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梅
(酉阳二中,重庆 409800)
国内关于“家校共育”方面的研究最早出现于1950年《人民教育》的“家庭与学校的儿童教育——1938年2月8日在莫斯科福隆节教师之家演说词”和《天津教育》的“家庭访问的重要”,迄今有60 多年,探索“家校共育”依然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CiteSpace 科学知识图谱研究方法是一种可视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可以对“家校共育”研究的关键词进行统计,还可以对该领域研究者、研究单位及关键词的引用突变(burst citation)进行可视化处理,进而发现“家校共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
关于“家校共育”研究的文献,有专著和期刊文章,但是本研究主要对中国知网(CNKI)上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学校家庭教育”为主题,进行“模糊”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9月30日),剔除无关的文献及其它语种研究文献,得出2510篇相关研究文献。
现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常采用人工统计,但是大数据时代的文献统计和研究很难用人工方法完成,而且现有文献综述研究主要基于文献的题目和摘要进行分析,缺少比较全面的研究。
科学知识图谱(CiteSpace)软件系统为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的陈超美博士所研发,是对科学文献新趋势与新动态进行可视化识别的Java 应用程序,已成为信息分析领域中影响力较大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通过渐进的共引网络分析,梳理某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通过时区分割,将研究时间段切分为多个时间分区,对每一个时间分区拍摄形成共引网络快照,对这些快照进行综合,形成一个全景的共被引网络。该分析法能够历时地显示一个学科或知识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动向,从而形成该研究前沿领域的演进历程。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根据对“学校家庭教育”主题进行“模糊”检索,发现,选中和增加相关文献,剔除无关文献,得出学校家庭教育”的研究在2004年以前每年的研究文献较少,从2004年后每年的文献数量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仍然会持续增加。
通过CiteSpace 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研究方法对相关研究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进行可视化处理,发现该研究领域的主要关键词为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合作”和“家长委员会”等,家校共育”研究呈现如下特征。
(1)家庭和家长参与或主导教育。从排名前10 的关键词看,其中 “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家长委员会”、“家长教育”、“家庭”和“家长参与”与此主题相关。与“家校共育”紧密相关的“学校”在前10个关键词中仅有“学校教育”和“学校”,而且出现频次远低于“家庭”或“家长”。因此该领域重点强调“家庭教育”或“家长参与”的重要作用,如“家长参与”。
(2)“家校共育”涵盖内容丰富,宏观方面的关键词看有 “家校共育”、“家校互动”、“家校联动”、“家校携手”、“家校/园合作”,“家校沟通”、“家庭与学校合作”、“家校合一”、“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三位一体”、“家长与教师合作/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整合”、“合力教育/教育合力”等,微观方面的关键词包括“家访”、“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等。根据主要关键词,可以发现“家校共育”重点强调“家校合作”、“教育合力”、“沟通”和“合作教育”。
(3)“道德教育”是“家校共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根据关键词,“霍姆林斯基”、“道德品质”、“道德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等关键词,因此“家校共育”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成为研究重点。
(4)“家校共育”的理论来源——霍姆林斯基和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其中“霍姆林斯基”排名关键词第10 位,“马卡连柯”排名第49 位。因为霍姆林斯基主要强调“思想道德”教育,因此“道德教育”是“家校共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马卡连柯”主要关注家庭教育,因此“家校共育”方面的研究主要基于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5)“家校共育”经常强调“三位一体”,即强调家庭、社会和学校的联合,共同实现教育的目的。与“社会教育”相对的关键词还有“社会环境”、“社会”、“社会教育”、“三结合教育”和“社区教育”等,因此不少研究论述社会教育与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教育。
关键词引用突变(keywords with strongest citation bursts),指使用频次突然明显增多,或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的关键词。
从“Top 20 KEY WORDS with Strongest Citation Bursts”统计中可以发现,“家校合作”在2014年至2016年发生了明显的引用突变,突变值为22.1158,另外“合作教育”自2013年至今也发生了引用突变,引用突变值为6.8224,说明“家校的合作教育”研究为最近两年的研究热点。近年仍然处于引用突变的“家校共育”关键词有“亲子关系”、“社会教育”、“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沟通”、“策略”和“霍姆林斯基”,表示上述研究课题乃本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从1957年至1996年“道德品质”一直处于引用突变,表明该领域的研究一直为广大研究者所关注,“精神文明建设”于1986年至2001年发生了引用突变,“思想道德建设”于2004年至2008年发生了引用突变。因此,基于“家校共育”进行道德建设基本上是该领域的关注重点。“农村”和“留守儿童”两个关键词分别于2004—2007年和2006—2007年发生了引用突变,说明2004年至2007年广大研究者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校共育的问题。关键词“社会环境”、“社会教育”和“社区”于 1983—2002年、2011—2016年和2012—2014年分别发生了引用突变,说明研究者积极关注社会对“家校共育”的重要作用。
根据统计和分析:(1)2004年相关研究较少,之后研究持续增加,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仍然会持续增加;(2)主要关键词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合作”和“家长委员会”等,强调“家校合作”、“教育合力”、“沟通”和“合作教育”,“道德教育”是该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理论来源为霍姆林斯基和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强调家庭、社会和学校的联合;(3)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包括“家校合作”、“合作教育”、“亲子关系”、“社会教育”、“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沟通”、“策略”和“霍姆林斯基”等,从历年研究来看,“家校共育”中的道德建设和社区教育是该领域的关注重点。
通过上述研究,对研究现状进行反思。(1)关于“家校共育”的概念厘定的问题。从历年的关键词统计发现,该领域的研究涉及“家校共育”、“家校互动”、“家校联动”、“家校携手”、“家校/园合作”,“家校沟通”、“家庭与学校合作”、“家校合一”、“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三位一体”、“家长与教师合作/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整合”、“合力教育/教育合力”、“家访”、“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等。从“家校共育”的本质和涵盖范围来讲,使用“家校共育”更能够展现本研究领域的本质和核心,因此建议该领域的研究,统一使用术语“家校共育”。另外不少研究关注家校共育,但是有更多的研究探索“三位一体”的教育。事实上,家校共育隶属于家校社共育三位一体体系,因此如何实现特定社会发展阶段和条件下的家校共育,即“三位一体”应该是未来的研究重点。(2)研究深度不足的问题。该领域研究期刊论文较多,对家校合作、家校沟通等进行“规定性”描述,甚至“大多流于形式而无实质内容”,另外,优秀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较少,且多关注平台建设,因此本领域的文献总体特点为规定性和描述性,实证研究较少,对路径和方法的探索较少,缺乏研究深度。(3)理论的时代性和多元性的问题。该领域的基础理论主要源自苏联的教育理论,显然具有单一性和时代性缺陷。
基于对研究过程和研究关键词的分析,结合关键词引用突变,展望“家校共育”,建议:(1)加强热点研究,即加强特定社会发展阶段和条件下的家校共育研究;(2)加强深度研究,强调论文质量而不是数量;(3)加强现当代“家校共育”的理论研究和模式创建,与时俱进;(4)加强方法论研究,推进实证研究,少做规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