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2018-03-02 07:45陈玮嘉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

陈玮嘉

[摘 要] 当前我国 “汉语热”持续升温,但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却不能满足目前汉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对于提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质量和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推广至关重要。高校应大力建设和培养国际汉语师资队伍,帮助解决汉语国际推广中的合格师资短缺问题。

[关键词] 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2-0056-02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教育全球化的发展,来华学习汉语对于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日益攀升,2016年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人数已接近17万人。日益庞大的留学生群体,对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大需求。目前国内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主要依托高校的海外教育学院或国际教育学院进行,但当前高校从事汉语教学的专职教师与所属学校的留学生情况严重失衡,国际汉语师资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当前形势下的需求,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一 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发展现状及问题

1 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紧缺、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來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人数仍旧保持增长,高校国际汉语教师资源的“缺口”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随着高校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常年饱和的留学生数量所造成的教学压力令有限的在职汉语教师不堪重负。另一方面,随着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设立,大批教师远赴海外教学,在职教师还要填补教师外派所导致的教学工作量的空缺。

另外,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开展留学生教育较早和具有传统汉语教学优势的高校中,师资建设和学科建设较为完备,教师职称结构中被评为教授或副教授的比例较高。这些教师大多专业扎实、资历深厚,具有较强的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但在一些高职院校或对外汉语教学起步较晚的学校,由于缺乏职业发展平台,从事汉语教学的专职教师数量较少,因此学校吸纳了大量专业背景为中文或英语的教育工作者兼职授课;此外还有一批在读的对外汉语专业硕士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校实习,充当着代课教师的角色,其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因此这类学校的师资水平仅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尚未形成专业的国际汉语师资队伍。

2 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师资流动性强,影响教学质量

随着高校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专业化的国际汉语教师人才供不应求,高校不断引进汉语教师,为本校的师资储备注入新鲜血液,逐渐形成一支年轻化、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由于高校编制严重紧缺,高校基本上都以签约教师的形式引进国际汉语教师。但有的高校并未对汉语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等方面设立招聘门槛,导致教学质量缩水,而高校中汉语培训教师的课时费又远低于家教行业,因此有的教师仅满足于课堂上机械式的翻译、“满堂灌”式的教学,并未真正探索实践性、体验式的汉语教学模式。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多教师在面临相对更好的职业选择时便“另谋高就”,师资的流动性直接影响到汉语教学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教师群体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更制约了学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层次和质量。

3 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缺乏进修、培训的机会

国际汉语教师队伍有一个特殊现象:存在大量的“生手教师” [1],他们的专业背景并非汉语言文学或汉语国际教育,而是来自于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甚至数学、物理等理工科专业。他们未经过系统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对中华传统文化更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技能并不符合专业化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汉语基础知识、跨文化交际以及教学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近年来,国家汉办定期举办外派汉语教师岗前培训班,就汉语教师应掌握的必备技能展开培训;海外的孔子学院也会举办汉语教师培训教学研讨会。但是目前,高校汉语国际教师的在职培训力度还远远不够,大多数教师在上岗前或入职后未经过系统的培训,职后培训方式也大多停留在学术讲座和小组教学探讨[2],往往与实际的教学情境脱离,不符合教师的真实需求。另外,在一些汉语教师需求量较小的高校,汉语教学仍停留在“闭门造车”的阶段,教师的培养也主要依靠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帮、带,教师普遍缺乏海外研修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之下, “生手”教师如何发展成为“资深教师”和“专家教师”,值得深究。

二 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 严格落实国际汉语教师的资格准入制度

由于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中的兼职教师比例较高,其从教技能相对薄弱,因此国际汉语教师的准入条件也成为影响汉语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要素之一。为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国家汉办于2007年和2012年颁布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该标准对国际汉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全面描述,建立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的教师标准体系。国家汉办已于2014年重启《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恢复了国际汉语教师的资格认证,为高校、培训机构的人才招聘提供了一条重要标准。高校应当参照已出台的标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严格规范汉语教师的准入资格,在招聘教师时对其资质进行严格审定,安排说课与试讲环节,确保聘用过程的有序化、规范化,有利于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

2 建立中青年国际汉语师资的多渠道培养模式

汉语国际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教师不仅要具备汉语基础、语言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中外文化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等。就连被认为是“科班”出身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者通过对其考研生和研究生的构成分析后认为,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的汉语言基础知识十分薄弱,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提高[3]。可见,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在职的中青年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扩充知识,提高职业素养。endprint

因此,高校需要根据中青年汉语师资的需求,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灵活培养模式,定期有计划地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所谓“引进来”是指邀请国内外的名家学者开设专场讲座;举办各种形式的寒暑假师资培训班,请省内外的国际汉语教师前来探讨交流。“走出去”是指高校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优势互补,选派汉语教师到国内的领先院校进修学习,参与学术交流与教学研讨活动;积极建立与海外院校的合作关系,选派教师到海外院校进行深造或教学实践,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学习他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等,从而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联合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汉语教师网络培训平台,打造集合远程培训、资源共享、实时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培训体系。

3 建立与完善国际汉语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对汉语教师的考核与评价。考核与评价作为提高国际汉语师资队伍质量的手段,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对汉语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规范。建立严格化、常态化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评价,进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最终实现高校汉语国际推广的“提质增效”。有条件的高校应当成立汉语教研室,制定本校对外汉语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奖惩措施;选派课程负责人,不定时进入课堂听课,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组织教学过程的一对一跟踪指导,安排教师相互听课、相互评分,并提供教学反馈建议;要求教师定期撰写简略的教学日志,包括授课内容、学生课堂反应、自我评价等;实行以组织学生谈话与問卷调查相结合的学生评教制度,请学生就课程设置、教师授课方式、作业安排等方面进行打分评价,并及时将学生意见反馈给教师,适时做出相应调整。此外,高校还应将教师取得的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纳入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提供有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面的课题申请,并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科研活动。

在“汉语热”的大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如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必须重视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相关高校一定要找出自身在师资培养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借鉴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和丰富本校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与途径,促进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彦.汉语语音教学中教师策略性知识的发展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7(2):24-25.

[2]吴英博.成都高校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1.

[3]李春玲.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的新构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1):63-69.endprint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