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中高职融通现状及对策

2018-03-05 01:23陈玉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融通课程体系中职

陈玉芳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目前是我国技能型人才紧缺、人才数量紧缺和高学历人才紧缺型专业。《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避免中职教育成为“断头”的终结性教育,应形成从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相互融通的多层次、动态结构的教育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实现中高职融通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必然要求,是完善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期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外发达国家对中高职融通的研究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及完善的执行标准,而我国中高职融通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护理专业中高职融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中高职融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中高职融通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1 我国中高职融通现状

目前,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核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断层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1]。

1.1 中高职融通模式不完善

国内中高职融通模式主要分为面向中职毕业生的对口招生融通模式、五年一贯制融通模式、“3+2”五年制模式和“2+3”五年制模式[2]。对口招生融通模式可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教育体系的构建,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中职和高职两个层次的知识和技能重复,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对此,应积极探索构建中高职融通体系,以解决中高职融通过程中出现的重复问题。五年一贯制融通模式在培养目标的设定和课程设置方面较系统化,学生接受5年的专业教育后,专业基础扎实,职业认同感增强,同时减少了融通过程中的资源耗损。但是此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培养的学生没有升学压力,而且年纪偏小,容易出现学习倦怠状况,严重影响学习效率。“3+2”五年制模式采用中职和高职联合分段式培养,学生接受3年的中职教育后,经相应的高职院校选拔考试,再接受2年的高职教育。此模式虽然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但研究发现,此类学生为了考取护士资格证,在高职院校学习的课程重复率高达50%~70%。“2+3”五年制模式是学生完成2年的中职教育,经考试选拔后,再接受3年的高职教育,这种模式虽能避免中高职融通过程中的重复问题,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而中职生普通文化水平偏低。

1.2 专业课程设置重复和雷同

中职和高职护理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和雷同现象,如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结构和学科门类设置雷同,选用教材与教学内容交叠重复,理论深度没有明显的前后递进和有效衔接等,导致教学资源重复浪费,降低了办学效益,违背了效益最大化原则。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过的理论和技能在高职院校又重复学习,不仅降低了学生求知欲,还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金钱,阻碍了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若职业教育的供求双方未能实现各自效益的最大化,必然会抑制职业教育的供给和需求,最终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实现护理专业中高职融通,构建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是护理教育的当务之急。

1.3 文化基础课程设置脱节

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中高职融通效果。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出台统一的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标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相互独立,各自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及课程设置方面缺乏连贯性。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文化基础课程设置中存在脱节现象,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操作技能训练,这就导致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这些中职生升入高职后,和那些高中生源的学生接受相同的教育,势必出现一系列问题,高中生源学生觉得文化基础课程太简单且重复,中职生源学生却觉得文化基础课程太难而退缩,严重影响中高职融通质量。

1.4 培养目标不明确

中高职融通中培养目标问题直接影响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发展,关系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岗位需要。研究发现,目前中高职融通中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甚至出现高职培养目标“不高”现象。《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只有专业名称,没有相应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各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由于对专业理解的差异性等,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2 国外中高职融通现状

为促进中高职有效融通,德国职业教育采取“双元制”模式,即螺旋上升的学年制体系衔接、阶梯式职业课程衔接模式,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层次性和衔接性;美国实行“2+2”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以推动中高职对接,保证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融通;澳大利亚拥有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模式(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TAFE),将大学、职业教育与培训和中小学教育衔接起来,在国家层面将教育的诸多环节制定为国家标准;英国采用BTEC(Business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统一制定成教学单元,教学单元之间逻辑顺序清晰,相互融通,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日本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包含各学历层次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系统,各类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制定能够相互融通的教学计划与课程。研究发现,这些中高职融通模式虽然呈现形式不同,但其核心和关键点是课程衔接。

3 对策

3.1 中高职融通政策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建立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些指导性纲领的引领下,目前,国家和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韦弘等回顾1985年到2011年关于中高职融通的相关政策,提出了政策要与时俱进,并加大其贯彻落实力度,才能推动我国中高职融通进程。汪长明等在中高职融通政策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中高职融通的法律政策体系、职业教育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

3.2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融通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同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只是在层级上有所差别,但两者归根到底属于同源教育,要想实现二者的融通,必须在管理体制、学制结构、培养目标及教学模式等方面齐抓共建,融通的实现最终落脚在课程体系的衔接上[3]。中高职融通需将原来各成系统的中职、高职两个阶段教育联系起来,确定共同的培养目标,按能力培养要求进行课程重组,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对口升学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专业优势,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职位,把学生培养成实用型护理人才。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等环节。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由多元素、多领域组成的复杂系统,应针对理论基础不同、技能水平迥异的不同生源的高职护生开展针对性教育,遵循特殊性教育与普通性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原则,构建相应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并根据教学过程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进行层次化区别教育[4]。为保证中高职课程体系融通的有序性、有效性和整体性,可应用课程系统论来指导中高职课程体系融通的贯彻实施。针对中高职课程重复、脱节问题,加强中高职学校的沟通交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明确护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及素质要求,从而制定中高职课程一体化标准。

综上所述,中高职融通可以缩短人才培养年限,同时使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操作技能强,满足行业企业要求。我国中高职融通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政策体系、衔接模式和衔接方法等方面虽有涉猎,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减少课程内容重复现象,成为当下中高职融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安阳.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2]沈曙红,祝睿.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课程一体化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4):137-140.

[3]邵元君.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4]王芃,杨小玉,杜美婷,等.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78-80.

猜你喜欢
融通课程体系中职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