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简论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辩证关系

2018-03-03 10:26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大川头学校袁希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产力教育者理性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大川头学校 袁希明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能力,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技术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以及改造自然的各种知识、方法、手段,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也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成果之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按其本质来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自然规律基础上建立起的“超自然”的物质性力量,它综合了现代的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能力,为人们提供更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源,以利于相关社会领域学科的建设。其中,教育教学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就与信息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是在生产中人与人结成的关系。针对教育领域,则具体表现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教育从属于上层建筑的领域,它集中体现了生产关系。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教育创新是人类在社会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教育创新,一方面要求教育者的思维及各种教育手段的创新,另一方面促进了被教育者的兴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教育创新所达到的效果即各尽其才、各有所用,同时它对信息技术又有一个反推力。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辩证关系的制度规范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而论,正如先前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在一定意义上也被看做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它们可看作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均在社会中为人类竭诚服务。所以,它们也应遵循社会制度规范。如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理性原则等价值观的准则。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应坚持公平发展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日益发展,其速度之快远非人们所想象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更让人们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强大力量。而教育在其推动下,也在无声中进行着革新。因此,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公平问题应是我们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应坚持效率为先

公平与效率这两个词语,相得益彰,相互协调一致才更利于发展。就其各自本身的内涵而论,信息技术是高科技的产物,它本身就是高效的处理各种信息资源,是坚持效率为先原则的;教育创新即突破旧的教育模式和体制的束缚,在教学理念、教学设施等教育“软”“硬”环境方面进行的创造性的革新,它本身的目的就是更有效的实现教育的实质。因此,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有着其共同的本质,均坚持效率为先。然而,“为先”并不代表着第一性,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一致使之效用最大化,是值得我们去深思与探索的事情。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应存有理性积淀

理性是哲学中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与过程,是人类科学认识的基本特征。理性是与感性、知觉、情感和欲望相对的一种能力,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最根本的标志。理性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它体现于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中,理性特别注重“规范”和“程序”。信息技术的发明创造和运用,教育创新的方式手段和归宿,均应以理性为积淀,理性、科学的使用与创造,这是确保二者良好发展的方向的保障之一。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辩证关系的实践操作

如何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与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校利用?这些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一)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教育者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一个教育者,是否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具有教育创新思维,是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为此,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二)加大对教育环境的扶持

教育环境指的是教育的“软”、“硬”环境。即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相关教育因素。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很多学校简陋不堪,学校的教育环境很差、教学设备落后。针对这个现象,就需要社会能给予教育环境更多的扶持:如慈善机构捐赠给贫困地区学校办公用品;地方和国家财政有所侧重的加大政策支持等。教育环境是实施教育活动的载体。良好的教育环境,更有益于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与学业素质的提高。改善落后地区的教育环境,为他们也提供现代的信息技术等数字化资源,是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的症结所在。

(三)充分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充分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对于开展活跃的、人性化的课堂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现代教学不再盲目迷信教师的权威,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知识的引领者。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容易被数字化教学所激发。例如教师可用音频、视频等资料进行导课和讲解;运用数字化信息资源为课堂服务等。只有充分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保证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和发展,使被教育者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当今科技革命的条件下,科学进入人类生活已经成为经验性的事实。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力量也愈发显得强大起来。在本文中,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了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辩证关系,分析了二者的理论基础、制度规范和实践操作,然而,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日益发展与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问题会以新的方式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用审慎的态度去面对,要用博大的胸襟来兼容并蓄。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教育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必要手段。“乱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更灵活的运用信息资源优势,为教育所用,才能更充分的显示出现代教育的优势,更好的为受教育者服务,更有利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昌盛!我坚信:教育人人,则人人得治,人人自治,则社会必良,社会改良,则人才必盛,真才既出,则国势必张!

猜你喜欢
生产力教育者理性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理性的回归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