题,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增强吸引力:阐释好中国特色

阐释好中国特色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价值理念和精神风貌,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基因、最鲜明的底色、最闪亮的标志,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阐释好中国特色,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让中国特色愈来愈鲜明,最重要的就是要阐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让中国形象不断在世界上树立和展现。

(一)中国特色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展现中华民族禀赋,阐释好中国特色的最好载体。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是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魅力、中国气派的最好载体,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外文化交流中非常重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展现中华民族禀赋、阐释中国特色。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化遗产、中国传统节日、古代文学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阐释好中国特色的重要载体。

第一,用文化遗产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发挥文化遗产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他指出,要加强对文物的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88页。文化遗产是展现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的最好载体。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大量的以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等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以京剧、剪纸、书法等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善于发挥文化遗产在展现中华民族禀赋、阐释中国特色、增强中华文化吸引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创新文物展现方式,运用国外民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②《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第1版。,真正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第二,用传统节日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牵绊着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的心,是展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精彩画面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积极支持“欢乐春节”等活动在世界各地的开展。中国传统节日内涵丰富,意味深长,不同的传统节日具有不同的意蕴,寄托着人民不同的情感。春节展现了人民对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中秋节展现了人民对亲人团聚的向往之情,重阳节展现了人民对老人的敬重爱戴之情……近年来,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每年春节来临之时,都会收到来自各个国家的春节贺信、贺词,同时,世界各地共庆春节的盛况更是热闹非凡。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独特作用,用传统节日所承载的独特的中华文化来感染人、感动人。多在海外开展诸如“欢乐春节”的活动,让中国传统节日迈出国门,奔向世界,让美味无比的“中国饺子”在各大洲煮起来,让热情大方的“中国红”在世界各地跳跃起来,让温馨幸福的“过年好”在不同语言中传送起来。

第三,用古代文学艺术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古代文学艺术展现中国特色,他指出:“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7页。古代文学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情感样式和爱国情怀,是展现古代中国风貌的最好载体。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有诗歌、散文、戏剧、小说、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类型。它们用生动活泼、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民族精神特质。文学艺术是了解一个国家的最好方式,读懂一个国家,首先要从读懂这个国家的文学艺术开始。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要进一步发挥文学艺术在展现中国特色方面的独特作用,推动以诗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走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特色,使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读懂中国、喜欢中国。

(二)中国特色的鲜明底色:革命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守革命文化的鲜明底色,高度重视以长征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作用。他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过程中,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扎根我国革命实践,形成了以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最鲜明的底色。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加强对革命文化的阐释与弘扬,向世界充分展现中国人民英勇战斗、艰苦奋斗的特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为人先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一,不忘初心,阐释好革命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响亮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实现这一初心和使命,不仅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更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广大革命志士在带领人民群众英勇战斗的过程中,形成了英勇奋斗、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优良革命传统。革命传统是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基因,牢记革命历史,让人民更加认识到今日和平之珍贵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鲜明地指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历史不仅是一面镜子,反映过去,历史更是一把斧子,开辟未来。牢记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阐释好革命传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历史的尊重,更加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阐释好中国特色,用好革命文化这一宝贵资源,要阐释好革命传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②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月20日第2版。,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永续发展。

第二,面向新时代,弘扬好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创造了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船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关键内容,是鼓舞人民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奋勇拼搏、开拓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弘扬革命精神,他指出:“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①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2日第2版。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阐释好中国特色,我们要用好革命精神这一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富矿,以革命文化为丰厚滋养,以革命英雄事迹为重要题材,充分运用大众传播媒介,融合多媒体技术,创新革命文化的展现方式,向世界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地诠释好革命精神,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禀赋、独有的革命底色、巨大的丰功伟绩。

(三)中国特色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建设、改革的过程中,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我国建设、改革的实际需要,创造了以雷锋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女排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人民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团结互助、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是新时代中国人民继续前行的价值引领和强大精神动力。

第一,用文艺来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阐释中国特色、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艺在展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他指出“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06页。,在外国人了解中国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社会进步的风向标,最能展现时代精神,体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新风。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读懂中国,尤其是增强对中国发展状况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了解,这些仅仅靠官方介绍以及国外民众亲自来中国体验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发挥文艺在这方面的独特作用。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加强文学艺术作品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阐释功能,用文艺展示好中国特色,让国际社会通过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韵味、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艺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增强对中国的喜爱。

第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进去”。习总书记重视文化交流,积极推动文化的交流互鉴,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进去”是相对于文化“走出去”而言。“走进去”强调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而是更注重“走出去”的效果。近年来,我国文化“走进去”成果丰硕,以《战狼2》为代表的一大批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视作品走出国门,走进国外民众的视野中。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进去”,走进国外民众的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最终走进他们的心中,让他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体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提升传播力:传播好中国声音

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传播力,传播好中国声音。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播力是传播学的概念,可理解为大众传媒对受众的影响力,主要涉及传播意识、传播能力和传播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提升传播力是增强国际话语权,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核心要义之所在。我们在国际上有时往往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被动境地。这与我国的传播力不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要提升我国的文化传播力,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

(一)传播之基:增强传播意识

习总书记具有较强的传播意识,他经常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善于主动介绍中国,他指出,“我们要主动把我们的想法说清楚”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10页。,更好地传播好中国声音。传播意识是指人民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传播思想、观念等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传播意识是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传播意识就无所谓传播好中国声音,相反,拥有较强的传播意识才能够更好地传播好中国声音。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传播好中国声音,要增强传播意识,积极主动发声,以夯实好传播之基。

第一,树立传播意识,夯实传播之基。传播意识是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传播效果的好与差。传播意识强,则传播效果好,事半功倍,传播意识弱,则传播效果差,事倍功半。为了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更好地夯实传播之基,我们要树立传播意识,随时、随地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传播意识的重要体现是我们不仅要做,而且要说。中国为世界发展做了那么多好事,不能长在深山无人知,要树立传播意识,要去说,要时时说、处处说,要让人知道我们做了什么好事,还要做那些好事,更要“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什么贡献、还要作出什么贡献”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09页。。

第二,树立传播意识,积极主动发声。积极主动发声是相对于消极被动发声而言。过去,由于西方国家长期掌握着“文化霸权”,我们在国际上存在太多被扭曲的解释、被屏蔽的真相、被颠倒的事实,往往处于被动发声的境地。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自信与日俱增,被动发声的境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积极主动发声的能力大有增强。2017年12月,新华社发布的以“枉费心机”为代表的2017年外交部十大经典成语,不仅体现了我国外交部勇于发声、敢于发声的大国外交姿态,更是积极发声、主动发声的最好诠释。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要“主动发声,让人家了解我们希望人家了解的东西,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③《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09页。,以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

(二)传播之要:提升传播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传播能力主要涉及话语权、话语体系、对外文化交流水平等多方面的内容。传播能力是传播力的核心与关键,提升传播能力是增强传播力的关键之所在。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努力提升传播能力,巩固好传播之要。

第一,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这里“失语”中的“语”指的是国际话语权。长期以来,党带领人民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但“挨骂”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努力争取国际话语权仍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富含中华文化底蕴,又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积极争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努力提升中国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影响力、公信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得到、听得清、听得懂中国声音。

第二,开展深层次、全方位、重实效的对外文化交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对外文化交流水平是影响传播能力的重要因素。对外文化交流水平高,则可以更快、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对外文化交流水平低,中国声音的传播效果则会大打折扣。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努力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积极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加强对中国梦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阐释力度,增强对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传播力度,努力形成深层次、多样化、重实效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

(三)传播之旨:创新传播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传播手段与方式创新是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关键。创新传播方式是提升传播力的本质与灵魂。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创新对外人文交流方式,以把握好传播之旨,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

第一,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国外传播不同于国内传播,它所面对的传播群体不同、传播环境各异。如果仍采用与国内传播同样的传播方式,会使传播效果大大削弱。这就决定了在国外传播中,我们必须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采取与国内不同的传播方式。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13页。,让中国话语在展现中国精神的同时,更易于为国外民众所接受,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认同与喜爱。

第二,创新对外人文交流方式。人文交流方式是传播方式的重要内容,创新传播方式,必须要创新人文交流方式。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对外人文交流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切实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同时,要“自塑”我国在世界上的国家形象,彻底改变我们在国际上“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逆转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转变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减小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

三、扩大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讲故事,是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最佳方式。讲故事的本质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就是讲形象、讲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在各种场合讲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国故事”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热词。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要响亮地讲好中国故事,多讲中国的故事,共讲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愈来愈精彩。

(一)讲好中国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讲中国的故事,他指出:“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08~209页。不言而喻,答案是肯定的。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与资本。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要讲的是中国的故事,而不是其他国家的故事。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讲中国的故事,要从特色与全面、历史与当代、经济与人文等角度展开,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全面的、立体的中国。

第一,既要讲特色的中国,也要讲全面的中国。一方面,要讲特色的中国。特色的中国主要是指中国独有的、能够展现中国魅力的、给外国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中国的人、情、事、物等。讲中国的故事要讲中国的美食、中国的功夫、中国的书法、中国的长城等,向外国人展示一个特色的中国。另一方面,也要讲全面的中国。讲中国故事不仅要讲特色的中国,更要讲全面的中国,要讲中国的经济、中国的政治、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社会、中国的生态,在向外国人展示中国特色的同时,更要从全面的、立体的、多维的角度增强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与了解。

第二,既要讲古老的中国,也要讲当代的中国。古老的中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发明了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当代的中国,发展更是迅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讲好中国的故事,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第三,既要讲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故事,又要讲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故事。5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同时,在思想文化领域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感动中国的优秀人物和展现当代中国风采的先进文化。讲中国的故事既要讲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故事,又要讲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故事,在展现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又要充分展现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精彩。

(二)多讲中国故事

多讲中国故事,重在“多”。这里的“多”主要是指讲的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密度之大。也就是说,不能让中国故事藏在深山无人晓,应时时讲、处处讲。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善于讲中国故事,而且善于多讲中国故事,他指出,“我每次出访,不论是会谈、交流还是演讲,都要讲中国道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讲中国梦的背景和内涵,讲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和主张”。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10页。习近平总书记善于抓住机会、把握时机向外国人讲中国故事,并在不少国家发表主旨演讲和署名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多讲中国故事的榜样和楷模。

第一,常讲中国故事。时时讲中国故事,主要是说讲中国故事的时间持续性、恒久性。也就是说讲中国故事不是一时的事情,更不是此时的事情,而是时时的事情。讲中国故事不能是过去讲,现在不讲,也不能是现在讲,未来不讲,而是过去要讲、现在要讲、未来更要讲,每时每刻都要讲。

第二,广讲中国故事。处处讲中国故事,主要是说讲中国故事空间的广阔性、延展性。也就是说讲中国故事不是一地的事情,更不是此地的事情,而是每个地方的事情,即每个地方都要讲。讲中国故事不能在此地讲,换个地方就不讲了,不能在友好邦交的国家讲,在其他国家就不讲了,而是要在此地讲,换个地方更要讲,在这个国家讲,在另外一个国家也要讲,是每个地方都要讲。质而言之,多讲中国故事就是中国故事要经常讲、反复讲,时时讲、处处讲,要精耕细作、久久为功,让世人皆知。

(三)共讲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中国故事,要大家讲、一起讲,即“共讲”,他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不仅中央的同志要讲,而且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讲;不仅宣传部门要讲、媒体要讲,而且实际工作部门都要讲、各条战线都要讲”。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11页。共讲中国故事,关键在“共”。此处的“共”主要是一起、共同、协作的意思。也就是说,讲中国故事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事情,要人人讲、大家讲、一起讲,要共讲中国故事,唱好大合唱。

第一,各级领导带头讲。中央同志、各级领导干部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带头人。中央同志、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好自身的独特优势,善于在各种场合讲中国故事,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自觉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发挥好讲好中国故事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带动更多的人来讲好中国故事。

第二,主管部门深入讲。各部门、各条战线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力军。宣传部门是对外宣传的喇叭,肩负着重要的宣传报道工作,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部门。新闻媒体战线是对外宣传的咽喉,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战线。同时,各实际工作部门既是中国故事的书写者,又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必须主动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共讲中国故事,各部门、各条战线都要讲,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各条战线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性,发挥好在共讲中国故事中的主力军作用。

第三,各个方面协同讲。共讲中国故事,犹如弹钢琴,不是某一个手指或某几个手指就可以做好的事情,而是要十个手指头共同合作、协调发力,才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旋律。共讲中国故事,要动员好各方面力量,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奏响交响乐、大合唱,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11页。,使人民对中国故事想听、爱听、听了还想听。

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中,阐释好中国特色,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要重点阐释好、传播好、讲好“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特色、声音与故事,要“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02页。,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特色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医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