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第六中学 霍广成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30载,每年都被一部分“差生”搞得焦头烂额,他们又往往看成是成绩差、道德品质差的所谓“双差生”,这一概念的界定,使他们与同龄人之间树起了高高的屏障,学习上缺乏自信,违纪时又很盲目,对老师的谆谆教导充耳不闻。对长辈的苦口婆心无动于衷,对父母的艰辛困苦视而不见。有时竞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束手无策,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差生”从何而来呢?每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都很自信地向世界宣布了自己的到来,他们谁差?每一位蹒跚学步,呀呀学语的幼儿,又有谁甘示弱?可是,为什么到了中学,甚至在小学一年级,就会出现“差生”呢?更有甚者,那些择优录取的重点学校。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又被筛出许多的“差生”吗?这不能不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在不断地疑问思考、探索中,我发现了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尽可能早地回到同龄人的队伍中来。下面,我将从“差生”的转化方面来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实践,部分孩子在长期的压抑下,得不到成功的体验,相应地,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勇气。人们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就不知“成功也是成功之母”,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他们创造些好的机会,使其勇敢地在众人面前阐发自己的观点,并从中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品尝到艰难求索获得胜利的甜蜜,如能这样,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学习怎么会成为一名“差生”呢?尤其是语文课,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和理解文学作品上,要比其它科学类的学科容易接受。在教学中适当降低难度,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尽量让那些所谓“差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学习中感到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生命的价值,使他们受到文学熏陶的同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使许多堂语文课变成了难以理解的知识课,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搞得支离破碎,致使那些基础较差,自制力不强的同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然而,不能否认,许多学生都具有成就意识、期望意识、表现意识的他们都有渴望得到肯定的欲望,而在改革课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适度拓展学生语文的时空范围,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如开辩论会我们知道许多文学作品都潜含着言尤未尽的内容,若能充分将其利用,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推理能力,还能丰富他们的想象能力,开辩论会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由于辩论的结果不是唯一的,也就是不存在标准答案的问题,所有的同学在阐述自己看法的时候,就不会有“想错了”、“答错了”的顾虑了,对问题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人,智者见智,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师生都沉浸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人人平等也会得到更好的体现,那些平时低着头,不敢正视老师的同学,会忘记自己是个丑小鸭,会不由自主地振翅高飞的,他们一旦敢于正视自己,有了面对众人的成功体验,自信的风帆也就牢牢地树起来了。《桃花源记》一文,关于“是否存在这理想的世外桃源”这个问题,同学们就从不同角度谈出了不同的观点,在辨论过程中,你会发现,平时学习好的同学,往往善于从生物学、地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得出桃花源“不存在”的结论,而那些所谓”差生”,此时的思维往往也异常活跃,虽然他们的表达不是那么流畅,但他们思考问题时,敢于打破定式,敢于“异想天开”,从而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的结论,也证实了自己的价值。类似的活动如果开展得多了,就能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进而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对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是很有帮助的。一个人只要有了这种健全的人格,就会本能地支配心理的承受力,去迎接困难,获得更多的知识。哪有可能继续沦为“差生”呢?
教育有一个功能是启发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开发,知识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古希腊的命题“认识你自己”。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一些成功人士谈到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的情况。在某一关键时期,他们或因别人的成功受到启发,或因自我认识到缺点所在,而痛改前非,他们通过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了催人奋发的内动力的作用,最终取得了成功。我们教育的所谓“差生”,有很多并不是因智力差,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缺乏求知的欲望,没有克服困难、勇于前进的勇气,因而导致学习态度的不认真,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他们内动力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家长们的教育收效甚微。这类同学往往是不很在乎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和评价的,因为听得多了,也就无所谓了。相反,他们会比较在意同龄伙伴的评价的。基于此,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很好地利用作文教学这种方式,让同学们自由抒写自己对班级、对同学对人生等的看法,可以自由命题,也可统一命题,形式不一,使学生在写作中思考在互评中置疑,在生活中探索,以有效地完成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命题作文《×X,我想对你说》,《由××同学的成功(失败)想到的》、《生活的启示》等效果极佳。
我们的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挽救一个孩子,就等于挽救了一个家庭,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科优势,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因为差生比其它同学更需要关爱,更需要理解,我们要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启迪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引导他们与书为伴,从大量的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他们高扬起自信的风帆,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