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蕾
[提要]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分析学生在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剖析职业技能竞赛对学生的所有能力要求,而后把这些能力要求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出一套适合职业技能竞赛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技能竞赛为切入点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与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不谋而合。
关键词:技能竞赛;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年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依托职业技能竞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课题批准号:SZ1706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2月26日
一、引言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宗旨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其中“以赛促改”就是改革人才培养计划,引导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将竞赛有关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等纳入教学计划,让课程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以竞赛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改革,以教改为竞赛提供更强劲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使“教学改革—技术应用与创新—职业技能竞赛”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的双赢,从而实现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依据调查问卷分析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问卷情况。通过组织教师技能竞赛团队成员讨论、参加技能竞赛学生的访谈、文献查阅等方法搜集问卷资料,形成本次的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选取了笔者所在大学会计系会计电算化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司法会计专业三个专业中历年参加省级、校级技能大赛的所有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技能竞赛对学习的具体促进作用;自身能力与满足技能竞赛的要求相关度;开设课程能否满足技能竞赛的要求;课堂教学形式满足技能竞赛的情况。相关调查在2017年5~7月间展开。调查共发放200份,收回198份,有效回收率为99%,其中包括女生164名,占总人数的82%,男生36名,占18%。
(二)调查问卷分析
1、技能竞赛对学习的具体促进作用。调查发现,45%的学生认为通过参加技能比赛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所学知识不够扎实,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有36%的学生认为自身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理论知识已够用只是掌握不够熟练,但具体去操作实践时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对知识掌握不牢固得分不高,还有5%的学生认为要加强外延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要紧贴企业要求,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以及拼搏向上的竞争意识,改变了现在总觉得没什么可学的状态,找到了自身的不足。职业技能竞赛通过设立一个竞争性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内驱力,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促进他们的主体性投入学习,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表1)
2、自身能力与满足技能竞赛的要求相关度。调查发现,28%的学生认为自身的理论知识可以满足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50%的学生认为一般满足,22%学生认为不满足,这说明学生们掌握理论知识不够熟练,不能信手拈来,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知识储备不够会影响比赛成绩。56%的学生认为能力要求可以满足技能竞赛的要求,这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对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有解决的思路,不会出现对某一道题一无所知的情况,这是完成比赛的基础。有50%的学生认为还需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强化,这归根结底还是参加比赛的机会比较少,对竞赛不熟悉造成。只有31%的学生认为实践能力能够满足技能竞赛的要求,大多数同学达不到竞赛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在讲授理论完成后我们的练习是否跟企业真实环境相吻合,实践教学的相似度有没有达到模拟真实的水平,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表2)
3、开设课程能否满足技能竞赛的要求。调查发现,公共课、专业课、综合素质任选课三个模块学生的满意度较高,在专业技能课和专业限选课上,学生们满意度不高,这说明我们的课程设置体系中关于技能培训方面的训练太少,不能满足学生们的竞赛需求,技能大赛考察职业技能能力,进而反映出人才培养的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映的问题有两点:一是专业技能课设置上不贴合竞赛要求,侧重点不同;二是专业技能课程的硬件配备上跟不上竞赛要求。在专业限选课上学生们普遍认为可以开设多一些适应岗位要求,突出实践性、技能性的课程,打破课程之间的体系,构建应以技术能力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要宗旨的课程,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只有学生的整个课程体系更贴合企业需求、竞赛要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会大大提高,对他们今后从事的工作也会有极大帮助。(表3)
4、课堂教学形式满足技能竞赛的情况。调查发现,45%的学生不满意现在的课堂形式,课堂教学讲解偏多,多媒体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在课堂教学中被使用,大多数教师的PPT非常好,但学生只能被动地看整页播放的屏幕,参与的机会较少,时间一长失去听课的兴趣,造成课堂教学效果降低。技能竞赛是在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是通过的手段却是技能操作,不是简单得会计算题目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课堂只是要求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课已经不适应现在技能竞赛的需求,在课堂中学生练习应该更多地以技能训练、模拟真实企业业务处理的形式出现。(表4)
(三)通过调查问卷反映出的问题
1、課程内容设置上缺少必要的实践操作。由于会计专业学生将来毕业找工作更注重专业证书,所以课程的设置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论考核,提高实操能力为辅,课堂上以讲授为主,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后,学生通过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但这些练习题大都是单一片面的,重视会计核算,忽视财务管理、审计、纳税申报、报表分析等综合的流程观,从而带来一种现象学生有专业资格证书却不能解决实际的业务,必须由老会计手把手带上正轨才行,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出去后担任最多的岗位就是记账工作,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素质综合性会计人才的需求。会计技能竞赛则是以真实的企业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完成相应的任务,处理业务都是企业的真实单据的流转,对实操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且现在技能竞赛加入了更多管理会计的内容,这也正是企业急需的人才要求。如何能把会计技能竞赛的模式有效应用到会计教学上,这也是为学生将来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做好铺垫。endprint
2、学生对企业人才具体需求不清楚。大多数学生对于企业现在真正的工作业务流程环境不熟悉,自认为学得还不错,出现这样的错误认知还是因为学生们对企业的了解太少了,在校所学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实训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综合应用性实践项目太少,大大降低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实训项目的设计方面,还是多采用现成的教科书,实训项目还是没有流程观,只是单独的解决了一个问题,实用性不强。
3、实训课程缺少连贯衔接考评体系。在实训过程中,同学们完成的实训作业有老师讲解订正答案,这样学生们完成的成果都是一样的,这就造成评价体系形同虚设。另外,涉及企业类型较单一,内容侧重于会计记账、算账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这一层面,在审计、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实践还较少,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又在另一个实训课程里完成,而且可能还不在一个学期,这样学生的知识连贯性不好。因此,应该在每学期都设置一个综合的实训,涵盖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且要实现上机模拟实训。
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融合途径探索
(一)技能竞赛理念与技能培养相融合。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是在模拟企业真实的环境下,把考核点变成连贯的工作任务,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能力。技能竞赛对学生职业技能提出的要求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通过技能竞赛创建的校企合作环境,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岗位与竞赛项目对应的岗位对接,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合竞赛项目的规格要求,将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确定的技能竞赛规则,让学生去操作实践,增强技能学习的实际应用效果,而且学生通过模拟也会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因此在校期间逐渐形成适用企业规范的技能能力,从而也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二)技能竞赛内容与教学课程相融合。目前,竞赛平台考察的都是当前企业需要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反映了最新的职业要求和职业规范。通过对技能竞赛平台的了解可以对职业需求、岗位需求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好地进行课程的定位。要把竞赛贯穿始终,将竞赛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基于技能竞赛的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收实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齐全,但是为什么不能支撑学生去参加比赛呢?究其原因还是课程安排上侧重点有偏差,要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将课程讲解模块化,一个模块讲解一个问题,再配合真实的历年竞赛真题,要在机房进行授课练习,完全模拟企业真实场景,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与企业完全对接。
(三)技能競赛考核方式与教学考核相融合。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考核方面,主要针对理论教学进行考核,在考核形式上多数仍采用笔试的形式。考核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企业每一个技术岗位,都有其操作规范、要求、操作流程等相关的技术要求,这些都为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参考的依据。技能竞赛考核项目设计体现综合性与模块化,选择有代表性、体现某一完整职业岗位技能的项目作为考核项目,对岗位能力进行细分评分,这种方式开拓了教师的思路,也为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竞赛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将技能竞赛项目与考核评价细则与专业课程考核相结合是实现技能竞赛与高职人才培养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安.高职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模块化教学[J].财会月刊,2014.11.
[2]罗尧成,朱孟君,戴正.职业技能竞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
[3]徐媛媛.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