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温暖生命的地方

2018-03-05 07:35蒋峰梅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真善美灵性同伴

蒋峰梅

教室之于教师,平凡而又熟悉。教室,简简单单,普普通通,一排排课桌椅铺陈其间,一名名学生置身其中。

教室之于教师,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是教师施展才华、培育花朵的场所。教室,不仅仅是方方正正、遮风挡雨的一隅,更应该是通过教师的努力,为学生的一生撑起一方晴空,让学生的灵魂纯净美好,引领学生感受生命美好的无垠之地。

一、教室,让知识“辽阔”

教室是教师授业之所,教师当以深沉、朴素的姿态站在教室里,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在教室的桌肚里,叠放着一本本图文并茂的教科书。但那只是教学的范本,决不能成为禁锢学生知识的枷锁。教师可以将教科书作为桥梁,引领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帮助学生从狭小的物理空间走向无垠的知识世界,了解世间万物,探索未知奥秘,让学生因为丰厚的知识积淀而变得聪慧睿智。

在这间“辽阔的教室”里,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春光烂漫的日子里,数学教师领着学生们来到绿草茵茵的操场上,丈量球场、跑道的面积;硕果累累的金秋,综合实践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到田间果园,研究果实的外形、产量、营养、成长过程、深加工方式;早晨,校园的英语角内,几个小学生像模像样地跟外国朋友用英语对话;午间,学生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优秀的课外书籍,那书中的描述,帮学生们建立起了一个陶然忘我的精神家园;傍晚,学生们分散在操场上,或打篮球,或玩呼啦圈,每个人都尽情享受着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在这里,学生们聆听着,体验着,思考着,想象着,探索着,收获着。根已扎下,枝叶便不断生长,四壁消失,辽阔的世界任其舒展。

二、教室,将心灵点燃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这是世界上最早对教育下的定义,它诠释了教育最本质的价值,即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让其在澄澈柔软的幼小心灵生根发芽,使之逐渐成为学生的信念乃至信仰,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岁月里相信人性,传播美好。那么,如何去实践呢?我想,路虽远,但就在脚下,可以从我做起,從现在做起,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交流时,在操作中,以爱育爱,以情换情,用一个个故事、一幅幅画面、一次次活动点燃学生心灵真善美的火花,让它熠熠生辉,照亮生命之路。

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师长的身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课堂上,最不缺的是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教师对真知真理的追求,待人处事的博爱宽容,对自然生命之美的鉴赏,如同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二是故事的力量。当代教育家顾沅泠说过:“教育,就像讲故事。”的确,精彩的故事犹如晶莹甘甜的泉水滋养着学生的灵魂,我们可以借助故事、童话,以及与之匹配的音乐、绘画等,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情感,带给他们梦幻般纯真美好的童年;三是同伴的鼓励。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同伴的论述,阐明了同伴对儿童的突出影响。同伴的鼓励、赞许能在学生心间激起层层涟漪。于是,教师采集到的学生身上感人的事迹,美好的瞬间,抑或闪光的点点滴滴,都能够震荡学生的情感,积淀他们无私的品质,正向的能量,让爱、让真善美在学生们的心头开出芬芳的玫瑰。

三、教室,为生命奠基

教育,说到底是“人”的教育。世界创造了生命,把他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将还给世界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每个学生心底都有一颗种子,即人特有的灵性。这颗种子最初是沉眠着的,教师所要做的是唤醒并守护这珍贵而脆弱的灵性,再让灵性唤醒“自我意识”,使其醒来,张开双眼,探究这个可爱的世界。好学生是已经唤醒了灵性的学生,他们认识了自我,拥有了理想、愿望并为之不懈努力。这样的学生,生命的基座一定是厚重的,未来的日子里,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给予关怀和帮助,很有可能因为自身生命意义的实现而富有价值,成为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

而所谓的“坏学生”,就是灵性依然在沉睡的“天使”。唤醒种子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用自己的爱心与才华巧妙地为学生打通内在灵性与广袤世界的入口,让世界在学生眼前豁然开朗。而这可能需要漫长的等待,也可能仅仅只需要一本书,一首歌,一次交流,一个实验……

在那一间间辽阔的教室里,教师陪伴着学生走过漫长的岁月,用爱心、智慧、责任、担当,为学生营造美好而丰富的小小世界,将温暖一生的美德与才智,精心储存在学生们心间,让学生们带着这些温暖生命的财富,走向广阔的远方和无限的未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真善美灵性同伴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