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霞
摘要: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敢于创新的教师搭建了尝试的舞台。大胆地将我县的传统皮影雕刻艺术和美术教学课堂进行了整合,经过尝试,将教学中整合的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归纳总结,让乐亭皮影文化巧妙地融入欣赏教学中,把相似的教学内容和皮影雕刻的内容相融合。另外,根据教学内容拾近弃远,置换成皮影艺术文化,让乐亭皮影文化这棵艺术之花永开不衰。
关键词:传统文化 乡土文化 乐亭皮影雕刻工艺 美术课堂教学
小学美术工艺教学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动手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能促进学生眼明手巧和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训练他们使用工具的技巧,通过自己的作品实现装点生活的愿望,懂得了工艺美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对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设计创新能力、装饰应用能力,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所以,在校本课程逐渐走向正轨的今天,我将乐亭皮影雕刻艺术进行搜集整理,编辑成了我校的校本课程,并在美术课堂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了实验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探究所学内容的创作方法,表现出了很浓厚的兴趣。这种和谐的、愉快的、有效的学习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尽情的展示了自我,因此,工艺美术教学的尝试也成为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对家乡传统文化燃起极高的兴趣还得益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作为美术教师的我加入了乐亭县皮影协会,承担起了传承家乡皮影艺术的重任。我县是乐亭皮影的发源地,怎样让家乡的皮影艺术走进每位儿童的心田,让他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成为困扰我们教师的一大难题,庆幸的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敢于创新的教师搭建了尝试的舞台,我大胆的将皮影雕刻艺术、丰富的乡土文化和美术课堂教学进行了整合,经过尝试,我将教学中整合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归纳总结,虽然不太完善,但希望我的所得能让大家在教学改革的平台上有所借鉴!
一、让乐亭皮影文化巧妙的融入欣赏教学中
在低年级教学中,《民间艺术中的娃娃》一课介绍了剪纸、泥塑等传统工艺中的娃娃,同时我也让同学们欣赏了乐亭皮影作品,欣赏了本校同学们制作的皮影娃娃形象,寻找了乐亭皮影线、色、形的特点,然后在《我们爱看木偶戏》一课中,又欣赏了皮影戏的片断和成品皮影人物的形象,让同学们亲手进行了操作,通过赏、玩、摸、听,了解了皮影的文化知识,最主要的是让同学们知道了我们的家乡——乐亭县是皮影文化的发源地,我们应该更多更努力的了解、学习家乡的传統文化,学习皮影人的雕刻和上色技巧,并将它继承和发扬下去。
二、寻找相似点,尝试皮影雕刻的艺术手法。
其实,剪纸、雕刻制版都是雕刻皮影人的基础,所以在中年级《老鼠嫁女》剪纸教学和《模板上的艺术》漏印制版的教学中,我同步介绍了皮影雕刻的方法:先压皮、雕刻(先里后外,先小后大)、着色、缝制、装裱,让学生在蜡盘上感觉皮子上用刀的力度和行刀的方向,着色时晕染的方法,装订时的前后顺序等,使同学们系统直观地学习了皮影的制作方法,在学习剪纸和漏版印刷的同时也学习了家乡相仿的传统艺术。改变侧重点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有效地融合了多种工艺表现手法,开拓了学习视野,如《看大戏》《小剧场》,《走进美术馆》等教学内容,我们都可以运用此方法有效地逐层深入地学习皮影雕刻工艺。
三、拾近弃远,置换教学内容
为了有效的利用当地资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我将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交流介绍后,引出本地有特色的皮影文化,用此内容进行置换。如《巍巍太行》《地心游记》《彩印版画》等内容,变成了皮影雕刻的尝试课程,使一些技法强、热爱皮影雕刻艺术的学生崭露头角,充实了我校的专业队伍。
四、给皮影爱好者一个深入学习与发展的空间
为了让乐亭皮影文化这棵艺术之花永开不衰,我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了校本课程的研发,设计出了皮影雕刻的校本教材,选出各班的雕刻精英,组建了校皮影雕刻队,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给学生配置了蜡盘、刻刀、专用上色工具、木质框等相关材料,聘请了皮影传承人给学生讲授皮影的发展史和雕刻技术,给学生创造了深入学习与发展的空间,继承了乐亭皮影的传统工艺,使它世代传承下去。
五、多学科的整合,让皮影艺术全方位的在校园中展示
我校皮影说唱、皮影表演和皮影的雕刻制作相结合,将多学科的课外学习课程进行整合,使皮影艺术能整体的展示出来,让学生的懂得皮影艺术的精髓,学会欣赏皮影的乡土艺术特点,很好地传承下去,让我县的皮影艺术资源走出河北,走向全国,融入世界。
总之,每个人点滴智慧的展示就会汇成源源长流的资源,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让我们的教学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舞台上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马利广.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角度探究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教学[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