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花,焦晓民,李 爽,于 游,吕晓东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阳 110034;2.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 )
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冠脉阻塞的急性加重可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本病发病率逐渐提高且趋于年轻化,临床上诊断本病的治疗方式以抗凝、减少血栓为主,然而单纯西医疗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治疗需求,临床提出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代替单纯西医治疗。中医学者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胸痹”的范畴,是本虚标实之证,因素体亏虚,气血运行不畅,痰湿、瘀血痹阻经脉而诱发疼痛,其病机多与气阴两虚,经络瘀滞相关[2]。笔者近年运用益气养阴通络法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入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70例,其一般资料基本相同,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65~75岁,平均(70.45±5.23)岁;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65~75岁。平均(70.55±5.33)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以及《中国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有关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与试验研究,且已查明对本项试验中的药物没有过敏反应。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与纳入标准者,拒绝调研或不合作者;2)对多种药物过敏及过敏体质者;3)有器质性和(或)功能性疾病者;4)哺乳、妊娠期的妇女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5)精神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标准化治疗,包括适当卧床及限制运动,限制盐的摄入,控制饮食脂肪和钠盐的摄入,采用抗血小板、扩张血管、减慢心室率、调脂、降压等对症治疗。主要应用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制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益气养阴通络法对其进行治疗,给予自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药加减,基本组方:太子参30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丹参10 g,红花10 g,川芎10 g,茯苓10 g,地龙10 g,水蛭5 g,甘草5 g。1剂/d,水煎300 mL,分3次口服。2组均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1.5.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以及《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急症诊疗规范》[4],显效为治疗后胸前区疼痛、心悸症状完全缓解,心率、血压测定基本稳定在正常值或发病前数值,心绞痛疼痛症状分级降低两级;有效为临床症状较之前略有减轻,疼痛发作频率降低,运动诱发次数下降,且诱发心绞痛时运动强度加强,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疼痛分级降低一级,原为一级患者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为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硝酸甘油消耗量无改变或偶有减少但临床症状尚未改善。记录并分析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2 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给予2组一般体格检查,检验血、尿常规;检查肝功能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指标,防止肝毒性;检查肾功能,以防肾毒性。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头痛、心悸、头晕以及胃肠道反应等变化,进行记录比较。
1.5.3 心绞痛发作次数 检测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将0~2次为轻度症状,3~4次为中度症状,5次以上为重度症状。
1.5.4 血清指标采集 治疗前后,采用免疫标志方法检测血中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LDL 、Hcy、 CRP水平,采用生化分析实验,比较治疗前后血清LDL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病例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χ2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组内前后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临床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证候疗效比较(n = 35) 例
2.2 2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次比较 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比较(,n = 35)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比较(,n = 3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LDL/(mmol/L)Hcy/(μmol /L)CRP/(mg/L)观察组 治疗前4.42±0.32 45.29±6.75 844.29±90.39治疗后3.32±0.13#△ 25.03±3.35#△ 502.93±58.89#△对照组 治疗前4.40±0.31 45.35±6.80 846.29±90.62治疗后3.92±0.20# 36.63±4.52# 635.73±73.11#
表3 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次比较(,n =35)
表3 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次比较(,n =3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 别 心绞痛发作频次/(次/d)观察组 治疗前 4.12±0.35治疗后 1.51±0.22#△对照组 治疗前 4.36±0.61治疗后 2.43±0.81#
2.4 安全性比较 对照组发生2例轻度头痛,1例胃部不适,1例头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43%(4/35),试验组出现2例胃部不适,1例头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57%(3/35),尚未出现因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者,症状均未经特殊处置已自行缓解,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心绞痛是心肌缺血引起的短暂性胸痛和窒息以及频发的胸部紧缩感等症状[5]。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预后特点,如果不能给予恰当且及时的诊疗,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6-7]。就目前的医学研究来看,尚缺乏根治性治疗手段。药物治疗主要为抗血小板、扩张血管、调脂稳定斑块等[8-9]。上述治疗手段在急性期治疗效果较好,但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保持药效,且易产生耐药性,患者负担较大。中医药具有绿色、安全、经济的特点,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可消除疾病的致病因素,优势突出,故目前医学界把研究目光逐渐转向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
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归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10],病机虚实夹杂,多气阴两虚兼有瘀血阻络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气虚则血行不畅,脉络瘀阻,阴液不足则脉络失养,瘀血内停,发为胸痹,故治以益气养阴通络[11]。益气养阴通络法药物组成中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为生脉饮组方,生脉饮具有益气养阴之效,其中太子参能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为治气阴两伤证之良药,尤善治气阴不足而火盛者,为清补佳品。研究发现太子参有抗休克作用,能明显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存活率,对大脑有镇静作用[12];麦冬质地滋润,入心肺胃经,能清心而除烦热[13];五味子味酸收敛,涩补兼备之品,凡肺肾两虚,精气耗伤之证均可应用[14];丹参活血止痛,去瘀生新之品,作用平和,活血而不伤正,为活血化瘀要药,前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丹参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的血液灌注,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氧[15];红花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治疗胸闷胸痛,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改善外周微循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能增强离体心脏心缩[16];药理表明地龙具有明显抗凝血酶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膜稳定性[17];水蛭可止痛,活血通经,散瘀消瘕,现代药理研究,水蛭有抗凝血作用,能改善微循环作用[18]。
综上所述,益气养阴通络法能大幅度改善患者的心绞痛临床症状,减少发作时间和次数,同时可以调节LDL 、Hcy、CRP等血清水平。
[1]王立新,李富军,李杨.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100例临床观察[C]//通络阻抑心血管事件高峰论坛暨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年会论文集,北京: 2012.
[2]石泉,志刚.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24):75-7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92-293.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4):295-304.
[5]郑延松,郑秋甫,段留法,等.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 20(2):83-85.
[6]马宇飞,张峰,林郁,等.阿司匹林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8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22(4):110-112.
[7]赵华,张银灿,普石菊.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应用及评价[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1, 19(4):10-12.
[8]刘桂芳,魏爱方.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284-285.
[9]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2):98-122.
[10]纪文岩,周景想,王珊珊,等.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血瘀证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 31(7):1591-1592.
[11]陈志强,蔡光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141-142.
[12]梁庭栋,袁建.养阴益气通络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J].吉林中医药, 2014, 34(8):792-795.
[13]周首邦,张旺琼,唐荣成,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21(10):1072-1073.
[14]张雪梅.生脉通络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观察[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7.
[15]孙海英,周长勇,黄欢,等.丹参冻干粉剂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血浆PAI-1的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10, 25(6):520-521.
[16]张砾岩,李玲.地龙抗血栓有效部位的提取方法初探[J].中成药, 2010, 32(5):758-761.
[17]MERZOUK A, GHAWI A M, ABDUALKADER A M, et al. Anticancer effectsof medical Malaysian leech saliva extract(LSE)[J]. PharmacAnalyt Acta, 2012, s15(2):115-129.