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宁安农场学校 袁红英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关键是要打造一个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这个人际关系场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生和学校整体的关系。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交流沟通途径使我们学校的人际关系场变得和谐融洽。积极的心理体验是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积极心理教育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关注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要按照实践教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使他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下面就本人对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尝试。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必要性。随着校园暴力事件日益增多,包括校园暴力、欺凌、飚车、自伤、意外及各类物质滥用行为等,抽烟、喝酒、服用非法药物等问题层出不穷,加上近几年校园忧郁症与自杀数目不断攀升,生活事件所引起的压力问题,使中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受到关注。校园问题,受到课业、同学压力与家庭生活经验影响,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我国中学生目前生活中感到困扰之事的调查中,以“学校课业”困扰者最多,占62.8%;“未来前途”困扰次之,占32.9%;“交友人际”再次之,占23.6%。求学阶段是建立健全人格的关键时刻,也是培养健康行为的信念、态度与习惯最佳的场所,上述各种压力与困扰,中学生常发生自伤、自残、失眠、忧郁、焦虑甚至想自杀等倾向或偏差行为,校园中问题层出不穷,患有精神疾病的学生逐年增加,轻型的精神疾病如焦虑症、心身症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加上自杀、暴力、性问题等偏差行为与反学校文化的产生,落实学校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整合整体辅导、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发展的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广的重要课题之一。
促进学生学习生涯的自我效能。学习生涯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估,是自我效能在学习生涯研究上的应用。在培养过程中,经常出现中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自我能低落,裹足不前、害怕失败而总不敢跨出第一步的现象。教师应协助学生练习将生命中的坏事缩小,好事放大,积极探索自己的内在、外在资源及成功经验,以促进自我效能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中学生要参加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课内与课外要有机结合,要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从而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方面,应多提供辅导知能的学习,让教师能运用辅导技能于师生关系中,以增进师生关系良好互动。学校方面提供多元沟通管道,了解学生内心世界,提供实时信息,减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因此,借助学校中参与活动、与教师及同学相处、扮演好学生角色等,能够得到不同的资源与支持,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参加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会调查、读书报告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善于评价自己,还能使内向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增强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独立性。我们的教师就该改变家长这种“舍不得”让学生独力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做法,不仅帮助改正学生的过分依赖的习惯,而且培养学生在社会上生存以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教师应耐心鼓励,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去进行鼓励,让学生放开手脚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智慧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促使学生有机会尝试困难和创新,并不失时机加以引导,使学生逐渐脱离父母和教师,独立地做各种事情,面对各种人,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自然就形成了。
适当的情境可以让人由情入境,在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迅速的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调节者和控制者,教师应当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感知,使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尽快了解,产生学习兴趣,并明确学习的目标。采用欣赏录像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动静结合,丰富学生的感官,增强学习兴趣,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探究是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方法,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显入纵深,最终目的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表现发挥是一种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
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一堂课中的讲评拓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讲评拓展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目的在于领会学习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会对学习目标的认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有一种取得成果的满足和喜悦,同时也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从认可中找到自信,健康发展。
总之,我们教师要借助本学科的优势善于发现、分析、处理好学生的运动恐慌心理,帮助学生克服各种不良个性心理,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并引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