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珠,冯海英,蔡玲芳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浙江 台州 318050)
现阶段医患关系成为了社会界及医疗界重点关注的内容,人文关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护理带教是实习护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联系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有助于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思想,帮助护生在以后工作中更好的调节自我情绪[2]。并在人文关怀教学中采用虚拟情景教学模式,能够大大提高儿科临床带教效果。本文在儿科护理带教过程中采用了人文关怀联合虚拟情境教学模式,现分析如下。
对我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儿科56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28名、对照组28名。实验组年龄18-23岁,平均(20.14±1.02)岁;文化程度:大专18名,本科10名。对照组年龄19-23岁,平均(20.17±1.01)岁;文化程度:大专17名,本科11名。所有实习护士均为女性,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及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对照组。内容为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开展儿科基础医学知识的教学,通过观察相关教学视频、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常规的开展护理教学内容。
2.实验组。第一周,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一起开展人文关怀相关知识的理论知识培训,让护生打下人文关怀理念基础,并掌握和患儿及其家属的交流技巧,学习礼仪微笑式服务。第二周,组织开展座谈会,掌握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护生遇到的相关问题,积极疏导护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困扰,可邀请心理学专家对护生进行心理干预。第三周,由专家开展一次专题讲座,主要有针对性的分析临床工作中存在的沟通不良案例。从第三周开始对护生开展虚拟情境教学,在教学工作开展前,带教老师需要将学习的内容、进度进行综合分析,随后选取恰当的科室病例进行情景模拟。在儿科护理中,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测量、口服/头皮静脉/肌内注射给药、吸氧操作、吸痰护理、氧气雾化吸入、灌肠法、小儿心肺复苏及其他急救配合等为主要工作内容,先提出相关问题后,将问题发放给实验组护生,让其与自身知识结合,自行拟定大纲,最后制成剧本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期间,以儿科临床症状、难易程度、病史等让护生依次扮演,扮演期间由老师讲解,给予成员鼓励与支持。最后,由带教老师对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带教过程及小组表现开展综合性点评、总结。
1.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由本院儿科主任护师及副主任护师进行理论考试的题目拟定,由我院儿科主管护师监督、打分,两项考核成绩分值均为0-100分。
2.护生的就业态度。采用问答形式调查毕业后护生是否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及经实习后对护理工作是否喜欢。
实验组护生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实验组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27人(96.43%),喜欢护理专业的人数25人(89.29%);对照组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22人(78.57%),喜欢护理专业的人数18人(64.29%);实验组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及喜欢护理专业的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2、4.909,P=0.043、0.027)。
附表 两组护生理论及操作考核结果比较分)
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教学内容,其教学质量与以后护生的临床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所以积极提高儿科护理教学水平、优化儿科护理教学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与操作考核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在人文关怀基础开展虚拟情境教学模式,积极学习与人文关怀相关的理论知识,带教老师积极指导护生学习护患沟通技巧、护理礼仪、人际沟通及相关专业技术培训,让护生重视自身的人性关怀,再加上相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训,护生理论考核成绩与操作考核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人文关怀能力也得到提升。虚拟情境教学模式又被称为情景模拟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情景设置、教学扮演、操作演示等手段来对临床护理操作进行实践,有助于提高护生的临床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在人文关怀下开展虚拟情境教学模式,实习护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内心感受及护理需求,综合、客观的评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护理技巧,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
另外,本次实验组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及喜欢护理专业的人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得到提升,并且重视护生自我防护技能、角色转换的培训与指导,护生独立处事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其焦虑、恐惧及陌生等不良心理情绪也能够得到缓解,有助于其职业认同感的提升。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联合虚拟情境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价值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生考核成绩,也有助于增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