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艳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1)
文化是每个国家的软实力,更是当今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民族是否足够繁荣主要是以文化兴盛来展现,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对于中国来说,我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经济发展十分迅猛,随着而来的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展开了一系列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提出了民族发展、国家发展必须要实现文化自信。同时,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入到了人民的骨髓里,所以在新时期下一定要树立中华五年多年文明的自豪感,形成文化自信思想。”还有“文化自信是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关于习近平所提出的文化自信,学术界对此已经展开了多项研究,并在实践当中加强了文化自信宣传,让文化自信深入人心。而在新时期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建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简单来说,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理性的认识,对于本土文化不能自大,也不能自卑。想要实现华夏儿女的“中国梦”离不开文化的支持,需要将文化构建了理性之上。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中华文化具备了自信的根本,但是我们也不能故步自封、文化锁国,需要敢于面对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来吸收优良文化,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坚决不能狂妄自大、妄自菲薄,注重优秀文化的摄取,在相互借鉴当中取长补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要做一个文化学习大国,无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要虚心向他国学习,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实现各国文化之间的互融互通。另一方面,想要实现中国梦的最终目标,其前提是更加了解中国文化,而树立了文化自信理念才能够真正地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实际上文化自信是一种对于本土文化的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不仅包括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也包括对本土文化的理解、认同。华夏儿女对于本土文化有十分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更加乐于向国际友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这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对国际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也是中华儿女对实现最终发展目标的自觉与自信。这种自觉与自信源自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目标与条件的认知,更是对世界发展大趋势的一种把握。”
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华夏儿女的凝聚力,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激活新生代文化的生命力。只有理性认识文化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创新。每种文明的发展和延续都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血脉,不仅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同时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同时,想要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氛围,这样才能够提高中华优秀文化在人民脑海中的印象和地位,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提高人民的自豪感,自觉的抵制“去中国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当今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而国家选择怎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文化传统、历史集成决定的。”可见,我国文化发展与继承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的治理体系,这就需要全面发挥文化的作用。实现现代化国家治理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能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启发。”我国文化延续了几千年,这些理念和学说不仅在古代中得到了应用,也为后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延续下来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展传统文化、宣传文化自信,从而缓解当今社会人群的浮躁气息,让反腐倡廉的思想深入人心。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钟荣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发展的软实力,更合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渠道。每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体系、国情都有所差异,所以在自身发展当中势必会形成独有的特色。所以解决中国发展的问题也必须要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道路,而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所以,只有树立了文化自信,才能够牢记历史的惨痛教训和警示,为提高国家治理能力起到借鉴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展,实现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变以及创新性发展,将具备文化魅力、跨越国度与时空的文化弘扬起来,全面继承优秀文化的精神,并面向国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儿女作为深沉的精神追求,更是我国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壮大的土壤。全面增强文化自信,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支撑,还需要实现中华文化的特性标识,让人民对中华文化产生高度自信。民族的根和魂实则就是中华优秀文化,更是新时期文化创新、创造的基点,以中华优秀文化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来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大国形象,坚定我国人民的文化信心。
首先,优秀文化是民族续存的精神血脉。部分社会群众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观、风俗习惯等都存在着共享之处,所以在文化层面上相互认同,并结合成民族团体,并以文化来维持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发展。如果文化认同荡然无存,就会危及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其次,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隐性文化往往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人,同时民族文化会直接影响民族思考问题、最终决策、解决(问题)方式。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不同,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不受资源、地域、资源的限制,具有十分广阔的增值空间。并且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发展,让硬实力倍增。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哪国具有更强的文化软实力,哪国就掌握了主动权,占据国际文化中的制高点,从而推动各个方面的发展,开拓创新,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据先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发展的根基,传统文化的丧失无异于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断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经历了几千年的打磨、凝练、发展,最终在历史长河中站稳了脚跟,成了人类历史文明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华文化十分丰富,这些丰富的文化成果都是我们自信的根本,同时中华优秀文化也为文化自信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巨大的能量。纵观历史长河,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古文明在当今已经销声匿迹,之后所出现的古希腊、罗马文明也持续中断,之后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而不衰,其主要的原因如下。
首先,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我国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也给中华优秀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传统文化以长江、黄河为核心地区,东临东海、西部高原、北接蒙古、南面群岛,直接对全世界文化造成了影响。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十分的丰富,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需求,具有自主、自立的人格特点,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博大胸怀等。这些时代传承的优秀文化具有良好的价值观,也蕴含了中华儿女对本土文化的自信。
最后,中华优秀文化善于融合西方优秀的文化。将一些国际各国成功的经验、优秀文化融合到中华文化当中,让西方文化中国化,从而实现文化的历久弥新。
以上种种因素,都使得我国传统文化能够影响其他国家,甚至是享誉世界,也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据与时代命题。民族与国家的强盛与否,与民族背后文化兴盛有着直接关系,想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要提高文化自信,实现当下中国文化的“文艺复兴”。
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不间断、不忘本,这样才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摄取优秀文化中的精华与智慧,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我国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治国经验,同时也存在乱世动荡的教训,这就需要做到居安思危。为了能够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体系,要构建一支作风优良的工作干部队伍,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稳定、长久的发展。
中华优秀文化可以做到顺时而动,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做出相应的改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向来追求和平,的如劳资的清静无为、孔子的“仁”等,这些文化都能够穿越时间、时空,这些文化都具备着很高价值,这也是强化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础上,更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能够体现当今我国主流的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坚实的文化依据和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