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提要] 有人认为,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是盲目的,是看不见未来的,而亲自推动共享单车走遍一线城市的人则相信共享单车不乏持续造血能力,“烧钱”只是创业期添置车辆,进行技术开发形成的 “阵痛”。没人知道共享单车还能火多久,但即使北上广深已经满地自行车,新的竞争者仍然在不断融资,投资者们用资本给共享单车投下了“支持”一票。本文探索共享单车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共享单车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共享单车;盈利模式;未来趋势
基金项目:西京学院2017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享单车发展状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27152017138 )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2月10日
一、前言
2016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单车迅速席卷了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大城市。由于迎合了人们对短途出行的需求,以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创业公司也被资本争相竞逐。据统计,迄今为止,共享单车领域的总融资额已达70亿元人民币;而资本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疯狂的造车竞赛与城市扩张。共享单车会怎么走下去?
二、共享单车发展历程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被誉为“自行车王国”,那时的首都北京自行车的数量超过了千万辆,自行车的出行比重高达63%,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城市的生活半径也越来越大,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的自行车出行比重开始快速下降,更舒适更快捷的汽车在人们的生活出行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从1990年开始,北京的自行车出行比重就以每年2%~5%的速度下降。目前,国内一线城市自行车的平均出行比重低于20%。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与自行车的碰撞,其实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如今,在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等诸多现实问题的驱动下,自行车的出现使得自行车重新成为城市居民的重要出行方式之一。
在2002年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中,自行车不再被视为公共交通的竞争者,而是被定义为“补充者”而纳入整个城市交通体系之中,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搭配开始被重视。随后,深圳、北京、广州等城市也纷纷重新定义自行车,并且将其视为城市交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虽然并没有国家级统一规划,但是每个城市都开始纷纷打造自己的與自行车相沟通的交通体系。自行车又逐渐开始受到大家的注意。
而共享一词便离不开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从1965年第一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在郁金香王国荷兰问世,该系统采用完全免费,不上锁且无人监管,市民可随意取用,但无法解决自行车偷盗损毁问题;在这之后的1995年第二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又出现了:固定存取地点,投币开锁,但管理难度较大;再到20世纪90年代末第三代基于信息技术与会员制管理,这一模式成为了当前政府的一个主流模式;终于在2010年,美国Social Bicycles创意性地提出了借助手机APP和GPS定位,快速租用归还的无桩模式运营,这也算是共享单车的雏形。
到了2017年,共享单车开始野蛮生长,自行车让城市变得更加便捷。共享单车提出一个关键词“最后一公里”,指的是人们在上班或者做某事的途中,遇见打车不划算,走路又太累的情况,首先,“最后一公里”的不足滋生了黑车市场。黑车普遍存在闯红灯、超速、乱停放车辆等行为,不仅给城管带来困难还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其次,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利于推行绿色环保出行的理念。为了解决这一情况,2013年,还是普通媒体人的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设计一款随时随地扫码开锁就可以骑走的自行车呢?”于是,中国第一个城市共享单车企业的雏形崭露头角。共享单车也就解决了“最后一公里”这个问题,节约了用户等车的时间和服务的费用成本。
共享单车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共享单车的萌芽期,这阶段共享单车行业中只有ofo和摩拜。在这一个阶段,ofo完成了A轮融资,从破产的边缘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摩拜则完成了自己首款单车的研发工作,开始在上海投入运营;第二阶段是ofo和摩拜两家行业抢占用户市场,在这一个阶段也逐渐涌现了其他的共享单车品牌;第三阶段就是共享单车的爆发期,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不同品牌的共享单车,一线城市已经是摩拜、ofo的天下,但这并不代表两家公司完胜,广大二三线城市仍然有一定的创业机遇,二三线城市公共交通相对没有那么发达,汽车的普及同样造成了交通拥堵,人们平均出行距离并不一定比一线城市更短,共享单车的发展机会仍然广阔。众多的共享单车品牌表现出了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
根据艾瑞咨询的《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2月摩拜免费骑活动第一周,摩拜单车的周活跃用户量已经达到了769.3万,相较2016年10月末增长了455.7万。这些数字说明,单车再一次成为城市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
三、共享单车现状
(一)随时取用,破解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租用一辆共享单车的操作方法简便:使用者通过手机号和验证码在APP客户端登录,即交99~299元不等的押金后获得车辆使用权,之后利用车辆定位信息找到停放在附近车辆,扫码或手动输入车身编号开锁开始骑行,在骑行完毕后将单车停放在路边安全位置,并在APP中点击结束或手动锁车后系统计算骑行时间完成结算,费用在每30分钟0.1到1元之间不等。据《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4万人,预计之后的几年,用户数量将持续大幅增长,2019年底将达到11,000万用户规模,主要在25~35岁上班族以及25岁以下学生中受到广泛欢迎。作为当前时尚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的用途由上下班“站台”到目的地之间骑行扩大至校园骑行、购物、周边旅行,为市民2~3公里的短途出行提供了服务。正是由于共享单车具有使用便捷、理念环保、经济实惠、共享自由度高的特点,为使用者带来了极高的用户体验。endprint
(二)符合绿色、环保的生活观念,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当今,城市空气污染日趋严重、雾霾天气逐年增加,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即使在地铁、公交汽车等交通网络的覆盖日趋完善的一线城市,依旧存在着“从站台到目的地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此时,共享单车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环境和交通问题,进而成功地提升了城市形象。首先,单车出行作为绿色的交通方式,其环境效益显而易见:据德高公司相关数据显示,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每公里路程平均可减少200gCO2排放量;其次,共享单车作为日趋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有效的补充,其自由灵活的租赁模式,能够为1~3公里的短途出行提供服务,配合现存的公共交通系统,形成了“点对点”的运输服务,提高现有公共交通系统的可达性,并且起到了缓解城市交通捅堵的作用。
(三)带动产业链各行业各显所长,实现多方共赢。“闲置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人人参与”是共享经济的三大基本要素。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案例,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政府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市民出行无序需求的问题以及为其运营商创造了商业价值。并且,在产业链方面,共享单车企业成功的连接了上游和下游的产业链。以ofo共享单车企业为例,使用者通过具有GPS定位功能的APP智能终端找到单车,完成骑行行为后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提供的移动支付平台进行支付。此外,ofo企业积极与飞鸽、凤凰等老牌自行车生产商合作,获得单车供应,与华为、电信企业合作进行电子锁技术方面提升。所以,共享单车真正实现了多角色、多行业互利互助,共同发展。
四、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
(一)使用者行为无法规范,各方面体制亟待完善。共享单车问世时间不长,相关法律法规、管理条例、使用者和竞争者行为准则均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1)道路资源有限、监管体制亟待完善、个别使用者为了自身便捷忽视公共利益导致了单车停放乱占人行道现象和单车上路违反交通规则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容、妨碍市民正常的交通出行;(2)共享单车没有固定停车点,不存在专门人员对单车的保管、检查和保养,运营商无法实时监控单车质量,这点恰恰考验着使用者的素质。共享单车投放市场不久,暴力拆锁、上私锁、记住开锁密码和破坏单车二维码等“单车私有化”现象和同行恶性竞争带来的恶意拆卸、丢弃单车现象在各地屡见不鲜;(3)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存在着法律风险。因为从法律的角度讲,共享单车使用者与单车企业属于租赁关系,共享单车弱监督甚至无监督的运营模式并没有能力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车辆安全,使用者使用单车时,若因共享单车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而受到損失,法律责任必须由企业承担。
(二)基本设备不够完善,后台管理系统待优化。随着共享单车在市民中流行,其自身的问题也暴露出现:(1)在一些共享单车已经普及到的城市中,自行车道和自行车停放区域的建设未到位的情况依旧存在;(2)当前共享单车行业竞争激烈,各企业正处于大量投放大规模圈占市场阶段,盲目的投放单车使得某些城市的单车数量超过城市容纳量,造成极大资源浪费。然而在某些路段的单车租借高峰时段,经常出现由供求不平衡导致的借还车困难。使用者寻找空闲单车,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等待时间,耐心也会因此被消磨;(3)随着高峰期使用人数的增多,部分APP出现登录困难、无法刷新等问题,甚至出现系统崩溃、客户端闪退情况。此外,共享单车GPS定位不准确、支付平台功能不完善都会影响租用单车的效率,降低顾客满意度,不利于企业高效发展。
(三)盈利模式孱弱,企业运营入不敷出。目前,共享单车企业资金来源为融资和投资,主要收入源为单车租金。以单价成本最高的摩拜单车计算,一辆单车的成本为3,000元,一天租用4~5次,每次租金为1~2元,一年租用时间为300天左右,大概需要2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然而,共享单车本身使用寿命短、人为破坏严重等缺陷带来了高昂的车损折旧费用,寒冷冬季、恶劣天气因素对单车造成的需求波动不可避免。可见,共享单车企业收支不平衡现象严重,日益膨胀的使用者群体在消耗成本资源时,并不能创造足够的收入价值。因此,共享单车企业若想长期经营发展下去,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多方面盈利模式。
五、共享单车发展趋势
(一)关于用户:共享单车诞生一年多,活跃用户规模已接近7,000万,用户的整体忠诚度很高。在补贴力度大的时候,部分用户会有非需出行的行为。不过大部分出行仍然是基于切实的选择,同时有三成多的用户已经形成了工作日高频使用单车的习惯。另外,我们也看到,新用户的增长带来的骑行变化,与半年前相比,尽管天气转暖,但更多用户倾向于骑行更短途的距离(3公里以下)。
(二)关于盈利模式:尽管共享单车还没有开始盈利,但它具备的高频打开率和较高的忠诚度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目前已有的商业模式中,用户偏好商家优惠券,骑行会员和骑行到制定商户获得优惠的形式。基于用户画像、短途出行数据等进行精细化运营,仍然有较大的想像空间。
(三)关于线下流量入口:共享单车为微信和支付宝拓展线下场景提供了机会。当各种APP为获得更多线上流量而争夺用户稀缺的注意力时,通过线下服务的入口为线上导流,很可能成为不可获取的价值。
(四)关于城市交通:宏观来看,共享单车替代了其他交通方式,特别是公交车和打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当用户的出行半径扩展后,也会对一些线下餐饮、便利店的生意产生影响。同时,自行车道、停车桩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匹配,以及过度投放和非规范骑行等不良现象的出现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挑战。热潮总会消退,期待共享单车和用户、城市之间找到最佳的相处方式。
六、总结
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共享单车在出现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有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模式的共享单车,力求向更低的成本和为客户提供更高的用户体验的方向发展;实现环保效益、交通效益、使用效益、可持续发展效益等多方面效益的“共赢”,共享单车在各大城市迅速普及并且得到市民广泛的认可,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所以共享单车的前程可谓光明。尽管目前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作为初创型企业,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运营以及盈利模式的不断创新,这些问题应该会慢慢得到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强.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瓶颈及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6.10.
[2]张汝华,吴祥国,雷丽.自行车共享交通系统发展与对策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1.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