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效果分析

2018-03-06 08:35王美记李艳华张传印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康复

王美记,李艳华,张传印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卫生中心,广东 广州 510400)

盆底肌肉功能障碍高发于自然分娩、阴式手术及侧切分娩患者中,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有的患者还伴有尿失禁、脏器脱垂倾向及性生活冷淡等表现[1]。采用药物治疗盆底肌肉功能障碍,会使患者产生多种不良反应,用药结束后病情极易复发,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威胁。本文依据我单位收集的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探讨了盆底肌肉训练在该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报道内容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本单位收集的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500例,所有本研究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大于20周岁,小于40周岁,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后,与患者及家属知情前提下,签订知情同意书,肝、肾、脏功能不全、精神障碍患者排除。所有患者年龄为21~39岁,中位年龄为(35.1±4.5)岁,中位体质量指数为(22.86±2.15)kg/m2,中位Gleason评分为(72.2±0.46)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均分2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述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包括日常护理、功能训练等内容[2]。实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加用盆底肌训练治疗,盆底肌训练,别称为Kegal运动,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患者进行缩进肛门动作,1次训练时间不能小于3秒,持续训练时间为20~30分钟,一天训练两次或三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需要额外注意的是,患者在训练,力度不宜太大,最好不要出屏气、弯腰及腹部受压等动作[3]。两组患者持续治疗两个月(两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经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评价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依据具体为:治愈为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除,尿垫试验呈阴性,排尿恢复正常;有效为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尿垫试验连续三次以上呈阴性;无效为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观,甚至病情急剧恶化。对比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的盆底肌收缩时间,由医护人员测定Ⅰ类肌纤维的盆底肌收缩时间[4];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使用我院制定的随机调查问卷,由患者及家属人员填写,满意度总分数100分,85-100分为非常满意,70-85分为满意,60-70分为基本满意,60分及以下为不满意。其中,临床康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结合两组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表示,组间行t值,计数资料(%)表示,使用卡方值检验,P<0.05时,两组间数据比较显示差异,具有临床讨论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

实验组的临床康复总有效率为240(96%),治愈140例,有效100例,无效10例;参照组的临床康复总有效率为220(88%),治愈115例,有效105例,无效30例;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x2=10.8696,P=0.0009。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前后的盆底肌收缩时间

两组患者康复前的盆底肌收缩时间,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康复后的盆底肌收缩时间对比,显著长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详见表1所示。

2.3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实验组的满意度为235(94%),非常满意135例,满意65例,基本满意35例,不满意15例;参照组的的满意度为210(84%),非常满意90例,满意70例,基本满意50例,不满意40例;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x2=12.7681,P=0.0003。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的盆底肌收缩时间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的盆底肌收缩时间

组别 例数 康复前(s) 康复后(s)实验组 250 1.45±0.43 3.67±0.52参照组 250 1.31±0.12 3.12±0.98 t 4.9584 7.8386 P 0.0000 0.0000

3 讨 论

女性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生,主要原因是盆底结构缺损或功能减退,其临床发病率近年不断增加。女性骨盆底的主要结构是筋膜和多层肌肉,这对于维持女性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5]。女性妊娠的过程会增大子宫,使中心轴出现变化,加大盆底承受的压力,导致盆底肌肉松弛,进而形成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于产后进行产多种训练,如产后操、提肛训练等,对于恢复盆底具有好处,但很多患者难以深刻认知到自身的盆底肌肉情况,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加大,直接威胁到其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盆底肌训练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方法,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且治疗效果较好,能协同患者局部肌肉,提升增强功能,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增加括约肌力量,经过刺激盆底神经,增强肌肉收缩反射性[6],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文研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实验组给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数据,从中可得知,实验组的临床康复总有效率高达96%,远远高于实验组的临床康复总有效率88%;实验组的满意度高达94%,远远高于参照组的满意度84%,且实验组康复后的盆底肌收缩时间对比,显著长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次研究,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对比,显著好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盆底肌训练治疗方法的价值和优势。

综上所述,结合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通过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盆底肌训练的治疗方法,提高了临床康复总有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盆底肌训练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加强应用与推广,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康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