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

2018-03-04 08:09:44谢一锋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汶川62300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预科体质少数民族

□ 谢一锋(阿坝师范学院 四川 汶川 623002)

1、前言

一直以来,国家非常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对于少数民族体质健康越来越重视。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14〕4号),强调了高等院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进一步说明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备受关注。通过对少数民族预科体质健康的调查和分析,探索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不同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高校体育工作及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2、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体质现状

2.1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体质现状

根据研究调查,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身体素质的状况呈现不同的态势。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身体素质最好,身体爆发力、协调性和肺活量比较好,跳跃、足球、中长跑比较突出。西南部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体质比西北地区的差一些,主要是藏族、彝族学生体质情况相对较好;中东部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比西南部的预科学生体质情况弱一些。

另外,根据对四川地区的藏族、羌族、彝族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的研究表示,藏、羌、彝3个不同民族的大学生的身高均呈现小幅度增加的趋势,但在体重变化上差异较大;藏、羌、彝族大学生的身体机能的发展态势各有不同,藏、彝族大学生的肺活量和握力水平在第2学年增长最快,台阶试验指数、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测试成绩从第2学年开始有大幅提高的趋势,而羌族大学生身体机能发展态势较为平稳。

根据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比较研究发现,多数的民族预科学生体育课参与积极性较强,具有较强的体育意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也呈多样化,主要通过网络、电视媒体获取体育知识和体育信息,体育知识储备较好,但是掌握运动技术相对差一些,缺乏体育保健知识,体育方面的消费不高,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的衔接较差,男生的体育参与度高于女生。随着民族预科的考试制度的改革,相比于以前较重的学业压力,普通的结业考试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走出教室,去跑步、打篮球、跳舞等。

2.2、少数民族预科体育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部署的高校民族院校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较好,但是中高级体育教师偏少;多数的学校没有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学校领导对民族预科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不少预科学校对体育课的教学效果缺乏应有的评价机制,没有结合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特点,明确的《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对预科学生没有根据身体素质或者运动能力或者兴趣爱好分班教学,更多的是同文化层次的分班教学。体育场地、器材状况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部分预科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不多,课程种类也比较单一。

3、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

3.1、家庭方面的影响

家庭健康的异常是一个潜伏发展的缓慢过程,与家庭遗传、家庭环境及成长背景有关,原生家庭和环境是个体发育成长的依托,它对个体的健康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家庭成员的体质状况较为良好,子女遗传了父母的基因,那么子女遗传优良基因的几率相对较高,能有好的体质基础;加之,成长的环境较好,没有什么污染噪音,作息规律、饮食营养健康;家庭成员相处和谐有爱,家庭氛围积极向上,宣导健康的养生观念;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对小孩严爱相加,能正确、科学的引导良好的饮食方式和休息方式,那么就会对子女个体的体质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另外,如果家长能够平衡好文化成绩和体质发展的关系,也会对预科生的学生体质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如果早期环境如果不利,父母过分的重视文化成绩,忽视身体发育,那么对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个体来说,所产生的各种亚健康状况会被不断强化,影响个体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3.2、饮食的影响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饮食种类较为多样化,像羌族人民的主要食物有玉米、小麦、青稞、胡豆、黄豆、碗豆、荞麦、雅南猪、山羊等,圆根萝卜、白菜、辣椒、莲花白等,肉类以羊肉汤、腊肉、风酱肉、风吹肉为主;藏族人民爱吃酥油茶、糌粑、新鲜的或者风干的牛羊肉和奶制品;彝族主食有荞麦、大麦、小麦、玉米、燕麦、洋芋,蔬菜以圆根为古老、萝卜、青菜、白菜等,喜欢用猪、羊肉做成“砣砣”或大块肉;回族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特别喜爱吃牛羊肉,菜肴中牛羊肉菜比重很大。多种类食物的摄入,获取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对生发发育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长期挑食只吃喜欢的食物,经常吃垃圾食品、重口味食物、快餐烧烤,暴饮暴食、大鱼大肉,或者过分追求苗条、骨干的身材,只吃低卡第低热的食物甚至节食减肥,吸烟喝酒等情况,那么学生膳食结构就不合理也不科学,营养失调,会造成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降低,人体肌肉反应迟钝、新陈代谢慢、消化吸收不好等不良影响。

3.3、体育锻炼频率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有着直接的关联,体育锻炼可以加强骨骼的新成代谢,在骺软骨完全骨化前,积极锻炼有助于长高;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增大肌肉体积;胸围增大、肺活量增发,有效促进呼吸系统的发育和心血管系统发育的水平;帮助提高白细胞数量和免疫蛋白含量,提高机体的抗疾病能力。体育锻炼频率对少数民族预科体质健康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对少数民族预科的公共体育课平时的课堂表现和运动能力观察中发现,少数民族的农村学生由于长期帮家里干农活 (下地播种收割、砍柴、挖土豆等),又喜欢打篮球、踢足球等运功,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皮下脂肪低,肌肉占比含量高,具有较好的心肺水平和爆发力,在校运动会和团体比赛中能取得较好的体育竞赛成绩。但是,与此同时,电脑、手机、网络游戏的普及影响了许多学生的休闲娱乐方式,许多学生追剧、玩手机,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参加运动,身体得不到足够的锻炼,影响了体质发展水平。

3.4、体育运动参与意识的影响

体育意识是指人们在自觉认识体育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并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运动参与意识是从心理、身体上提高人们对体育认知、情感、意志、兴趣等的认识,并且身体力行,投入到行动中去,增进健康。调查显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有较强的体育参与意识。不少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运动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团结、合作,克服困难,使得能够持续的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较好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持续性。很多学生认为运动能够娱乐消遣、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增强热量输出,改善形体,较少脂肪堆积、增强自信,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女生多侧重于减肥和塑造良好的形体,男生多侧重于运动娱乐休闲和加强人际交往。运动参与意识内在因素,影响了民族预科学生的体育课程的运动参与积极性,以及学校、班级组织的体育休闲运动和比赛,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

3.5、其他因素的影响

除了家庭和个人的因素影响,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学生运动参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会受到社会和学校等外界因素的多重影响,各种外界因素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影响程度不一、强弱不定。中央7号文件指出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是两方面:“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根据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交流和咨询了解到不少民族预科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和高中之前的体育课程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正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和引导,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机能学习占比少,自由活动偏多;学校过分的重视文化学习和文化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导致被很多文化课占用或不安排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直接引起学生的运动时间过少。

4、总结

针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健康体质水平现状情况,正确引导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运动方式,加强大学生健身体育与生活方式的协调发展。同时高校还应当加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力度,不断优化、完善学生体质监测工作,做到及时准确掌握学生体质情况,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健身指导工作,有效实现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普遍提高。

猜你喜欢
预科体质少数民族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8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28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20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跟踪导练(二)(6)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高校“后预科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语言与翻译(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