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人类有权利享有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有责任为子孙后代保护好环境。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3R)”为原则的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取向。2008年8月29日我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十三五”规划纲要再次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循环经济这一理念在全国上下、各个领域渗透,特别是物流业。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是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但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技术落后,损耗严重,据统计损耗平均比例是30%,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为3%,甚至更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鼓励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出“统筹产业布局,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2]。2017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提出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多元化农业生产、销售结构的发展方针[3]。
从国家大政方针发展方向可以看出,发展循环经济视角下的农产品物流是大势所趋,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梳理国内外学者在循环经济、物流模式、农产品物流模式、基于循环经济的农产品物流方面的研究,总结研究现状,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出版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书中描述了人类将要面临的一个没有蛙声鸟鸣和蝴蝶蜜蜂飞舞的世界。这唤起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4]。
1967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 Boulding)提出了被学术界公认为当今循环经济思想源头的“宇宙飞船理论”,认为在这个与外界隔绝、封闭的飞船中,完全依靠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维持,然而它的资源是有限的,必须循环利用,所以在这个空间内几乎不允许有被抛弃的废物,即使乘客的排泄物也必须回收起来,经过净化、提取、光合作用转化等处理过程,转换成人类生存必需的氧气、水和无机盐,以供使用,由此构成飞船内部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否则,飞船内的物质和能量迟早会被耗尽,最终走向毁灭[5]。
1972年,德内拉·H.梅多斯(Donella·H.Meadows)、乔根·兰德斯(Jorgen Randers)、丹尼斯·梅多斯(Donella Meadows)三位作者撰写《增长的极限》(Limits to Growth)一书,书中指出人类社会消耗不可能无限增长,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全球经济增长的极限将在未来100年内发生[6]。时隔二十年,他们又出版了《超越极限:正视全球性崩溃,展望可持续的未来》一书,书中对未来人类面临的危机敲响了警钟,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7]。
1987年4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由布伦特兰夫人主持起草的《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它标志着人类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8]。
1993年,美国环境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教育家保罗·霍肯(Paul Hawken)出版了《商业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宣言》(The Ecology of commerce:A Declaration of Sustainability)一书,书中主要观点有:(1)线性经济存在严重的弊端;(2)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3)“系统设计”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是最重要的;(4)应该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健康商业[9]。
2001年11月,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Lester.R.brown)出版了《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ECO-ECONOMY Building an Economy for the Earth)一书,书中观点主要有:(1)提倡利用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2)倡导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铺张浪费行为;(3)倡导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物品代替一次性物品;(4)运用政府手段扩大再生品市场规模,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再利用效率[10]。
2005年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京都议定书》生效,该协议给成员国分配了强制性减排指标,要求发达国家承诺到2012年减排指标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5%。
2009年12月,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举行,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针对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先生,是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开拓者。1998年9月,他在《科技导报》上发表了《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一文,文章指出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趋势,文章介绍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核心技术以及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等,并指出循环经济思想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我国学者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循环经济的理念[11]。
曲格平[12]认为,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经济活动符合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经济发展应始终坚持“3R”原则,人类应该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来开发利用资源,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叶文虎认为,经济活动可以分为线性经济和循环经济两大类,可持续发展就要将线性经济转变为循环经济[13];循环经济最终追求的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14]。
任勇、陈燕平等[15]认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为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区域发展模式;张天柱[16]强调推行清洁生产与末端管制,带动产业生态化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李慧明等[17]提出促进循环经济深入发展,就要明确循环经济要解决的问题与目标定位,拓展现代经济学的循环思想,并运用经济学理论阐释经济系统的规模限制;段宁[18]认为,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张忠华[19]指出循环经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有三种发展模式,即小循环模式(企业清洁生产)、中循环模式(园区循环经济)和大循环模式(循环型社会)。
国外学者在物流模式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模式、物流外包与企业能力之间关系等方面。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提出物流外包的概念,认为为应对激烈的竞争,企业应把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上,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利用外部物流服务提供者来完成部分或全部企业物流。Maltz认为外包物流的专业化程度还需完善,指出物流外包虽然可以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客户的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及业务柔性、改进业务流程、增加知识等,但物流外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成本控制力弱、缺少管理前瞻性等缺点。
关于物流模式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些年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在知网搜索2000年以来的物流模式相关的论文为5 301篇。然而,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物流模式的构建、模式选择决策方法等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高岩将企业物流模式分为五类,即自营物流系统模式、剥离物流业务组建物流公司模式、全面外包物流业务模式、独立物流子公司模式和独立物流公司模式,并分析了各种物流模式的优缺点[20]。李宏岳和泉珍[21]提出了企业绿色物流系统的运行模式,同时对企业绿色物流进行了效益分析。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学者开始重点关注电商物流模式。张明等[22]提出了基于“云仓储”和“云物流”的电子商务大物流模式。伍星华等[23]构建了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模式决策指标体系,介绍了网络分析法(ANP)和理想点法(TOPSIS)在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模式选择中的应用,为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帮助。贲友红指出新常态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要从促进仓储基地海外化、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网络与营销的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展开[24]。
国内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分类、物流模式的评价以及物流模式的优化等方面。
通过基础性研究,许多学者将农产品物流模式根据运作主体的不同,分为自营物流、外包物流以及混合物流三种模式;按照物流系统主导者的不同,分为农户主导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导型、批发市场主导型、加工企业主导型以及连锁超市主导型五种模式。
在物流模式评价方面,学者对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做了相关研究,李创[25]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固定资产总值、企业员工数量、主营业务成本三个方面构建了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效率评价模型;王慧珍[26]将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以搜寻成本、谈判成本以及履约成本为评价指标构建了农产品物流模式评价模型;郭玲[27]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能力、敏捷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三个方面对农产品运输模式进行评价;梅杨[28]利用平衡计分卡选择影响配送的主要指标,构建生鲜O2O配送模式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鲜O2O电商配送模式进行量化分析,主要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发展等角度来评价。
在物流模式优化方面,Yanee Srimanee等提出农超对接模式,即“农民-合作社-超市”模式[29];Marco Bortolini对生鲜食品的配送网络进行了优化,提出多模态的生鲜食品配送网络集成系统[30];罗海燕等通过matlab软件对甘肃省物流节点城市的功能进行了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农产品物流模式[31];丁丽芳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出了“农、物、商一体化”的新型农产品物流模式[32];李莉构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的整合式物流配送模式[33];王宏智、陈业玲[34]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通过构建全要素生产率函数来研究农产品物流体系效率机理,分析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的影响因素,从生产主体、流通主体、消费主体和宏观政策4个维度对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了优化。
循环经济背景下与农产品物流模式相关的研究不是很多,在知网搜索农产品循环物流只找到5篇相关度较大的论文。学者将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物流模式归纳为循环物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孟庆霞、李建民[35]将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物流模式分为基于供应链的循环物流模式和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循环物流模式两种;王琦[36]基于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构建了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运用SWOT法对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产品循环物流发展策略,为农产品循环物流的实施提供了对策、建议;朱静波[37]提出了农产品逆向物流运作模式;查伟华[38]提出了供应链角度的循环经济新型物流模式;林懿[39]建立了供应链上的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并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提出了策略和建议;孙统超等[40]提出了4个优化的物流模式设计,以及与之相应的构筑策略与建议。
纵览国内外的研究可以发现:(1)各位学者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将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发展绿色物流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2)各位学者对物流模式的探索比较多,对农产品物流模式的评价及优化也多有研究,但在循环经济视角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较少,且多停留在定性研究方面,只是给出了政策建议,缺乏实证研究、定量研究。因此,循环经济视角下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研究可从这几点突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功能的若干意见[Z].2017.
[4]Rachel Carson.Silent Spring[M].Boston:Houghton Mifflin,1962.
[5]Kenneth Boulding.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from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y[M].Baltimore:The Johns Ho Pkins Press,1966.
[6]德内拉·梅多斯,乔根·兰德斯,丹尼斯·梅多斯.增长的极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7]德内拉·梅多斯,等.超越极限:正视全球性崩溃,展望可持续的未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8]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9]保罗·霍肯.商业生态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10]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11]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世界环境,2000,(3):6-12.
[12]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中国环保产业CEPI,2001,(7):6-7.
[13]叶文虎.循环型经济论纲[J].中国发展,2002,(2):4-7.
[14]叶文虎,万劲波.再论循环型经济的构建[J].环境科学研究,2008,21(2):191-196.
[15]任勇,陈燕平,等.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137-142.
[16]张天柱.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69-174.
[17]李慧明.源于“循环”高于“循环”的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5-20.
[18]段宁.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业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9.
[19]张忠华,刘飞.我国循环经济主要发展模式及展望[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6,(9):3-5.
[20]高岩.南阳市烟草卷烟物流发展战略与物流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21]李宏岳,和泉珍.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物流模式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10).
[22]张明,张秀芬,刘晖,等.基于“云仓储”和“云物流”的电子商务大物流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1,(17).
[23]伍星华,卜华白,何青.基于ANP-Topsis模型的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模式决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8).
[24]贲友红.新常态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
[25]李创.基于DEA的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的效率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12).
[26]王慧珍.基于交易成本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评价模型探析[J].物流技术,2013,(9).
[27]郭玲.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的农产品运输模式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
[28]梅杨.生鲜农产品O2O配送模式的评价及选择研究[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6.
[29]Yanee Srimanee,Routray J K.The fruit and Vegetable marketing chains in Thailand:policy impacts and implications[J].Internatinal Journal of Retail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2012,40(9).
[30]Marco Bortolinia,et al.Fresh food sustainable distribution:cost,delivery time and carbon footprint three-objective optimization[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16,174(4):56-67.
[31]罗海燕,吕萍.甘肃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问题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5):95-99.
[32]丁丽芳.云物流环境下的农物商一体化农产品物流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4,(6):41-45.
[33]李莉.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7,(19).
[34]王宏智,陈业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产品物流体系的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7,(19).
[35]孟庆霞,李建民.循环物流运作模式与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06,(9).
[36]王琦.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及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37]朱静波.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农产品逆向物流运作模式与实施路径[J].湖北农业科学,2010,(10).
[38]查伟华.基于循环经济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及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11,(5).
[39]林懿.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及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2).
[40]孙统超.江苏省农产品物流模式探析[J].当代经济,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