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2018-03-03 13:18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高职

赵 静

(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 天水 741000)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热点。经济全球化对各个国家的影响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国内与国外众多学者已对政府教育政策的制定及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1]。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内涵是什么?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原因有哪些?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现状,应当如何做出改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存在哪些问题?笔者试就这些问题进行探索。

1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有学者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以国内化甚至区域化为基础和前提,面向国际发展的、动态的、渐进的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民族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入高职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中的过程,即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一个活动过程。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程度指标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动态的、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指高等职业院校依据国际公认的课程标准,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在国际范围内通用的技能人才,是一个综合而又完整的教育过程,强调对培养对象——人的塑造和激发,使之趋向于合乎共同标准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应包括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理论内容,也包括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等具体活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走向国际化就必须从教育理念、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合作与交流等职业教育的内涵特征上全盘考虑[2-4]。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特征,笔者结合众多研究做出如下概括。

第一,教育理念、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合作与交流等方面都要与国际接轨,从认识观念上树立国际化的意识,确定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在操作过程中要按国际职业教育的要求开展,用国际通用的培养方式和课程标准。

第三,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理念和模式。

第四,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高职院校的教师了解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具备“双师”和“双教”能力。教学内容上能与国际化的课程对接,要考虑国际市场的产业结构和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补充知识。

第五,在教育活动中要开展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使培养的学生具有适应国际化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原因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

2.1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决定因素。由高职教育发达的国家政府或教育机构对高职教育相对落后的一方提供经济支持,帮助其提升高职教育水平,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我国政府也分配了专项资金,有力支持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助其走向国际化。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希望得到更多的收入。在中国,就有许多与国外高校“结对子”的学校。得到更多的收入不单单指国外的高校,我国的学校也往往能得到更多收入[5]。正因为有这样“双赢”的项目,众多高等职业学校也越来越向国际化发展。

2.2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因素。首先,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改善民生,这些都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其次,利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可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再次,在一些国家,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人口基数非常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内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往往不足。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2.3 个人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有高流动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从而促进了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这种合作扩展了办学主体,增强了办学的活力,也让教育管理者接触最新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推进了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从个人层面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在大多数情况下提升了教学质量,增加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再“闭关自守”,而是在各种机遇与挑战中不断成长,逐渐与国际接轨。但是,相比更为发达、更为规范的西方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则显得尚未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单向流动较为明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尚未成熟,很多学校引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组织学生到发达国家学校接受教育。但长期的单向流动不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不少学校在模仿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身特色,没有利用好自身优势,对外国留学生、教师吸引力不足,这也妨碍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3.2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难与国际化接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具有高级技术及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6]。这一目标与定位本身就较为模糊,导致众多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没有一个较为明确、合理、可操作的标准,培养出的学生良莠不齐,难以满足我国社会需要。

3.3 高等职业教育的选拔方式阻碍其国际化发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选拔方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选拔方式基本相同,这种选拔方式筛选出的学生考试分数高,学习理论知识能力强,但缺乏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导致从政府、社会到学校都还没有真正把高等职业教育当成完全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类型来认识和对待,从而限制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3.4 高等职业教育缺乏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和文凭认证体系

我国有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通过特许经营、网络教育等合作办学手段与发达国家学校形成了合作关系。但这些学校往往利用人们“发达国家教育好”的观念,合作的是国外的“野鸡大学”,提供低质量教育。许多学生回国后发现自己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因为那些外国院校的文凭不被我国政府或高校、用人单位所承认。

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改进策略

我国高职教育是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逐渐展开并融入国际领域的。在国际化道路上,要引入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借鉴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国际化人才。

4.1 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底子薄,各地发展不平衡,因此要更积极地学习国外优秀的职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但都必须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这就需要进行认真取舍,有用的就选择,没用的就放弃,同时对不适应或部分适应的进行改革创新,也就是推进高职教育本土化。我国高职教育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先后借鉴过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美国的个性化、能力本位教学方式,日本的企业职业培训经验等,这些学习借鉴都结合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也考虑了职业教育的地域不同,有针对性、有区别地选择和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种高职教育本土化的过程是我们走向国际化关键的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在结合国情,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学习西方良好的高等职业教育观念、办学模式、政策规范等,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在学习西方模式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吸引更多的国外留学生,提升留学生的竞争力。

4.2 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与定位

政府应当联合高等职业院校,根据社会需求,共同研究制订明确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与定位,在尽量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要的情况下统一同类学校的学制、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只有满足了社会需求、岗位需求,才有可能进一步面向国际发展,满足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4.3 制订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方案

政府应当联合高等职业院校,结合国情,共同研究制订新的人才选拔方案。这种新的人才选拔方案可以是在保留高考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技术学习能力考查的项目,也可以对有意愿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组织独立的招生考试,考试增加对能力的考查,这样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才会注重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4.4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和文凭认证体系

为保障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政府应当成立专门的质量保障机构,对各类院校的各种合作办学项目进行监督、评估、审核,并将信息公开,并不断督促完善。为增强文凭的有效性,简化评估和资格认证工作,使文凭在国际范围内变得易于承认。

综上所述,尽管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必将得到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国际化办学高职
聚焦港口国际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