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8-03-05 09:24吴春英赵延辉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科技大学生专业

吴春英,白 鹭,谷 风,魏 薇,刘 虹,赵延辉

(吉林化工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和信息空前大发展的历史阶段,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更加“挑剔”和理性,他们除了对学历有部分框架和要求外,越来越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工作经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投以更多的关注。这就为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过程中对创新能力[1]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的意识及能力,是国内外高校大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必由之路[2,3]。

一直以来,国内外大学始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进行不断探讨和实践,一些高校以开展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等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入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参与科研活动等[4-6]。虽然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一个久远的话题,但中国却有一个比较短的历史。在我国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历史比较短,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仍“在途”,环境评估、检测等事业“百废待兴”,诸多事项还在建设中,理顺中,发展中,完善中。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发展相对其他专业滞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水平不高,科研活动被动,科技团队建设没有相对稳定的模式,尚未形成多数学生致力于创新的科技团队。为此,课题组结合本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研究一种可持续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的思路,来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团队。

一、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实用型人才需求空间的不断上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也随之增强,大学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激情。一些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所攀升,成绩斐然。但在团队建设和发展中仍有不足之处,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新瓶颈。

(一) 团队建设的学校氛围需要进一步营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决定生产力。各高校之间要形成一个科技创新比学赶超的优良学风,横向比学风,纵向比“技能”,定期进行创新大赛,表彰先进,标榜胜者,培树典型,形成学校教职员工重视,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营造浓厚的科技团队创新氛围。

(二) 团队组建不合理

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团队往往是基于学科竞赛,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或是教师科研需要等临时组建,这样既缺少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合作默契等优势,势必使团队建设的发展很难走得更高更远。又团队建设多以实验室或班级为单位,缺少学科交叉或多维科技创新思路。

(三) 团队建设缺少连续性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主要是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而进行科研活动。一些院校学生考研的较少,很多学生乐于早日就业,这样就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形成了新的屏障。有的团队成员忙于就业,无心继续在团队里“献计出力”,这样就导致创新团队面孔常新,思维常断,创新犹难的局面。加之四年的学校学习过程中,时间短,新老团队成员间时间交叉时间有限,另则受到科研经费和项目资金的影响,一些科研工作有时也搁浅。为此,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团队人员和研究内容的连续性。

(四) 团队科研经费和高素质人才不足

很多团队基于某个课题临时组建,发展两三年后,团队的科研经费不足,科研项目停滞不前,或者前一项目结题后,没有后续的科研项目继续支撑,团队本身又缺少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使科研项目无法超越和突破,很难使科技创新团队发展得更远更高更好。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内容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是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科技创新团队组成、工作内容、工作程序等进行研究与设计,构建由一定专业和多种元素组成的、适合不同大学生知识、能力等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因材施教的团队模式,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一) 科技创新团队的可持续性

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势在必行。针对于不同的年级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进行因材施教。有的学生甚至大二就可以进入实验室,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很快能够进入科技创新的角色,再作为师兄师姐来带领学弟学妹,使得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向前发展。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一般在申请大创项目或教师申报项目时临时组建。团队成员仅有少数学生真正参与科研活动,而且没有新成员的加入,老成员基本到毕业为止,没有形成不断纳新、以老带新的团队连续性研究局面。有些学生申报前没有查阅相关资料,没有深入了解课题的前沿性和突破点,报后也没有及时补充这一缺陷,使科技活动达不到创新连续性效果。

近期通过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参与创新活动的意愿,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水平有限,缺乏科技创新的思维与意识,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参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师资队伍素质良莠不齐也是制约了科研队伍的创新连续性原因之一。引进和吸纳专业领域精英充实到教师队伍,整体优化教师结构,使教师队伍的能力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提升专业教学的前沿性、实用性、高技能性,增加科研项目数量及拓宽经费来源,这是改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不连续性的有效手段。

(二)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专业教师的指导是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得以顺利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尽管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主体,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包括教师科研项目的支持和团队成员的组成。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是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一种拓展,教师应发挥积极作用,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定期和学生以组会的形式进行讨论,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提出问题、探讨问题的解决途径、今后工作的计划和展望,引导学生的科技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但又不能过多参与,放手让学生自己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来开展科技活动。因此,指导老师应该在创新团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 科技创新团队的管理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应在一定的管理机制下进行,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热情,防止“三分钟热血”。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应该奖罚有度,宽严有序。首先要敲定科研目标,拟定创新日程,写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一切科研行为均行之有效。其次要环节责任责任制,层层有落实,人人有分工,确保每一个环节、每道工序严谨求实,科学有效。对科研项目贡献大者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让科研精神支持科研项目永续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科技团队建设的实施办法

(一) 教师专家队伍的建设

相关专业要成立教学改革项目实施工作小组或者成立交叉学科组(例如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形成专门指导教师组专门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群。调研兄弟院校同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的基础数据,进行比对和参考。针对我院已有的科技创新小组,尤其是大学生创新团队进行调查与研究,根据调研情况和已有团队实际运作情况,进行优化重组形成新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改革的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二) 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合

对不同年级、不同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创新团队发展中的运行状况与结果来改进与完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和实施办法,完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团队的管理体系,为创新人才进一步丰富知识结构和提高水平提供保证。建设并不断强化各学院各专业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真正应用。

(三) 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

以教师的科研引导来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第二课堂、科技作品设计等。通过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科研等第二课堂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实践能力。

第二课堂以其教学灵活的组织、多样的方式、开放的管理、自由的资源配置等优势,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团队组成、活动内容及能力培训过程跨学科、跨专业,具有知识交叉、渗透互补等综合性,在促进团队人员合作交流沟通的情况下,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科研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四) 成果的实施与检验

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和成果汇报会,对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论证、推广和实施。多创造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与有关企业进行对接,促进成果转化,使科研成果尽早投产达效,形成“生产力”。

四、结  语

该课题采取理论探究和实践例证的方法,围绕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进行了浅析。其中以科技团队的连续性、指导老师在科技创新团队中的作用、科技团队的管理机制等为脉络,围绕主题进行细致阐述。通过探索和实践,为建立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团队提出了一些适合于地方院校工程类专业现状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团队建设和发展的想法,以推动各类专业人才的精细化培养,力争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猜你喜欢
科技大学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科技助我来看云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