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尧兵
[摘要]数学教学中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与交流,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全面的发展。而想要实现此教学目标,就不能够再将教学停留于以往灌输式的教学中,要将学具合理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相信必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具 数学课堂 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年龄,选择合理的数学学具,这样才能够全面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数学学习规律,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数学学习的顺利进行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数学教学中应用学具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抽象变形象
数学课程中总会有抽象的公式、概念及空间图,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如果教师能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地应用数学学具,则能使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知识。在形象理解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渐地向抽象思维过渡,能为学生后续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依赖于灌输式的教学,费时、费力、低效,很难提升教与学的效率。而将学具应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在学具的引导下,学生开始从多角度来看待问题,自然能有效提升教与学的效率。
二、课堂教学中学具应用的策略
1.巧用学具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合理应用学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与学生的认知、思维、年龄等特点相符合。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正是形象思维初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创设有趣的实践活动,必然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自由,达到高效化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为学生准备数条小木棒,让学生将其任意组成多个三角形,学生在摆动三角形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原来每个三角形都由三條边、三个角及三个顶点组成。然后,让学生观察、拉动三角形的学具,让学生明确原来三角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这样有趣的动态学习过程中,既能让学生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牢固掌握三角形相关的知识。
2.巧用学具,培养思考与探索能力
现代的小学生处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自身的知识、视野都比较广阔,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如果教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能让学生在发现、分析、理解及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思考与探索的精神与能力。
比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相关内容时,此两者的体积计算方式都比较复杂,因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纸来拼接成为圆柱和圆锥图形,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并利用科学的记录方式,总结出圆柱和圆锥都由什么图形构成,探索出它们的体积计算方式。这样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实践操作的主体,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而总结出来的,自然能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掌握与应用,能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思考与探索能力。
3.巧用学具,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学具进行操作,能由外部的手操作转化为学生由智力的内部操作,其认知也会从形象认知到表象认知及抽象认知进行不断地过渡,从而将知识进行快速的内化,非常有益于学生完整认知结构的形成,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比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几何模型,应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正方形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鉴于此,巧用操作学具环节,能使学生不断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合理地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应用旧知识灵活地解决新问题,能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认知结构,不断提升获得新知的能力。
4.巧用学具,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无论是何种课程的教学,都必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教学的必然目标,也是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合理地应用学具,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其在广阔的空间中不断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再发现”,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平行四边形形状的纸,让学生通过折叠来发现其特点。有的学生通过用标尺量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长与角竟然都相同;有的学生通过对折发现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三角形组成;等等。这样学生不断通过学具操作,既能获得新知,又能在新知中不断发现,非常有益于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合理应用学具,能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效率。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学具教学的重要性,并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考与探索能力、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着手,真正将学具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