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潜江中学 周 霁
2017年7月以来,我们组织包括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和教师在内的161名人员参加了市继教中心组织的新课程培训,选派20名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了新课改省级培训,向全校教师印发了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的文件汇编,并组织教师们进行学习,使大家进一步明确要求,更新观点。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了课程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才能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
为了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去年9月,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使相关人员明确了职责和实施程序。为了让课程改革有章可循,有案可依,我们按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编写了《潜江中学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为了让课改方案落到实处,让课程实施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我们制定了《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学生学习成绩报告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生成长记录袋》等一系列课程改革的评价标准和实施体系。
针对课改后各科都感到课程压力大、时间紧的情况,我们坚持“确保高考课程,保证非高考课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原则,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是在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上,确保课时量。
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先引导后放手,先书内后书外,先校内后校外”的原则,规划活动时间和活动形式,认真组织实施。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而提出的,它应该是开放的、自主的,不受内容和场地局限,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的过程。我们选派一名年轻教师作为专职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对学生进行通识性培训,介绍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课本的相关知识入手做研究,进行更为广泛的课题申报与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确定好课题和活动小组。
活动小组建立后学生活动就是自主的、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聘请指导教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2)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实践,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将它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来抓,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重视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始终把它作为一个培养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合作意识、纪律意识的阵地,努力让每一次活动都起到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
在高一和高二年级我们分别开展军训活动和学生值周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期间每天写感言、写小结,将有代表性作品办成宣传橱窗,军训完后进行军事汇报表演,值周结束时进行值周小结。活动让我们感受到同学们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练,集体荣誉感也得到增强,活动后的反思更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升华。这将是他们一生中难忘的经历,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个性化评价是本次课改的亮点之一,特别是综合素质评价。我们确定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学习能力与学业成就、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与创新等六个方面共15个指标,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的形式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每个指标分别分为不同的等级标准,充分体现发展性、激励性、公正性和全面性的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不仅使评价过程有据可依,便于操作,而且使同学们在评价时得到鞭策,明确努力的方向。
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解读,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校本教研,特别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加强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分解与确定,精心研究探究式教学模式,修订并完善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形成适合课程改革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通过一年来的课程改革,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实施课改是优化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学相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有力保障。
为了给每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搭建更加坚实的平台,为了给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历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切实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和发展性评价。评价时,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到学生的特长、闪光点和主流,确信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的空间。
学校在充分发挥原有综合实践课程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形成具有鲜明本地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潜江本地有一些龙头产业,以后我们将与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高新工业园取得更多联系,来拓宽学生的活动领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学校之间课程改革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课程改革先进经验的学习,促进我校教师课程改革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总之,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课程改革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有很多具体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学习,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为扎实地深化课改,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出更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为教改尽力,为教育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