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2018-03-05 17:37王文婷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雨课堂教学方法应用

【摘 要】本文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太原工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论述“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假设”的“雨课堂”教学过程,发现“雨课堂”在促进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和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雨课堂” 教学方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066-03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对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如学生多为被动学习、学生很少提问和教师凭经验控制课堂等,已经难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以太原工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调查和研究“雨课堂”在课程中的应用,以期为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要求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确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的通知》的精神,太原工业学院被确立为山西省创建的第一批应用型本科院校。《太原工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指南》中鼓励“多媒体课件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学校正在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建设,其中包括对教学方式改革的大胆尝试。

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企业管理实践中脱离并发展出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是工商管理教育课程设置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它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组织中的战略规划、计划实施、人性分析、工作分析、招聘和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劳资关系的客观规律的具体方法的科学。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核心理论知识,更全面地掌握课程中所需要的实践操作技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与企业实践接轨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一是问卷调查法。“雨课堂”可以通过类似作业统计的功能,结合信息技术平台,瞬间收集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想法。二是跨学科研究法。在“雨课堂”的备课过程中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信息。由于涉及老师学生主动收集资料,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数学、逻辑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相关研究方法都会成为“雨课堂”研究中的任务之一。三是数学方法。在“雨课堂”搭建的平台上,系统会主动推送很多相关统计表格,在研究过程对,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也是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上一节课下课的时候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要讲的知识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站在讲台上对书本中的专业知识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学生基本在听讲解的过程中掌握核心知识;在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案例中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本章知识点的知识和技能。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学生为被动学习,教师占主导地位。在对人力资源管理常见的职能的理解上,比如绩效管理、激励和薪酬管理来说,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企业工作背景或认知背景,很难真正理解其重要性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填鸭式”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学生不敢提问,习惯于传统的聽课方法,大学生在听完课程后很少做进一步的思考,更可能因为比较在意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看法,有了问题很少提出,最后导致问题堆积,而影响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掌握。

第三,教师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控制课堂,教师一般根据自己长期的授课经验、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和个别交谈来得知学生的掌握程度,缺乏较为严谨的数据支撑。

三、“雨课堂” 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教学团队推出的一款混合式教学工具。国内外对“雨课堂”的研究刚刚起步。“雨课堂”将教师的电脑终端与手机微信终端连接起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

“雨课堂”有几个基本特点:其一,定制,是指“雨课堂”不像慕课一样万人一面,它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时事要求提出和修改教学方案,便于学生对知识微观层面的把握。其二,便捷,教师可以通过人手都有的手机微信和网络最快部署智慧教室,将学生和老师平时难以表达的知识、问题和情感都通过署名或者匿名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三,立体,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得到很多直观的数据,比如学生什么时候会预习、每次预习的时间多长、学生会在哪些问题上多做停留、上课期间对于某个问题有多少学生会表示不懂、随堂测验的时间和正确率的分布状况、学生匿名提问的情况、学生对课程和老师的希望和要求等,教师可以用这些数据做全周期的数据分析。其四,易用,通过实践证明,教师学生简单学习后都可以直接上手。其五,新颖,是一种学生未曾见过的传统与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结合。

下面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假设”教学为例探索“雨课堂”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假设”教学开始前,在手机端“雨课堂”软件上建立开课名称“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假设”和相应班级1320921、1320922,邀请两个班学生通过扫描给定的二维码或者密码的形式加入课堂,建立师生连接。

第二,上课前两周教师将准备好的人性假设相关课程内容和热门的案例以PPT的形式通过微信端推送给学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假设”授课计划和教学重难点、“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视频”等。视频播放完成后,教师对视频的短评和课程要求的录音、习题布置等;并在微信上收到学生的预习结果,将其在上课前10分钟发送到设立的课堂中供大家查阅。

第三,课中教师可以将手机作为电子笔或者遥控器使用,来指挥课堂,及时收到与学生课堂有关的数据,此时教师手机端可以显示课堂效果的统计结果(如有多少学生“不懂”)、课堂测试结果统计(如对“X理论和Y理论,哪个是性善论?”的统计结果显示15位同学回答错误,65位同学回答正确)、学生随堂留言等。endprint

第四,课间,教师可以开启弹幕在PPT屏幕上,实现和学生的无缝讨论,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结果显示,学生对“经济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的讨论最为激烈。

第五,课后,通过人手都有的微信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发起讨论等,要求学生每两位为一组,尝试分析自己毕业之后是可能持哪一种人性假设态度;学生也可以在“雨课堂”软件上语音留言。

四、应用效果

本文以太原工业学院2013级工商管理专业1320921、1320922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雨课堂”,探究“雨课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利与弊。

(一)變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获取知识不再依赖书本

通过课间和课后对学生的走访调查得知,学生对新型的授课方式很感兴趣,喜欢在课堂上在教师允许的时间段内使用手机进行网络和多媒体信息互动,并能对棘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出大胆的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学生可以点击相关链接,时时进入各大网站去进行案例学习。只有学生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喜欢使用“雨课堂”的方式与教师进行双向沟通,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得知本学期开设的多门课程中,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希望以后能多使用“雨课堂”的教学方法,并且有14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考取了人力资源管理类的相关职业证书。

(二)为翻转教学做准备

目前国内很多的翻转课堂难以实现真正翻转,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和企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导致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和难以展开讨论。“雨课堂”在每节课上课前,将预习结果推送到每位学生的微信上,每位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微信端登录自己的班级,查看其他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以后自己进行认真预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如预习时间从9月13日第一次“雨课堂”教学的平均阅读时间为每人每页0.88分钟,提高到12月21日的平均阅读时间为每人每页1.22分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课堂顺利进行翻转教学。只有学生能通过爱好进行主动学习,掌握了足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在翻转课堂的讨论中才能勇于发言和敢于发言,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同时也为以后实行翻转课堂做准备。

(三)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汇总每次的预习结果,可以督促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分析。例如,40号学生陈某在每一次课程进行之前都进行良好的预习,这在每堂课一开始时进行的课堂随机提问中得到了验证。相反,1420922班11号学生王某,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工作分析和招聘与培训章节的上课之前都没有进行预习,此时教师应与王某进行沟通,以便了解王某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而在期末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1420921班35号学生甘某在2017年1月4号最后一堂课的时候对第三章和第四章进行了复习。教师还可以将课前预习结果和课中测验结果,发送到Excel中进行汇总,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的依据,也可以作为考核学生的部分平时成绩。

(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的时候和课间的时候,允许学生发送弹幕。学生会通过无记名的弹幕,提出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认为荒诞的实为大胆有创新性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甚至表达自己的不满。薪酬管理是每位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对于薪酬包括哪几部分以及薪酬应该如何发放才能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各位学生提出了很多书本上没有但具有创新性的想法,不仅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潜力,也可以将其讨论结果提供给产学研合作企业作为借鉴,使其了解“90后”对于薪酬管理的心声。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使教师受到启迪,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热情,为以后走上人力资源工作岗位进行创新性的工作提供了帮助。

(五)使课堂管理更具科学性

教师在上课期间,介绍完重要的知识点后,会通过软件进行随堂测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案,并立即得到统计结果,如有多少学生表示不懂、有多少学生答错等。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从“经验驱动型”慢慢向“数据驱动型”课堂转化,使得课堂管理更具科学性,帮助教师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和辅导。

(六)整合碎片化知识

在每一节上课之后,学生和教师可以在寝室和家里进行互动学习和讨论,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语音、微信视频、MOOC视频和网络视频等。在教师与学生的讨论中,对所学碎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进行复习总结和综合使用,如在课程中让学生分析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能从以往自己团队分享过的案例中受到启发,并分别从工作分析、招聘流程、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和薪酬分配等部分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在寓教于乐中推进。

当然,“雨课堂”在应用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一,数据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支撑力度有限,比如只得到学生阅读停留的时间,难以真正分析学生是否在认真阅读。其二,“雨课堂”教学对硬件的要求较高,虽然软件在做不断地更新,但还是存在和很多系统版本不兼容导致无法安装的情况出现,在有些课堂上课连接时可能存在缓冲时间较长等问题。由于网络条件的束缚,学生难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三,可能会占用学生较多课余的时间,在推广到每门课的过程中,会遇到阻力。但是,随着应用型大学在校课时数的减少,在需要的课程中推广是可行的。

总之,“雨课堂”在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热情、方便教师对课堂进行管理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能较为有效地解决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随着“雨课堂”软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雨课堂”教学方式也将不断完善,在企业管理类课程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晓英,王晓兰,曾贤强.雨课堂对《模拟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2)

[2]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5)

[3]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研究模式[J].远程教育杂志,2014(1)

[4]陈晶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

【作者简介】王文婷(1985— ),女,山西文水人,太原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责编 王 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雨课堂教学方法应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