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进祝,何培忠,陈雨娜,沈秀明,刘 红*
(1.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2.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 476100)
加强岗位核心技能的训练、提升岗位胜任力、满足行业的任职需求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探讨“校—医—赛—研”四方协同,共建符合医院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实践教学平台。
(1)课程标准。对接行业动态调研行业医学影像技术岗位工作现状,完善岗位核心技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形成对接行业标准的专业课程标准。
(2)课程安排。创新突破专业课程前移,帮助学生专业知识早知晓、专业技能早训练、持续在校学习不断线,课程的理实比为1∶2,着力实践能力培养[1]。
(3)课程实施。专家主导行业,兼职教师主导实践教学,课时占比70%以上,注重规范化、标准化操作,强化就业岗位核心操作技能训练,缩短学生就业岗位适应周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4)学期设置。探索改革实行“多学期制”(3学期/学年),第三学期(4周)完全设置为专业技能训练课,实训内容与学生任职岗位技能要求紧密对接,实训操作流程与岗位工作流程紧密对接,构建螺旋式上升的能力训练体系[2]。
(1)环境设计。校内实训场所医院化,教学与临床紧密对接。训练区域布局设计再现医院工作情境,提前让学生融入就业岗位的工作环境,适应岗位操作流程。
(2)实训模式。实训分级阶梯式递进(虚拟仿真、影像体模、真人训练、岗前验收),从适用岗位任职需求的虚拟仿真综合实训软件模拟训练着手,配合配套的操作手册和实训指导,训练基本达标以后进入影像体模训练,最后实施真人体验式训练,直至通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考核。进入临床实习前再由临床专家完成实习前实训操作验收程序,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学校实训教学对接行业标准,实现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
(1)实习基地动态建设。根据教学标准、行业产业升级及新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的现状,从实习医院能否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与管理;是否具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规章制度及安全、保险保障等方面,动态调整见(实)习和轮岗实习基地,实现校外实践基地教学化,临床实习与教学标准紧密对接,实现专业核心技能的养成[3]。
(2)创新临床实习安排。第三学年的实习采用“1+1”的模式,即“教学实习+分类实习”方案。前50%的时间的临床教学实习严格按照实习大纲执行,制订详细的轮岗实习计划,确保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核医学检查技术临床一线技术岗位的专业实习,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系统化轮岗培训;后50%的时间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医院(企业)用人意向进行分类实习,包括临床就业实习、企业转岗实习、深造学习实习3个方面,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满足了学生的就业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3)规范临床实习管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年的专业实习是对教学质量监管及考评机制的重大检验。临床实习实行医院、学校双重管理,细化专任教师实习管理条例,加强医院定期(双周)巡查要求,成立医院临床实习管理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及行政管理人员共同参与临床实习的轮转安排和出科考核,构建监管及考评机制,包括学校系列监管制度及学院《专业实习计划》《专业实习手册》《实习(院校)联系手册》《自主实习申请制度》和《实习鉴定评分标准》等具体监管制度,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支撑,科学有效地提升专业实习的质量和内涵,使临床实习与教学标准紧密对接,不断提升实习质量。
涉及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即X线摄影技术、CT扫描技术、图像判别(影像解剖与影像诊断)、超声扫查技术4个方面,以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及实践的信心[4]。
通过比赛,可以充分展示和检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成效,全面观察和评判参赛选手的职业素质、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质量控制、安全意识及医学影像技术基本技能和操作水平,反思、总结和指导实践教学的改革。规范学校实践技能训练,逐步缩小与临床技能操作指南或标准间的差距,实现学校实践教学与临床技能操作现状的同步发展,促进医学影像技术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1)利用技能比赛内容推进课程建设。比赛项目内容是以临床真实案列为导向,侧重考量参赛选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相关技术操作是在仿真情境中,以现行的临床影像X线摄影、CT扫描和超声检查工作流程为路径,以临床影像技术标准为标杆,与行业人才标准相对接,侧重考量参赛选手技术操作规范、熟练程度及职业素质,使之贴近临床、贴近岗位、贴近服务对象,为深化医学影像技术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5]。
(2)利用竞赛题库进行课程资源建设。比赛试题库、现场录像资料可作为实训教学的示范教材,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认识和掌握,促进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丰富了课程建设资源。
(3)利用大赛的评分标准,提高实训内容与岗位应用的契合度。大赛的技术操作项目、技能标准及路径是基于现行临床医学影像技术操作规程而设定的,教学中实施这种操作项目,实现按照胜任岗位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能力来确定实训项目,按照胜任工作任务的必备条件设置工作情境,按照技术操作标准进行实训教学设计,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1)教学研究指导教学。学校、医院、企业专家融为一体动态开展调研,与时俱进研讨课程建设方案,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共同完成课程标准修(制)订及教学实施、监控、诊改与完善。专任教师参加行业实践,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知晓新技术在行业中应用的现状。参与学术会议,交流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及课程实施的经验,分享教学成果。
(2)教科研项目源于教学。顺应经济转型、追踪产业发展、服务行业战略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教科研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宽广的视野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设计方面,分别得到了上海市精品课程、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上海市教学设计比武二等奖,2017年上海市高职高专院校一流专业信息化微课程比赛最佳人气奖等。
(3)教科研成果反馈。教学多年来,通过与医院及企业专家共同研究,一批教学成果不断反馈教学,如超声同步显示仪的研发投入使用,使教学手段实现了重大突破,超声探测操作手法与图像画面同步显示,使操作要点一目了然,变静态的技能学习动态化、实时化,一举解决了既往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看得到图像、看不到操作手法的问题,突破了一位教师只能兼顾几位学生的教学瓶颈,实现了超声检查技术教学“三级跳”(书本上学操作、机器旁看操作、实践中学操作),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率,学生多次在全国范围内的技能大赛中获超声项目一等奖,并连续两届成功举办了行业超声技能大赛,走在了超声实训教学的前沿,在超声实训和临床带教中具有引领作用,得到了行业专家和兼职教师的高度好评。教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为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课程教学改革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