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 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作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教师,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常常遇到学生甚至是教师的阅读匮乏,写作空洞无物,语文写作教学知识面窄,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作为乡村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认清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中小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扎实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浅谈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很投入地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的加以引导和培养,教师必须利用多种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冲动。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方法很多,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摸索。
1.习惯在于坚持
要让学生持之以恒地读书,教师要做到:
①造读书氛围。大到学校,小到班级,处处要有读书的气氛,处处要洋溢着书香。
②解决书源。除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外,班级也要建立起图书角,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
③制订读书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读书,制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案,规定要读的书籍,以及每天固定读书时间。
2.教师要做好课后阅读指导
课后的阅读是对文章中心的进一步理解。通过课前、课间、课后三步反复阅读,才能真正对文章的意义进一步理解。
阅读课堂,读是最寻常的,也是最重要的。朗读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我们要注意的是读的形式要多样而灵活。
新课标对写字的要求作了些修订,小学低年级写字量减少了,但对这高年级的写字量却增加了,总体要求没变。因此识字不只是低年级的教学任务,小学各个年级都应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阅读语言、理解语言,更要重视内化语言、表达语言,语文教材在这一点上也作了很多安排,如在课后安排形式多样的小练笔。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课件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1. 营造阅读氛围
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让孩子孕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利用节日建议家长带孩子买书,建议家长买书给孩子当生日礼物……把班级的四个角落都设置成图书角,教室墙壁上也挂满了各种课外书、报刊,让学生在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找到自己需要的一切。
2.激发博览群书的兴趣
学生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也就各有偏好。低年级学生都特爱看童话故事,而猜谜、科技、名人传奇、歇后语、寓言等之类的书却极少问津。鲁迅曾说过“读书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尽所能激起学生阅读多种书籍的兴趣。
1.指导预习教学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需要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资料,可以跳读等。
3.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快乐,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地去学习、去探索。学生只有对读书感兴趣,才会在阅读方面有最好的收获。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
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