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振宇,朱琳
(江南大学北美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全球正朝着扁平化的地球村发展,但与此同时,因为各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历史文化,随着相互交流和碰撞,使得不同地域的文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大学阶段也是他们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倘若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理论引导和文化自信的培育,他们就会受到当前各种思潮的影响,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享乐主义,盲目追求自由散漫的西方意识形态,进而逐渐弱化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比如,当前很多青少年受日韩文化的影响,整日里哈韩、哈日,沉迷于日韩剧的情节,盲目追随日韩的影星,连说话的口吻都模仿日韩剧的语气;再如,当前很多青少年喜欢过洋节,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狂欢节,等等,却不知道本民族的节日来历和风俗,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阻碍了我们继承并弘扬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更阻碍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事业进展。因次,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在当下就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要想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需要当代学生去践行,去开拓,这些都需要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各种职业技能能力。而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型继承和发展,不但能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更能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使他们骄傲地站立在世界人民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必须让当代大学生明确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源于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熔铸于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民族解放革命以及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创造出来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促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学习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要想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就必须在课堂教育中纳入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他们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其个人的读史心得中写道:“在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因此,将传统优秀文化纳入教学之中,能使当代的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熏染,使他们能够汲取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收获其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因此,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深刻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自身努力做到践行习总书记的指示方针,并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深入挖掘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蕴藏的诚、智、礼、义、信等优秀理念和爱国思想。
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在艰苦卓绝的年代敢于牺牲、乐于奉献、勇往直前,以及实事求是等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品质,这些精神和品质是当前我国优秀而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大力弘扬革命文化是坚定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
革命文化中蕴含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一系列伟大的革命精神,不单单在过去艰苦的革命斗争中需要,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能从这些革命精神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高校的教师必须引导大学生群体传承这些革命精神,使其能将革命精神与改革开放的时代创新精神相结合,从而坚定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共产主义信念,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努力弘扬革命前辈的精神。
高校在开展革命文化的教育工作时,要向学生讲清革命精神的内涵,总结归纳出革命精神的各种特点,并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出相应的教育启示。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开展一系列的革命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抽出专门的时间带领大学生深入革命文化教育基地,深入了解革命年代的英雄人物及其光辉事迹,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继承、弘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
高校要想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理论,是我国历经民族解放战争、国家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反复证明的科学理论指导。随着我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改造和创新发展中,我国的综合国力日渐增长,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因此,我们必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当前,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接收各种资讯的渠道越来越多,在网络上,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民主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泛滥,这些社会思潮极大地冲了我国国民的思想,导致很多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混乱,也动摇了他们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因此,高校必须利用马克思主义系列哲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思想政治修养,从而抵制这些错误的思潮,不断坚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先进科技发展的践行者,一直都是网络技术最前沿的弄潮儿,他们非常熟悉各种网络技术。因此,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培育当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互联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讲话要建设网络强国,他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应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因此,高校应联合社会组织,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正能量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当代大学生,使大学生群体能够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当代大学生作为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培育他们的文化自信是当前高校教育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们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不断推动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决继承革命文化,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并且还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价值和力量,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的指引,进而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