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允双
(汕头市卫生学校,广东 汕头 515000)
21世纪是医学迅猛发展的时期,也是护理技术突飞猛进的时期。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护理专业人才缺口日益增大[1],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思维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综合护理人才,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外科护理是护理学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护理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好该课程对提高学生护理从业能力至关重要。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都要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在我国,很多教师处于“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中,形成了固定的教学范式和习惯。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教育变革、创新教学方法成为趋势。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坚定的教育改革信念,构建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外科护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职业素质。
在传统外科护理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边听边记笔记,很少有机会进行讨论并发表观点。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的缺点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质,使得很多成绩一般的学生只能被动“跟着跑”,不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消化水平制订学习计划,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与动力,最终无法顺利毕业或毕业后不愿从事护理工作。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你忘掉所有所学之后剩下的东西”,这就是说,重要的不是给学生传授具体的专业知识,而是传授的过程。因此,在外科护理教学中,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比如,教师提前布置任务,给出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必须查阅教材及资料,从而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并利用了解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在教师课堂讲授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最终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师生角色转换,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因材施教。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教学改革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及环境,因此,教学模式必须符合学生及学校实际,并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中职卫校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平均年龄16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自律性较差。另外,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自学能力不足,加之部分学生报读护理专业并不是出于本意,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直接影响到外科护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培养,进而影响到今后的就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而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外科护理教学,更不适合中职卫校学生,必须打破陈规,构建新的适合学生及学校发展的教学模式。
外科护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有效地向病人提供有关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的咨询指导,协助住院病人接受各种诊断性检查、手术或非手术治疗,评估并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预防并发症、指导康复训练以预防残障,并促进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代外科护理是在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由外科护士与外科医生在病房、手术室根据病人的身心健康及社会、家庭、文化需求,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应用护理程序,向病人提供整体护理,以去除病灶、预防残障、促进健康为目的的一门学科[2]。外科护理理论与技术研究对护理学科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指导性作用。
在当前护理人员紧缺、护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为满足社会对护理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培养具备护理思维、临床技能、职业素质的技能型护理人才,我们根据中职学校学情、校情及外科护理学科特点,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3],构建了外科护理“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三位一体”的教学环境(课堂、实训室、实习基地),“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探究性理论学习、创新性实训学习、拓展性临床实习),“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宽厚理论知识、熟练专科技能、综合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学生、教师、社会)。围绕“培养有素质、懂技能的护理人才”的教学目标,放眼“新世纪社会对护理人才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立足中职护理专业实际,探索“三位一体”外科护理教学模式,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优化,以达到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和适应性强的护理人才的目标。
外科护理是一门综合了理论与专科技能并最终服务于临床病人的学科,传统考核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外科护理的发展与需求。因此,创新考核方法,完善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水平,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提高学生外科护理操作能力及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合理安排考核内容,多角度进行评价,可以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外科护理考核最终成绩由4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表现成绩占5%(包括考勤、课堂纪律、回答问题情况等),操作考核成绩占30%(3项操作各占10%),期中理论成绩占10%,期末理论成绩占55%。通过多项考核,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提高其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操作考核时设计情景和案例,通过考核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提升就业能力。
(1)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笔者在外科护理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体验学习法、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同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技能竞赛法等。
角色扮演法的应用:在讲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护理时,让学生扮演病人、家属、医生、护士等角色,一方面熟练掌握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切实体会护士的责任和病人的感受,从而为今后实习时快速适应临床护士角色、充分理解病人并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景模拟法和技能竞赛法的应用: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示教并练习后,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不同场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实施有效救治,同时组织竞赛活动,既达到让学生重视技能操作的目的,又能以赛促学,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方法。
(2)积极开展多媒体视听教学。基于多种原因,我校目前还无法为学生提供在理论学习期间进行临床实践的条件,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多媒体教学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图文并茂,尤其适合外科护理教学。比如在讲授烧伤病人的护理时,把从临床一线收集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与教材理论知识相结合,既能使理论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又能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外科护理的兴趣,发挥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了理论知识与专科技能,并培养了学生职业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使得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眼、脑、耳、口、手并用[3],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强化。“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保证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性、专业技能训练的连续性以及训练结果的有效性,使学生将专业技能操作、临床综合能力、医学人文精神融会贯通,提升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4]。
参考文献:
[1]王芳.我国老年护理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14,35(1):77-79.
[2]王士才.护理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路及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30-132.
[3]余阳,朱天民,刘明雪.构建针灸技能训练“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3):1-2.
[4]余文富,崔戴飞,饶和平,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中高职一体护理专业教学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7(43):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