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对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的几个认识误区

2018-03-03 11:29曹婷婷
人民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突破

曹婷婷

【摘要】意识形态建设和传播工作需要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尊重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和多元性,进而去伪存真、择善从优,实现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开展,并最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 包容性 突破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正确把握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的优势特征

当前学术界对意识形态问题达成的共识是,只有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才能更好地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而在主流意识形态问题上,包容性并非简单的“接受主义”,事实上包容和斗争从来都是不同意识形态存在的两个必然方式,不能偏废其一。科学理解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的内涵和外延,应着重关注以下三个问题:其一,包容并非包庇。有一种观点认为,意识形态展现包容性就应该承认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区别,避免意识形态进入私人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然而事实上,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并不绝对,更多时候人的社会活动是公共的,也是私人的。同样,从人类发展角度看,自然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因而无法完全隔绝人文社会性和意识形态的介入。公共话语和私人话语、人文科学话语和自然科学话语之中并不存在无意识形态的真空地带。其二,包容不是放任。有人认为,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就是要接受单一形态向多元形态的转变,进而意图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这种思维的本质是“去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化”,弱化了国家和人民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这显然是需要杜绝的。相反,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的根本目的,是将非主流意识引导到主流意识的轨道中。其三,包容不是縱容。有人认为,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就是要去阶级性和社会特殊性而关注人性、普世性。这种思想的本质是矮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扬和美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事实上,阶级性、社会特殊性和人性、普世性之间并不存在本质冲突,而是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之中。社会主义坚持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样甚至能够优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更好地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目标诉求。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长时间掌握话语权的结果,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极近美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宣扬其包容性的同时,也意图证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排他性。然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具有包容性,更加具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不可比拟的优势特征。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如面对2008年的金融海啸,美国政府首先想到的不是遭受巨大损失的普通民众,而是如何将华尔街金融大鳄们的损失降至最低。相比于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则旗帜鲜明地提出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准则并矢志遵从,这已经在多次救灾抢险和国家大政方针规划中被实践。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已然长期在多个场合表现出了赤裸裸的排他性和固执己见,始终不能正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势,对社会主义长期采取封锁、破坏和敌视态度。反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则具有与生俱来的最大善意和包容性。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就坦承:尽管社会主义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但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共存。第三,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仰仗其在当今取得的一些经济成就而大唱资本主义赞歌,在全世界推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并紧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和失误加以大肆诋毁。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则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资本主义先进理论经验和实践成果为我所用,不断与时俱进、自我完善。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国两制”等,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兼容并蓄的典范。正确把握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的优势特征,才能树立制度自信和民族自信,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坚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拼搏进取,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最终胜利。

突破困境、强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的对策与要求

新形势下,强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仍然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在国际上,资本主义利用人权等话题刻意打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内,信息时代各类思潮交织碰撞,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也同样侵蚀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为此,要居安思危,持续强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和话语权。

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的基本对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是其不断发展进步的生命力所在。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包容和自我革新,并取得伟大成功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无论是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还是创建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无不彰显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特征和优势,不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和极高赞誉,同时也预示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创新话语体系重新夺回国际话语权的充分自信。

当前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在于,其是否能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是否能够回应现实关切、是否能够助益个体价值提升和实现,进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必须要注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前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的强化,必须承担起传承历史的责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奉行当代马克思主义,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当作是优秀传统文明的载体,借以实现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必须积极回应大众关切。主流意识形态要发挥影响力、凝聚人心,就必须立足民众、关切现实,紧紧围绕服务社会、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好顶层设计,构建上层意识形态。回应大众关切,就是要让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社会共识的粘合剂,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联结。主流意识形态要助益个体价值提升和实现。当今时代个体意识空前觉醒,个体价值提升和实现的诉求也空前高涨。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论就曾指出,人类社会最高阶的发展形式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提到,中国梦也是个人梦。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包容性,也必然需要关照和紧密结合个体梦想,将中国梦分解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梦想,同时将个人梦想引领和统一到中国梦实现的总体进程之中。

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的基本要求。意识形态是严肃和重大的原则性问题,是必须要坚守而不可动摇的根本性问题。在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的过程中,既要有直面挑战、毫不退让的自信和勇气,也要有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的使命担当,要始终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立场,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能行而上学地夸大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到的挫折和问题。要以长远的战略观认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勇于探索,敢于改革,趟“深水区”,啃“硬骨头”;要坚持“两个不能否定”,以辩证思维把握主要矛盾,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认识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向前的本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其他意识形态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其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无论是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规划,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方略部署,根本目标都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都是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就是要正确认识公有制的历史价值和现实职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场。

(作者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邬巧飞:《试析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大庆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责编/贾娜 美编/王梦雅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突破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包容性设计专题引介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包容性金融统计框架初探
企业文化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