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祝云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0)
一个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决定该民族的自信度,自信来自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和对未来发展道路、前景的坚定信念。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经济发展滞后。云南高校贫困生中90%以上的人的家庭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示,希望云南在脱贫攻坚中不让一个民族掉队。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户脱贫户因学返贫,2007—2016年,云南省对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阶段共投入资金1 038.3亿元,其中研究生教育阶段投入资金5.7亿元,本专科教育阶段投入资金93.3亿元。高职院校在教育扶贫时,把帮扶在校贫困生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培育和增强贫困生自信,激发其摆脱贫困的动力,增强其参与脱贫的社会责任感。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15个独有民族,全省人口4 740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67%。由于大山的阻隔,云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沿海发达省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截至2016年底,云南还有360多万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十分之一。调查中我们发现,因为贫穷,云南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毕业后决心走出大山、闯荡世界的勇气不足;因为贫穷和害怕贫穷,85%以上的高职院校贫困生毕业后宁愿留在大城市打工,也不愿到有编制的基层单位扎根,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消除贫困,缩小地区、城乡贫富差距,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贫困户脱贫出列,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和世界承诺: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致力于脱贫攻坚,取得了每年脱贫1 000万人的辉煌战绩。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决战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向贫困宣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16年底,云南省贫困人口已从2012年的804万下降至363万,年均减少贫困人口110万,云南高校贫困生均能享受到国家奖助学等教育扶贫优惠政策。调查中,100%的高职院校贫困生希望家乡早日摆脱贫困,但是仍有部分学生把脱贫的希望寄托在国家救济救助上,没有意识到脱贫的主体是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
90%以上的高校贫困生对近年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高度肯定。2016年,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14 000多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5%,增速位居全国第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4%,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脱贫攻坚战目前已进入“啃硬骨头”的艰难期,脱贫任务艰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多数企业效益持续下滑,资源、环境、人才、资金、技术、管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高职院校45%的贫困生认为贫困是社会问题,没有认识到贫困的根源在于缺乏脱贫自信,这也反映出教育的缺失,需要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贫困生自信教育,增强贫困生社会责任感。
一个民族的自信程度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为贫困导致对本民族不自信是云南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共性问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自信教育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发展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题中之义,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认同[1]。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对中华文化有一种坚信,对中华文明有一种坚信[2]。要想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大力推进文化创新[3]。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源自我们有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源自我们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奠定的物质基础,源自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源自我们有4 600万云南各族人民自立自强、拼搏奋斗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我国发展趋势,从我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云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悠久、丰厚、绚烂的历史文化资源,铸就了云南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帮助高职院校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问题,增强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云南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的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是云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的比拼,说到底是核心价值观的较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把其中的指导理论、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省弘扬,把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和对外交流的方方面面,通过弘扬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全省各族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高职院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自信教育不仅能提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纠正学生对贫困问题的认知偏差,树立正确就业观,还能增强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当今国人的自信源自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创造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了中国传统文化,提炼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且在各个时期创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等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云南省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跨越式发展就需要全省青年主动担当、凝聚智慧、激扬青春;不断提高学生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及能力,鼓励其在实践中掌握真本领;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围绕跨越发展中心任务建功立业;在学生中倡导以创新为荣、创业为责、创优为乐,争当创新创业创优先锋;鼓励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学成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带头传播向上向善的青春正能量。大力宣扬高远、开放、包容、坚定、担当、务实的云南精神,增强贫困生的脱贫自信,鼓励其回到家乡与父老乡亲共同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如何增强贫困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其为实现家乡脱贫致富勤学苦练,立志回乡建功立业,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高职院校要使贫困生认识到,尽管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云南高职院校一些来自民族地区的贫困生常常不愿谈及本民族文化习俗,看不到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少数民族是云南的特色和优势,一些民族地区在政府帮助下,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历史,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展示民族文化特色,促进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文化脱贫致富之路。云南高职院校要指导学生深入本地开展民族文化资源调查,探寻文化脱贫新路,做民族文化的发现者、宣传者,大胆进行民族文化创新。
近年来,云南省各地州市为实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加快推进云南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精准扶贫,完成了439个村级示范点(按照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的“七个一”建设标准),扎实推进示范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云南省近年来出版的纪实文学作品《南侨机工》《南侨机工在德宏》受到海内外华侨高度赞扬,大型原创民族歌舞剧《刀安仁》《目瑙纵歌》分获全国、全省大奖,阿昌族作家孙宝廷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云南省“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十三五”期间,每年重点扶持2~5部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历史文化题材、重大现实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使民族文化产业成为云南的八大支柱产业。云南高职院校要教育引导贫困生主动融入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大流,做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使者,增强民族文化脱贫能力,提升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云南民族地区在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民族文化和基层党建有机融合的新途径。通过繁荣乡村民族舞台、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切实将民族文化有效转化为党建资源,走出了一条民族文化与基层党建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发展为党员,是高职院校实施教育扶贫的关键之举。高职院校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贫困生头脑,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各民族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激励贫困生,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服务群众的社会责任感;用典型影响贫困生,激励他们向先进看齐,学先进、做表率,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用地方脱贫致富的成就教育贫困生,使其敢于正视贫困,立志摆脱贫困,勇于承担脱贫责任,以传承、发扬民族文化为突破口,为培养各族群众爱党爱国情怀,强化“三个离不开”思想,促进民族贫困地区早日脱贫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秦宣.文化自信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J].求是,2017(8):25-26.
[2]胡彦.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层面[N].云南日报,2016-08-05.
[3]燕爽.以文化的自信建设自信的文化[J].求是,2017(8):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