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设计

2018-03-05 17:27石流沙覃庆芳周荣娟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导图

石流沙+覃庆芳+周荣娟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分析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提出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开展教学设计,按照课程总览、课前预习、课堂研讨、课后复习步骤组织教学活动,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041-03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明确指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人力资源和创新驱动转变。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高技能型人才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既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至关重要,也是各高职院校顺应创新经济为主轴的新形势下教学改革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开展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现状。近年来,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市场要求仍存在差距。如研究者夏新燕对广东3所职业院校从创新型人才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就业等三个层面开展调研,发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相对欠缺。李宗文从用人单位对高职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满意度调查发现,企业比较认可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基础理论水平、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但对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满意度相对较低。陈娟莉等人研究指出,大部分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表示肯定,但同时指出高职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学校仍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开展探索建立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力度,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刻不容缓。

(二)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发展要求不匹配。为了解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紧缺状况,教育部于2004年首次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各项教学改革,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率的提升,但人才培养质量不尽如人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短缺状况并无明显改善。究其原因,主要是院校对“以就业为导向”的理解存在偏差,人才定位不准确,导致就业率重量不重质。

在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之际,仍有不少院校未能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法,对人才培养定位仍处于较低层次,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新时代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应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低层次是学生一次性就业能力的培养,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培养处于该层次。该层次要求学生具备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就业率高,但对口率不高、就业质量不佳,职业发展空间不大。中层次是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成功的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持续不断地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成功创业的保障。各院校已开始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尚未形成系统的创新教育体系,故收效不大。最高层次是就业迁移能力的培养,是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应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重视一次性就业能力培养,同时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将就业迁移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健全人格的职业人”的培养目标。

2.师资水平与创新思维教育要求存在差距。创新教育对师资要求很高,一是要有先进的育人观念,二是要有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背景,三是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唯有如此才能够把创新理念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创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育人观念还未转变,仍以将学生培养为熟练工作为目标,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动脑”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缺乏教育经验,欠缺利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更无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

3.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进展较为缓慢。第一,高校在教学内容方面改革创新的力度不足,教学内容过时,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第二,教学内容碎片化,课程与课程之间、一门课程各章节之间、各知识点之间没有建立关联,学生很难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很难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第三,以教师为主、课堂讲授、考试评价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仍在高校教学中占据较大比重。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的动力,被动接受知识,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由于创新思维以记忆能力为前提,拥有详尽的背景知识是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而兴趣是影响学习记忆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就无法专注,学习效率低,记忆效果差,大脑没有储存足够的有效信息,也就无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了。

二、基于思维导图构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可视化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心智图”或“脑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大脑思维过程及内容的思考工具。思維导图因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教育界、企业界等,并且取得显著成效而被喻为“大脑瑞士刀”。

思维导图与创新思维在特征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创新思维主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思考问题,运用多种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方式。思维导图即是一种可视化工具,绘制思维导图时,将思考主题、讨论问题作为中心主题,置于放射性结构中心,再由中心往外绘制若干阶层的树状线条,加上关键词、符号、色彩和图像等,构成由中心向四周无限扩展的树状和网状的放射结构,将人们思维过程以图像形式呈现出来。思维导图可帮助人们进行扩张广度的水平思考、延伸深度的垂直思考。当需要为一个有待研究的主题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时,思维导图就有助于人们跳出固定的思维而作横向思考去寻找灵感。实践表明,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增强逻辑思考能力,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提升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等,能够强有力发挥大脑的潜能。若将其应用于教学上,必将能帮助学生充分使用全脑,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启发学生联想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endprint

(二)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设计。具体如下:

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具体如下:

(1)确定教学目标。要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教师必须构建多纬度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同时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逻辑分类结构,遵循“互斥与穷尽”原则,能帮助教师理清思路,构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分为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创新思维能力三大类(如图1所示),每个大类下又可分为若干中类、小类,通过一张图展示课程教学要求全貌,既保证全面性,又避免重复的情形发生。而有了清晰的分类结构,教师要增补细节也很便利,达到巨细无遗的要求。

(2)设计教学内容。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对内容庞大的课程进行系统化处理。教师在备课时,通过对教材章节结构和主旨的把握,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结构图。总目标作為中心主题,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课程知识合理分类从中心向四周扩展,这样就能将各类知识以系统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有次序的结构。知识结构图有利于教师描述与解释概念与概念、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的关联,将知识有效呈现给学生,也能够帮助学生总揽全局,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还能够找到新知识与已经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扩展自己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按“课程总览—课前预习—课堂研讨—课后复习”步骤组织教学,思维导图工具贯穿全过程(见图2)。

(1)课程总览。教师在每门课讲授之初,通过一张思维导图让学生对课程提纲掣领地了解。教导学生学习时不能受单本教材的限制,还要通过查阅相关参考书、电子期刊、网上资料等文献查阅检索方式,学习课程要领和知识点,提升自学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

(2)课前预习。在课前,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根据理解的程度用思维导图绘制符合自身思维方式的知识结构图。这样做有几大好处:一是绘制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知识的自主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借助思维导图展示思考过程,让学生享受到思考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三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可在首张思维导图基础上进行修改添加,加深理解。

(3)课堂研讨。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课程基本理论的重点和难点可由教师讲授,教师以思维导图的主题“问题”为中心,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问题,运用发散思维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把学习从原来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特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升思维能力。课程的拓展知识点和最新热点则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思维导图法去自学,并在课堂上作报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最后教师点评、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后复习。要求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重新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对学习内容进行更新、整理,与课前预习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加深印象,改正错误,提高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已有碎块化的知识进行系统的组合,形成自己的认识,方便随时调用。

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反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再思考的过程,是师生不断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从授课准备、课堂组织、知识点讲解、教学引导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及时发现不足之处,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反思课前预习、课堂表现、学习方法、知识收获等情况,针对薄弱地方进行改善,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易新.思维导图应用宝典[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

[2]李禾.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2014(15)

[3]夏新燕.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09(26)

[4]李宗文高职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4(15)

[5]占卫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5)

[6]余高.探究性学习与成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

[7]刘智敏,等.思维导图方法的教学实践[J].测绘科学,2016(9)

【作者简介】石流沙,女,广西经济职业学院教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商企业管理;覃庆芳,女,广西经济职业学院讲师;周荣娟,女,广西经济职业学院教师,助理翻译。

(责编 卢 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导图
加强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的尝试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放式课堂的构建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