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摘 要:学校每年临近期末都会组织教学大赛,旨在锻炼和检验青年教师的教学功底,展示推行“6+1”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本文以特等奖课目“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例,初步总结了打造政治高效课堂的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政治课;高效教学;途径
高效的政治课堂的形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所有的优质课堂都会遵循一个共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考留给学生,把话语权转给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贯彻并执行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新授课环节是关键部分。
一、一堂优质“6+1”课堂要呈现“导、思、议、展、评、检”六大环节
导即导入新课,大约3分钟;思即自学深思,约8分钟;议即小组探究,约8分钟:展即激情展示,约8分钟;评即点评精讲,约8分钟;检即课堂检测,约5分钟。課堂的每分每秒,既要确保学生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又要促使教师发挥主导性。所以,在这几个环节上,要做到衔接紧凑和详略得当,“高效”二字并非易事。
二、教师——穿针引线
随着一波波教学改革的浪潮来袭,高中教学实践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政治教材内容不断接地气,已然启示教师要关注生活、贴近生活、热爱生活,不断提升人文素养。生活中大量鲜活的事例都可以分门别类地作为课堂上最生动的教学素材。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教师要和学生完成一堂精彩的政治课,需要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去准备导学案。如本课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导入环节的亮点呼之欲出,授课教师选取了央视春晚中《一双筷子》的公益广告视频,透过中国独有的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以及浓厚的“乐团圆”的传统思想,让学生眼前一亮,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尤其是授课教的几句经典用语“一双筷子夹出了中国味、中国情、中国心”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和承上启下之功效。
三、学生——张弛有度
高效课堂的原则是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这种基调在“6+1”导学模式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政治新授课中集中体现在“思”“议”“展”三个环节中。
本课在思的环节中围绕几个问题层层递进,简练而又主题明确,让学生在预习教材的过程中既能覆盖基础知识面,又能抓住重点。限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水平,加之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也有偏差,必要的重点知识引导势在必行。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在“思”的部分,教师可以灵活把握时间,视情况而定。如本课是在二类重点班展示,所花费的时间为8分钟左右。
要满足课堂教学由学生“学会”到“会学”、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就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贯穿“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为重要学习方式的理念,并使之为全体师生认同。
四、高效课堂要实现“两个务必”
1. 高效课堂务必保持“整体性”
本课妙就妙在导学案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孝文化”,无论是从引入环节到探究活动再到课堂总结,始终围绕一个中心,能达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之功效。政治教学往往可以从生活的某个点切入,让正能量贯穿整节课甚至整本书、整个学科,尽可能实现在发散思维中“形神合一”,让学生在思考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并增长知识和能力。
2. 高效课堂务必保持“双主性”
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学习习惯的培养者、学习激情的点燃者、学习成果的点评者、学生疑惑的点拨者,用自己适当、适度、睿智的“导”教会学生学,将学生的学习不断导向深入。
运用“6+1导学案”讲授新课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是对多种教学资源的灵活整合,具有大智慧。导学案不仅解决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而且重点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教师不仅是学案的编辑,更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用自己适当、适度、睿智的“导”教会学生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文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