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言育语:微信公众平台助力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微

2018-03-04 08:21蓝翠柳崔群颖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医学生公众微信

蓝翠柳,崔群颖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101300)

“互联网+”时代,网络正在迅速改变着人们信息传播的环境、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普遍使用,也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途径。其中,作为自媒体之一的微信公众平台,因其交流的及时性、开放性和个性化,成为多数大学生关注时事、了解新闻、获取课外知识的重要途径。可见,适时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立德树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1 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现代汉语中,“载体”一词是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转其他物质的物质。我国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运用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教育中介。”[1]简言之,载体就是中介。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把握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在网络虚拟化社会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修养施加影响,旨在促进人的虚拟生存与发展并进而促进虚拟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双向互动的教育实践活动”。[1]可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修养的教育实践活动。

目前,以自媒体为特征的第三种传媒势力正在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和观念。我国学者认为,“自媒体是一种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媒介,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2]如今的自媒体平台主要包括博客、微博、论坛、微信等交互性强、知识碎片化、主体个性化的平台。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占比达到80.7%,且新增网民年龄呈现两极化趋势——19岁以下、40岁以上人群占比分别为45.8%和40.5%,互联网向低龄、高龄人群渗透明显。从年龄结构上,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3%;从学历结构上,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3%、26.2%,大学本科及以上占比为11.5%;从职业上,学生群体占比为25.0%,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比为22.7%。调查显示,2016年,网民在手机上经常使用的App应用是微信,占79.6%。其次为QQ,占60.0%;排名前三的典型社交应用均属于综合类社交应用,微信朋友圈、QQ空间的使用率分别为85.8%、67.8%,微博为37.1%[3]。可见,大学生群体是自媒体文化传播的主力军之一。

在当前的高校中,很多学生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很多班级有班级的公众号,社团有社团的公众号。可以说,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渗透大学生生活、情感、就业、心理等方方面面。它部分满足了当下大学生追求个性、释放自我的心理需要,改变了大学生信息传递方式,激发了学生舆论参与的主体意识。

新形势的变化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冲破育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更新教育载体。综上所述,微信公众平台必然是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2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助力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2.1 平台内容建设

2.1.1以思想引领教育,领航医学梦想立德树人的目标之一就是运用先进文化鼓舞学生、引导学生、影响学生。作为宣传阵地之一的微信公众平台,首先应以“思想引领教育类”为主体内容进行宣传教育,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特色及中国梦宣传、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表现形式上,可以通过“我心中的价值观”、榜样的力量、医德楷模、仁心仁术、学习长征精神、医德先锋、古代医德等,以历史解读、事例渲染、征文选登等方式营造氛围,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1.2以校风、学风、舍风建设为基石,促进德育生活化校风、学风、舍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一所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文化,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有助于其职业人格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其激励精神、引导和规范言行以及磨炼意志的作用,要求我们在微信内容推送上,以校风、学风、舍风建设为基石,促进德育生活化。如通过新生教育,对校情、校史、校歌进行宣传,培养医学生爱校情怀,引导学生学习医学生誓词,了解医学生的使命。

2.1.3以人文素养教育为拓展,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指出,“医学是科学,医学更是人学;要成良医,必修人文。一个医生要成为良医,人文素养至关重要。人文素养的培养要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包括医学院校的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我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比例来看,我国的比例(7.54%)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的比例(20%~26%)”。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医学人文知识,开辟“第二课堂”,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欠缺的状况。什么是人文精神?周国平曾指出,“人文精神在医生身上的体现,一个是善良,同情生命,一个是智慧,对知识充满热情,一个是高贵,有人的尊严。医生应该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一个科学家,一个知识分子。”[4]据此,在推送内容上,可以设定以下几个方向:生命教育——引导医学生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科学教育——引导医学生尊重科学、正确运用科学,发挥智力天赋,培养科学思考的能力和缜密思考问题的能力;哲学教育——引导医学生重视道德伦理问题、医患关系问题、道德法律问题等,学会直面生活的智慧和勇气。

2.1.4以养成教育为抓手,深入开展思想教育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健康体魄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青少年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5]。首先,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期,思想正处于半成熟状态,一方面,社会责任心强,主动参与性高;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遇事容易冲动,社会公德意识欠缺;其次,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强,求学心切,但又缺乏扎实干事的作风;再次,容易受各种社会风气的影响,道德内化程度不够高,缺乏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相关内容,对医学生进行规范教育、纠偏教育和陶冶教育,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提升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道德意识,为走向医疗工作岗位做准备。为此,可以设置“文明在我身边”“平安校园”“寓见卫检”“不文明行为”“青春·校园”等栏目,宣传讲解校园安全知识、发布青春励志故事、推荐好书、发送健康指南等,进一步改善医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

2.1.5以活动宣传增强医学生感性体验,发挥感性教育的育人功能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倡导把课堂教学融入社会活动之中。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设置“活动”“关注”“XX说”等栏目,宣传文化活动、表彰先进、展示活动风采、赋予活动意义,可以增强医学生的感性体验,充分发挥感性教育的育人功能。

2.2 平台运作模式

2.2.1编辑队伍的建设与提升:以团队为依托,建立精于实干的编辑队伍多元化的内容需要多元化的主体来实现,优秀的平台编辑是推进平台运作的关键。为此,应积极组建编辑团队,依托团队的力量,实现平台运作的专业化,从而促进内容的多元化。团队建设及发展模式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组建团队阶段。迎新时发布“招贤令”,挑选出合适的编辑。召开新老编辑会,学习平台系统的使用、交流文章写作心得、讨论文章内容等;并由运营者亲自培训指导新编辑。第二,能力提升阶段。一是编校能力培训,包括图文排版、文章撰写、制图软件使用等,进一步提升编校能力;二是通过阅读书籍等方式提升编辑成员的平台内容策划能力;三是通过加强交流沟通,提升约稿能力。第三,团队后续培养阶段。建立团队竞争机制,培养团队精英,加强团队凝聚力。

2.2.2推送模式的建立:整合推送内容,建立师生、生生有效沟通渠道为广大学生推送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文化修养相关内容,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为此,我们可以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思想引领教育类”;依据校风、学风、校纪、校规、纪律教育内容的需要,进行学校规范教育、公民素质教育和大学生养成教育,列入“大学生养成教育类”;另外,根据医学生就业、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进行相关理想信念教育。

据此,我们可以建立以“师说”和“生语”为两大主体内容的推送模式。“师说”以教育内容的论述为主,“生语”以生活内容的叙述为主。无论是教育还是生活内容,都要以大学生特点和需求为原则,在撰写文章时注意内容清新、短小精悍,符合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品位。同时,把握好推送时间,提高文章的阅读量和传播率,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2.2.3管理模式的选择:确立运营者负责制、教师督导制平台内容的编辑、筛选,主要由运营者负责。运营者从优秀编辑中选拔,运营者同时作为团队队长,负责团队成员的选拔和培训。教师对平台内容进行指导和监督。

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是融合“互联网+”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有效实践。它为医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也对新一代德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我们应不断强化思想引领,改革创新,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的,要“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丁凯,宋林泽.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宣传教育网络建设[J].教育研究,2015(4):49-5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201701/t20170122_66448.htm,2017-01-22.

[4]何裕民.医学的哲学审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5]邢国忠.把大学生养成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3):29-33.

猜你喜欢
医学生公众微信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微信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微信
微信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