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巧妙统一

2018-03-03 15:50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莲塘镇第二小学万福教学点区灶群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具性语文课程人文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莲塘镇第二小学万福教学点 区灶群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深掘语文课程人文因素,尊重其独特见解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优秀作品,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因素,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里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因为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如《乌塔》一课,我就设计了这一问题:“年纪这么小的乌塔,就去环游世界,你说好吗?为什么?”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在小组内议论纷纷,争论不休。有的说“年纪这么小环游世界,是非常危险的,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免得父母牵挂。”有的说“学生还是消费者,还没有经济收入,不应该加重家庭的负担。”而另一派则持支持意见,他们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要出门前做足安全措施,那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这对于克服依赖心理,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机会。”我对学生的见解都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因为我认为不能一味求同,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容易扼杀其发散思维。

在语文教育中既要重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循循教育,及时作出适当的引导,但亦要注重人文性。注重人文性,必然认识到学生首先是个“人”,是受人类文化熏陶的人,是生活中的人,是有其独特个性心理特征和情感体验的人。因此,在人文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要受到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受到鼓励。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注意给予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哪怕是一句肯定的说话,一次面微笑的点头,一次带鼓励性的轻轻拍头,都会激起学生无比的信心。在一次公开课中,我提问了一个性格比较内向,害羞发言的孩子,开始时,孩子结结巴巴的,老是讲不清楚,我鼓励他说:“慢慢来,不要怕,你是行的。”经过努力,孩子终于把问题讲清楚了,我示意学生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对于该位学生自信心的增强有了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要在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首先就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以灌输为主的模式,鼓励学生自主体验,认可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化反应。由“课堂权威”“话语霸权”转变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互动、师生平等,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说读书心得,说肺腑之言,不要说参考书上的陈言套话,只有教师心里的真话,才能换来学生的心里话。这样才能实现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充分体现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同时拓宽课堂视野,构建开放、自主和充满人文气息、富于生命力的课堂空间,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多元化的生活,对学生进行人文性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 ,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了发挥语文工具性的课程特点,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本人有以下一些浅见:

(一)品词

如教学《触摸春天》:我引导学生抓住“许久”“张开”“仰起头”“张望”等词语去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甲:“‘张望’”就是向四周或远处看,课文是指安静顺着蝴蝶飞走的方向‘看’”

(二)赏句

如教学《触摸春天》我这样引导赏析句子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盲人一般行走不便、步履蹒跚,但盲童安静却能够“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这与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这句话不仅照应了前文,表现出安静的活泼聪慧及对春天的热爱,也为下文描写她神奇地捕捉到蝴蝶做好了铺垫。

(三)鉴篇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提倡学生多读书。小学教材中编集了一大批优秀文章。所以我首先要引导学生领会并学习每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如《高大的皂荚树》一课,我指导学生运用了该文的写法,仿写了校园中的榕树。作文课的第一步,我首先带领学生认真观察了榕树的树干、树叶、树枝等,让学生准确地抓住榕树的特点,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文中“站岗卫士”“守护神”“绿绒巨伞”“胡须”等比喻非常贴切,而且在字里行间深深流露出对榕树,对校园的爱,突出了文章灵魂。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既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亦要提高其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其精神成长。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巧妙统一起来。

猜你喜欢
工具性语文课程人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人文社科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